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作为北京市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试点建设的首批单位,结合市优秀社区社工人才培养工作(“优才计划”),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现了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由优秀社区专业社工人才(以下简称“优才社工”)自主运营、自我管理。
选好“领头雁”,重点赋能“优才社工”。在选拔培养方面,从资源等方面提供重点支持。街道调动“优才社工”以服务项目为载体,轮值驻站开展专项服务及指导。开展专业学习和专业实务方面,设置“绿色通道”。在工作职责方面,进行轮值制、责任制的长期规划,让“优才社工”承担社会工作服务平台的主体运营和具体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分项工作的督导支持,“优才社工”轮值常务副主任配合部门协调,“优才社工”分管实训项目的统筹组织,科学分工,高效运转。
培育“主力军”,系统助力“全能社工”。在重点培育“优才社工”的同时,中关村街道持续培养“全能社工”,为“优才社工”组建高效团队提供人才基础。在提升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方面,设计多维度、全周期的培养计划。2024年,在“社工讲师团”的基础上扩充5名资深党组织书记和25名优秀年轻党组织书记组成“社工导师团”,开展重点经验的梳理总结并录制课程。在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方面,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的实训督导。举办社区治理服务创新项目大赛,孵化社区自我运营的专业服务品牌;连续四年推进社区楼门院治理,给予经费定向支持,动员社区结合地域人群特色开展主题活动,打造一楼一品,挖掘培育骨干力量,在实训中提升治理能力。
统筹辖区各方资源,提升各类专业服务水平。将辖区的科教文卫、高校、企业等服务资源融入社区资源体系,推广落实“养老互助社”项目,搭建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海·清行动”项目,运用专业社会工作平台进行统筹,形成资源网,提升资源的多元性、可得性。
组织案例征集活动,挖掘社区治理典型经验。在各站开展专业服务的同时,不断挖掘优秀社区治理经验和机制。收录梳理包含社区治理、“接诉即办”、服务居民、应急处置等社区工作的优秀实务案例,编制了《社区楼门院治理案例集》《社区治理服务创新项目大赛案例集》等,为开展社区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运用人工智能拉近专业社会工作与百姓生活距离。推出街道级AI智能服务系统,在服务居民层面,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让居民办事更清晰,帮助社区工作者更好地服务群众,逐步缓解基层的办事压力。在事务管理层面,为办事人员提供建议回复口径、告知工作流程、查询内部规定、辅助撰写稿件等功能,实现制度易查、易懂、易得、易写。
通过科技赋能促进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鼓励社区工作者多尝试使用智能工具,熟悉和掌握高效的工作方法,通过多种新型工具的使用,帮助人工智能更加“聪明”、更有“人情味”。以专业社会工作理念指引科技手段更好地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同时通过社区实践给先进科技找到更合适的应用场景,促进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办事处)
讲好社区故事
传递百姓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