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资源丰富 历史传承悠久
文山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具有“海拔相对高、纬度相对低、降雨相对多”的特点,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孕育了文山丰富多样的中药材资源,生长着2247种药用植物,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在境内常规种植品种有100余个,占全国常规种植品种的三分之一,种植面积达230万亩,全省第一。文山是三七的原产地、主产区和道地产区,享有中国“三七之乡”的美誉。
文山三七起源于2500万年前,原产于文山州境内,种植历史至今已有400余年。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三七为“金不换”。经过多年积淀,文山三七成为我国中药材中最具特色的名贵大宗品种。
全链条体系完善 铸就产业新辉煌
一直以来,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云南省“3815”战略目标,打造世界“三七之都”,以道地产区、产业集群为基础,全面从三七种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人才等方面推动。三七全链条体系已形成,文山市被认定为“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市”。
种植端逐渐形成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化、基地化。通过多年的研究攻关,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三七种植技术体系,培育三七基地企业、合作社44家,“文山三七种植系统”获批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文山三七GAP种植基地成为国家第一批、云南第一个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老地复种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三七轮作年限从20年以上成功缩短到5年;林下三七种植在全州推广示范,朱有勇院士称“文山林下三七种植的管理、产量、品质都是领先的”。今年6月18日,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文山成功召开,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给予文山三七产业发展充分肯定。
加工端建成全国唯一的三七产业园区。文山州建成了全国唯一以中药材命名的园区,文山三七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园区规划16平方公里,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三七趁鲜产地加工中心,农业农村部将文山三七纳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项目,构建了集三七清洗、加工、交易、产品研发、质量检测认证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目前,园区内聚集了云南白药七花公司等59家加工企业,2023年实现加工产值44.54亿元。今年,文山中药材产业综合产业预计突破400亿元。
流通端建成全国最大的三七产地集散中心。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三七贸易“定点市场”;“文山三七”证明商标是云南省第一个获准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在全球99个国家或地区获准注册;“文山三七”被列为中国100大地理标志产品,位列中药材类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产品的第一位;发展流通企业、工商户986户,供应全国1430家以三七为原料的药品加工企业,90%以上的三七原料通过文山三七市场上市交易;三七原料和加工系列产品成功走向国外市场,出口至越南、泰国、日本、韩国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
科研端正朝新质生产力迈进。文山多层面共建、多方联动、多渠道突破、合力攻克科技研发工作,成立了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全国唯一的文山三七大健康产业学院、文山三七研究院、文山三七医药学院,成立院士或专家工作站共17个。围绕种质种源、种植基地、原料品质、品牌塑造等方面制定三七系列标准71项,累计开发三七产品50余种,批文及备案256个。
全面政策保障 打造世界“三七之都”
州委、州政府将三七产业作为全州四大重点产业来抓,颁布实施了《文山三七发展条例》,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山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山州打造世界“三七之都”规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为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面政策保障,全方位从“种源保护、能效提升、品牌打造、新质赋能、市场培育、康养融合”抓三七产业发展。
当前,国家正在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省委提出要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云南“第二个烟草产业”,文山州紧扣国家、省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保护好、发展好文山三七产业,持续抓牢种质资源的研究与保护体系、构建“绿色种植”体系、培育壮大精深加工发展体系、纵深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体系、全方位培育产业品牌发展体系、建立一套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体系,把文山打造成为世界“三七之都”。
当前,文山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管您来自哪里,我们都共同生活在文山这座城市。请大家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不损坏公物、不乱贴乱画、不强闯红灯、不乱停乱放、不铺张浪费、不违章养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赴“文明城市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