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与初步观察
B同学是一名大一年级学生,入学初期便显露出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在课堂上,他时常心不在焉,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后,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尽管老师和班级同学多次提醒他要认真听讲、及时复习,但他却没有用有效行动来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而到了大一学年结束时,B同学因挂科学分超过14学分,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面临降级的处理。
降级通知下达后,B同学的情绪反应强烈,他感到深深的挫败和自责。与此同时,家长的责备更让他雪上加霜,他深知自己的失误给家庭带来了困扰。降级到下一届班级后,B同学面临着身份转变和心理调适的双重挑战,他发现自己难以融入新的集体,缺乏应有的归属感,这种孤独和无助迫使他主动向辅导员寻求帮助。
深入分析与问题定位
1.学习态度与习惯:B同学在学习方面展现出自律性不足与缺少合理规划学业的问题,影响学习效率。还因缺少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而出现挂科现象。
2.心理调适能力:B同学的心理调适能力较为薄弱,面对降级这一重大打击,难以迅速做出有效调整。
3.社交与归属感:降级后,B同学在新班级中感到孤立无援,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4.家庭压力:家长的责备和期望给B同学带来了额外的心理压力,影响了他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决心。
细致辅导策略与实施
1. 心理疏导与情绪管理:
针对B同学当前的情况,我与他进行一对一的谈心谈话,了解B同学的内心想法和感受,给予充分的倾听和理解;在谈话中,我向他传授了情绪管理的技巧,鼓励他勇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建议他可以通过与老师交流谈心,参与体育锻炼等方式释放内心的压抑情绪,有效缓解焦虑和压力。
2. 学习规划与监督:
与B同学及其学习帮扶志愿者携手,共同为B同学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时间表和复习策略。为了确保计划的执行效果,我们定期了解B同学的学习进度,给予反馈和建议,确保计划的执行效果;我鼓励B同学寻找学习伙伴,通过共同学习、相互监督的方式,增强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率。
3. 融入新集体与建立社交:
鼓励B同学在新班级参与竞选班级干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在服务班级的过程中与新同学们建立起深厚的联系,增强个人责任感,深化对班级的归属感。
4. 家校沟通与合作: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向家长反馈B同学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的变化。同时,积极引导家长采用正面激励和支持性的教育方式,减轻B同学的心理负担,促进其健康成长。
辅导效果与持续跟进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B同学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变化,他不仅开始参与课堂讨论,还养成了课后主动复习的好习惯,学习成绩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同时,他逐渐融入了新班级,与新同学建立友谊,自信心和归属感得到增强。家长对B同学的变化也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家庭氛围逐渐也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然而,我的工作并未止步于此,我将继续关注B同学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定期与他进行谈心谈话,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我还将进一步加强与班级同学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B同学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总结与反思
本案例表明,辅导员在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时,需要采取细化辅导策略与实施,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习惯、社交能力和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心理疏导、学习规划、融入新集体和家校沟通等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重拾信心、重建学业与生活。在未来的工作中,辅导员也应继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提高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介绍:徐曼,女,中共党员,助理研究员,内蒙古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专职辅导员。
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联系文章原作者或评论区讨论。
来 源:徐曼
指导教师:萨茹拉
排 版:刘宪
责 编:刘玲慧
初 审:刘玲慧
终 审: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