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打压,是一场有备而来的商业围剿战。从特朗普时代喊出的“制造业保卫战”开始,他们就盯紧了咱们汽车的崛起。可这真的拦得住吗?9月的汽车销量数据已经出来,咱们一起看看结果如何。
美国汽车
从辉煌到焦虑
美国汽车工业以前多风光呀,从亨利·福特推出T型车,到流水线把汽车成本压得和白菜一样低,普通工薪族也能买得起车了。
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巨头称霸全球,美国汽车产量占到全世界的七成还多。
公路越修越宽,高速越铺越长,大家从城里搬到郊区,周末开车去郊游成了新时尚。
可谁能想到,这好日子没过多久,就来了个大考验。
1970年代那次石油危机,把美国汽车工业敲得晕头转向。
原本靠着大排量、高油耗车型赚得盆满钵满的底特律,突然间发现,这些油老虎成了烫手山芋。
反观日本车企,动作麻利得很,丰田、本田这些省油的小型车,一下子成了市场香饽饽,直接抢了不少生意。
再往后全球化浪潮又是一记重拳。
美国车企为了降低成本,把生产线往墨西哥、中国搬,自动化也步步紧逼,工厂里的工人一批批下岗。
到了2016年,特朗普打出“让制造业回流”的旗号,说白了就是抓住了这些人的心。
他甚至直接对着福特和通用开火,批评他们的工厂外迁,想靠提高关税把“美国制造”拉回来。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硬性回流能不能治本真是两说。
底特律那时候的问题,光靠口号和关税可解决不了。
再加上这些年新能源转型,又是一轮大考。
特斯拉倒是异军突起,给美国争了口气,可传统车企那头,福特的电动皮卡销量没到预期,通用的电动车也受限于成本和产能,焦虑可不比过去少。
你看2024年9月的销量数据看起来不错,新车销量约为117.7万辆,同比下降12%。
其中轻型车销量为95万辆,轿车销量为22万辆。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为122,773辆,占轻型汽车总销量的10.49%。
但细想,这背后有点隐忧啊。
电动车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10%,而传统燃油车的增长势头明显放缓。
更重要的是,中国品牌电动车如比亚迪、蔚来正在虎视眈眈,用性价比和技术实力强吃美国市场。
信息来源:腾讯新闻.《2024年9月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通用纯电表现亮眼》
中国汽车
用实力说话
美国对咱们中国汽车产业的打压,像是精心布下的棋局,每一步都想掐住咱们汽车的咽喉。
美国的招数确实不少。
比如2018年开始对咱们汽车加征高额关税,给了国内车企一层保护伞,让消费者直呼买不起。
2022年的《降低通胀法案》更是精准狙击咱们得新能源车企,把补贴和市场准入挂钩,只给北美制造的车开绿灯。
但是所谓的关门政策并没关住中国汽车的锐气。
反而让咱们的车企找到了更多另辟蹊径的机会。
比如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用实际成绩让世界刮目相看,不仅超越了特斯拉,还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的王者。
刀片电池、CTP技术这些看家本领打出了中国汽车的金字招牌。
再看吉利、长城这样的传统车企,它们也早已不甘只做国内巨头,积极在欧洲、中东、南美等市场攻城略地。
欧洲市场上,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冲到13.3%,这一数据背后的含义不言而喻:中国车不仅来了,而且势头凶猛。
中国汽车不仅在技术上领先,还在市场策略上玩得灵活。
面对美国市场的壁垒,比亚迪等车企转战东南亚、南美等地,甚至在美国玩起了曲线救国——他们的电动大巴早已进入美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低调却扎实地占了一席之地。
况且咱们还有国内市场这个最坚实的后盾。
特朗普时代所谓的制造业回流,看似声势浩大,但如今看来更像是一场自说自话的戏码。
数据不会骗人,美国本土汽车产业非但没有因贸易壁垒受益,反而因为供应链断裂和成本飙升陷入困境。
2023年通用汽车的全球销量持续下滑,而特斯拉的压力更是直接来自中国车企的强势崛起。
可以说这场博弈中,美国车企没有等来救赎,反而被围魏救赵的中国车企逼得步步后退。
2024年9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6万辆和280.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9%和1.7%。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0.7万辆和12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8%和42.3%。
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国的117.7万辆,对比咱们的280.9万辆,差距在哪里?
核心还是产业链的竞争力与市场需求的活力。
咱们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构建起了稳固的汽车生态。
而美国,若一味打压对手而忽视自身改革,无异于缘木求鱼。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9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点击在看
送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