张海德:四位县令拜宋山

文摘   2024-11-27 08:46   湖北  
以本土人的体验写宜都,以宜都人的心态观世界。
感谢关注,欢迎留言,欢迎赐稿。
投稿邮箱:yiduzatan@126.com
宋山森林公园。深山藏古寺,化境洗心尘。(本文图片由宋山森林公园冯春娅提供)
作者简介:张海德,宜都洋溪人,中学高级教师。宜都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宜都老年大学诗词班教授。著有《穿过文字符号的浓雾》。

四位县令拜宋山

文/张海德

拜仙女祠

明·陶师文

宋女升仙处,山奇水亦奇。

祈霖应不爽,莫怪拜来迟。


宋山仙女梳妆台

明·王之栋

仙女昔年去,梳妆空有台。

人去名犹在,何年更复来。

(康熙《宜都县志》卷十二“艺文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

宋山,原名嵩山,位于陆城西北15千米,坐落在高坝洲镇宋山村境内,有仙山、寿山、香山之称。宋山主峰孤峰,与菊花峰、香炉峰、跑马岭拥为一体。加上炼丹井、滴水岩、珍珠泉、梳妆台等,构成“宋山八大景”。是宜都境内重要的宗教旅游胜地。

宋山得名,源于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北宋时期,宋山脚下居住一宋姓人家,其女自幼聪慧可爱,父母戏言为其求婿,她执意不允,只愿修仙。父母只得置笑作罢。及成年后,宋女常梳妆于山间石台处或古井旁。一日妆毕,端坐而化。后有樵夫上山砍柴,于云雾中见一女婆娑戏舞,轻盈飘游,趋近则杳。又在明月之夜,宋女每坐山间石台梳理发髻,随云气腾起,冉冉缥缈而去。时人信以为宋女“造化成仙”,且牵动了一些人爱慕和向往,于是,在香炉峰前沿建起了仙女庙,供“仙姑佛”,常年祭祀之。从此嵩山易名为宋山。

宋山山势隆起,气雄色秀。同治《宜都县志》卷一“地理志”记录甚详:“宋山,在县西北三十里,面南背北,高五里,周三十里,山势隆起,气雄色秀。山半巨石屹峙如台,传有仙女梳妆于此,台傍有庙祀仙女。更上为法泉寺,寺为明神僧破岚之觉场,环寺多古松,枝干盘错作鳞之。而寺右有龙泉,水最清冽。又有香炉、菊花峰、滴水岩、炼丹井诸胜。其最高者曰孤峰,顶下视城邑市廛,隐跃在烟雾中,长阳、汉洋两水,潆纡如带。山北与山势续起者,曰小宋山。”

宋女升仙的美妙传说、法泉寺的悠久历史以及宋山的浑厚雄奇,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历代都有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登临游览。明清两代,先后有四位主政宜都的知县登山拜仙,并留下优美的诗句。

登山开始,步步高升!
一位是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知县陶师文。据同治《宜都县志》卷三“政教志·职官治绩”载:陶师文,字纯夫,号未齐。浙江会稽(今属绍兴)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来宜都任知县。陶世文在宜都任县令期间,“搜奸剔蠹,酌定儒学,师生廪饩折色。”深得民心。

陶世文不仅政绩颇显,文学才情也十分了得。从《拜仙女祠》这首五绝看,“宋女升仙处,山奇水亦奇”。文字貌似平淡,其实深意暗藏。既写了宋山的来历,又写了宋山的神奇,又为后面求雨埋下伏笔。县令拜仙求雨,似乎不着调。其实,这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顺应并征服自然的体现。不然,何以有历朝皇帝定时定点祭神祭天之举。而宋山“仙井”,本来就是宜都的一处颇有神话色彩的“胜迹”,据康熙《宜都县志》卷二“建置志”“胜迹”载:“仙井,在宋山上,水深清澈。宋时,有宋氏女梳洗于其旁,端坐而化。时人以为登仙,故名仙井。遇旱祈祷,辄验。”可见,遇旱灾在此祈雨,是有民意基础的。不过,县令求雨,更多的当是祈求风调雨顺,农民丰收。

仙雾缭绕十八叠
一位是明代万历四年(1576)知县许梦熊。写有一首五排《宋山》:

宋山

雅志凭高托,乾坤仗此身。

山中千日酒,世上百年人。

古洞虚涵月,灵台迥绝尘。

仙风堪驾驭,吾道不淄磷。

纵目飞干嶂,平肩荷两轮。

终看作霖雨,不暇忆鲈莼。

许梦熊,字瑞占,南陵人,由进士万历四年(1576)任宜都知县,英敏超逸,谐易从民。升都察院都事。所著有《田粮规则》。(《宜都县志》卷八“秩官志”)许梦雄洒脱诙谐,务实为民。主政期间,减轻税赋,修筑城墙等实事,都得到民众拥护。从他所写的《宋山》一诗,也足见其学识非凡。诗人开篇便展现出凭借高远志向依托自身,要在这乾坤天地间有所作为的气魄,有着一种豪迈且担当的精神风貌贯穿始终。其用词考究、意境深远,写得灵动洒脱,颇有超逸之气。

宋山览秀亭
第三位登临宋山并留吟的是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知县王之栋:

宋山仙女梳妆台

仙女昔年去,梳妆空有台。

人去名犹在,何年更复来。

王之栋,字念劬,江苏太仓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任宜都知县。政尚恬静,雅好文艺。在宜都任职期间,遍访宜都山水,“每一登眺,有题有吟。”《宋山仙女梳妆台》就是他登临宋山时所作。

对宋山的游历,宋仙女、梳妆台尤其令他印象深刻,他在《山水记》一文中写道:“(宋山)上有女仙祠,梳妆台之左,浴身井在焉。古树藤萝寂寂,惟闻禽鸟声。”他将其在宜都题咏山水的诗作辑录成册,命名《清江集》。《宋山仙女梳妆台》应是《清江集》中一首。可惜《清江集》现已失佚。

除了上述三位县令登临宋山留下诗作以外,还有一位清代康熙元年(1662)县令叶代生。

宋山

宋女仙升处,山缘女著名。

林峦多翠合,梵刹妙香生。

丹井龙曾护,苍松窟应鸣。

江城来皓月,俯眺迥风清。

叶代生,字虞工,泾县(安徽宣城)人,康熙元年由选贡任知县。初因寇纷扰乱江南,移县治于江北白洋。公莅任,幸值荡平,仍归县城。公为手辟荆莽,招集哀鸿。居官九载,宽严并济,平心应物,政简刑清,更延礼诸生,遍搜遗志。升长沙郡丞,迎役甫至,适公病,卒于署。(康熙《宜都县志》卷八“秩官志”)

叶代生,生年不详,卒于1671年。他高光时刻是在宜都度过的。公元1662年,叶代生以选贡身份从安徽来到宜都担任知县之职,其时战乱频仍,宜都陆城从顺治二年(1645年)起,先后遭到李自成余部袁宗弟、牛万才、姚黄等人的反复袭扰、劫掠乃至盘踞,前后二十余年。所以整个顺治年间,宜都几任县令都是侨居白洋民舍办公。见此情景,叶代生没有等待,没有抱怨,下车伊始,带头清除陆城县衙旧址上的杂草,延请工匠,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仪门、邮亭、大堂、库房及后堂等简易的衙门。将县衙从江北搬回江南陆城,且广贴告示,召集百姓返回故里。为了休养生息,政简刑清,延揽人才。为官九载,赢得政声。朝廷特拔擢其为长沙的郡丞(郡守佐官),可谓重用提拔。可惜的是,迎接他赴任的差役才到宜都,叶代生却因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竟至卒于县衙,实在令人嘘唏不已。

叶代生的《宋山》扣住“仙”字展开,结构严谨、意象优美、语言凝练,成功地将宋山的自然景观、人文传说与文化内涵融合在一起,通过生动的描写与巧妙的构思,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充满诗意与神秘色彩的宋山画卷。

从明代1522年起到清代1662年止,四位县令相继登临宋山,吟诗述怀,显示了宋山的声名之盛,也为后世留下一段文人佳话。

独乐众乐,自娱娱人!
感谢关注留言交流
往期荐读
杨邦俊:宋山集序
相约“颂山”:谁人会,登临意
彭其柱散文选:宋山三章
笑相永恒:宋山笑面岩

宜都雜譚
以本土人的体验写宜都,以宜都人的心态观世界。谈古论今,推崇真知灼见;处世接物,在乎真情实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