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撕裂的肇始:身份政治的兴起与2012年总统大选

学术   2024-10-30 09:00   北京  

美国社会撕裂的肇始:身份政治的兴起与2012年总统大选

〔美〕埃里克·方纳 著
王希
2024年3月出版

ISBN:978-7-100-23092-6


在竞争2012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竞选中,有关社会文化的问题成为主要的议题,竞争者们为此竞相争取福音派基督教教徒的支持,后者是共和党基础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领跑的候选人是马萨诸塞州的前州长米特·罗姆尼,他曾通过在贝恩公司担任总裁而赚取了巨额财富,而该公司的专项则是购买其他公司,对其进行改组之后,再推销出去以赚取利润,这个过程常牵涉到对大批雇员的解雇。但共和党内势力强大的保守派阵营并不喜欢罗姆尼,一是因为他的相对温和的政绩纪录(他在担任州长期间曾发起和实施了一个与2011年奥巴马医改法极为相似的州医保项目),二是许多福音派基督教教徒对他的摩门教信仰表示出极不信任的态度。但在民意测验中,保守派的领军人物却如走马灯一样,接二连三地此起彼伏: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国会女议员米歇尔·巴克曼、前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得克萨斯州州长里克·佩里、黑人商业家赫尔曼·凯恩、宾夕法尼亚州前国会参议员里克·桑托拉姆等。作为天主教徒的金里奇和桑托拉姆最终成为共和党中右翼新教教徒的英雄人物这一事实本身说明,反天主教的偏见在美国已经彻底地失去了影响力。


罗姆尼在初选阶段力图展示他的保守观点,重申他对基督教信仰的支持。关于妇女拥有控制生育的权利,本来是早已现有定论的问题,此刻突然再度复活成为美国政治的话题。罗姆尼通过大量个人财富的使用,在竞选花费上超过了其他候选人,最终胜出,贏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成为了第一个赢得主要政党提名的摩门教徒——这在美国宗教容忍的历史上本身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他选择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国会议员保罗·瑞安作为竞选伙伴,而瑞安本人则是茶党中意的候选人和一名天主教徒。这意味着,从历史上讲,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搭档中第一次没有包括传统的新教教徒。

当奥巴马总统在2012年启动连选连任的竞选时,他背负好几笔负资产。随着大萧条以来的最糟糕的经济衰退继续挥之不去,先前欢呼他当选的热情早已黯然消失,面对互不相让的党派政治和华盛顿的政治僵局,选民们对总统和国会早已是失望透顶、愤怒不已。阿富汗战争也变得越来越失去人心,带有奥巴马印记的医保改革法遭遇了共和党人凶猛的攻击(令人意外的是,在立场一向保守的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写作的多数判决意见中,最高法院判定该法的大部分条款是合宪的,这一点令许多观察家感到意外)。在2012年,民众对奥巴马政绩评估徘徊在50%以下——对于寻求连选连任的总统来说,这些不是好兆头的数字。

然而,在经过激烈的竞争之后,奥巴马得以胜出,赢得了332张总统选举人票,多于罗姆尼赢得的206票,他还赢得了民选票的51%,罗姆尼赢得了民选票的47%。尽管奥巴马的竞选有多处极易被人攻破的地方——高失业率、羸弱缓慢的经济复苏,以及保守派政治委员会为制作反对他连任的广告而投入的巨额资金等——选举的结果却与四年前相差无几。只有印第安纳和北卡罗来纳两个州出现了立场变更,奥巴马在2008年以微弱多数赢得这两个州,四年之后,它们把多数派投给了罗姆尼。但所有的其他“摇摆州”,包括俄亥俄、佛罗里达、科罗拉多、威斯康星等,仍然留在奥巴马的支持队伍之中。与此同时,虽然民主党人在众议院赢得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席位,但华盛顿的权力对峙基本上没有变更:一个民主党人总统、由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与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这为奥巴马第二届任期内党派政治和政治僵局的持续存在搭建了舞台。

奥巴马的胜利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包括选举日当天的“动员选民出来投票”活动的有效组织和罗姆尼作为竞选者存在的许多弱点。罗姆尼从未能够成功地摆脱他作为亿万富翁的形象,他曾利用政策漏洞逃避纳税(他的14%的联邦个人所得税率远远低于大部分工薪阶级美国人的所得税率);他对普通人嗤之以鼻(他经常在背后讲的一句话是,47%的人绝不会投票给他,因为他们是政府支付体制的“牺牲者”,只能依赖政府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等才能存活下去;这些言论极大地削弱了他的竞争力)。他在预选阶段宣称自己是一个“严苛的保守主义者”之后,企图在大选时往政治中间立场靠拢,这种做法让人觉得他缺乏坚定的信念和立场。但更重要的是,如同在2008年一样,选举结果反映了21世纪美国人口出现的新多元化。罗姆尼赢得了60%的白人选票,这在从前可以保证选举获胜。然而,奥巴马贏得了90%的黑人选票和70%以上的亚裔和拉美裔选民的选票。1990年,选民队伍中只有2% 是拉美裔。在2012年,这个比例提高到了10%,给予了奥巴马500多万张选票的优势。随着少数族裔人口的增长,这些数字预示了共和党赢得未来的选举将要面临的困难,除非它修正自己反对移民的激进说辞。

2012年大选也反映了其他方面的新多元化。夏威夷选举了图尔斯·加波特为国会众议员,选举了广野庆子为国会参议员,前者是第一位进入美国国会的印度裔议员,后者是第一位进入美国国会的佛教徒议员。缅因州和马里兰州举行的全民公决批准了同性婚姻,创造了历史,并将承认同性婚姻为合法婚姻的州的总数提高到了9个州。

但是,2012年大选最令人难忘的特征也许是用于竞选的达到史无前例的数额的资金。2010年,在联合公民诉联邦竞选委员会一案中,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多数否定了联邦政府对大公司的政治捐赠的限制。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政治行动委员会”被允许花费它们所希望的数额来支持或否定竞选公职的候选人,只要它们不把自己的行动与候选人的竞选捆绑在一起。与此同时,罗姆尼和奥巴马阵营也从个人那里获得了上亿元的捐赠,并将这些捐赠用于竞选。所有这一切将此次选举——如果将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都算在内的话——的总花费推向60亿美元的顶点。

一部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叙事连贯的美国通史著作

《美国史:理想与现实》是一部通史著作。在时间跨度上,它覆盖了迄今为止的美国历史的全部历程,从前殖民地时代一直贯穿到21世纪初。在主题方面,它将美国历史的各个重要侧面,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思想、社会和环境等,都纳入“自由”史的叙事之中,并注重讨论这些侧面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书根据原书第四版(2014年版)译出,所做的重要的修订是增补了力图展示美国宗教史的内容。同前两版一样,本版各章的“自由之声”包括了两篇历史文献,但对文献的选择做了一些调整,以反映本版对宗教史的强调。各章之后的参考书目也相应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此外,各章中还加入了新图像,以扩大对读本中提到的关键思想和历史人物的视觉表现。

——编辑推荐

美国史(上下册

(区域国别史丛书

👆点击书影,即可购买👆

〔美〕埃里克·方纳 著

王希 译

2024年3月出版

ISBN:978-7-100-23092-6

扫描二维码即可上京东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新美国史学”的结晶,作者以“自由”为主线,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将新社会史的研究成果融入对经典美国史学题目的重新解释之中,凸显被传统史学所无视的美国群体的历史经验,呈现了一种以多元互动的历史观来重构的美国通史。全书的史实多而有序,繁而清晰,叙述流畅,既有细致入微的史学描述,也有入木三分的精湛分析,令人难忘的故事与发人深省的思想各领风骚但又交相辉映。

【作者简介】

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1943— ),当代美国深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威特·克林顿历史学讲席教授(荣休),曾任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主席(1993)和美国历史学会主席(2000)。在美国内战与重建史、奴隶制史、美国政治文化史等领域中成就斐然,著述甚丰。代表作有《自由土地、自由劳动、自由人:内战前共和党的意识形态》《潘恩与革命时期的美国》《重建:美利坚未完成的革命(1863—1877)》《美国自由的故事》《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自由之路:“地下铁路”秘史》和《第二次建国:内战与重建如何重铸了美国宪法》等。

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

【译者简介】

王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Professor),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2008—2020)。著有《民主的考验:黑人选举权与北部共和党人(1860—1910)》《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增订版)》;译有《美国自由的故事》《美国历史:理想与现实》;最新编著包括《在美国教历史》《重新认识美国:来自当代的反思》。


目  录

前言

致谢

第一部 1763年前的美洲殖民地

第一章 一个新大陆

第二章 英属美洲的开始,1607—1660年

第三章 创建盎格鲁人的美洲,1660—1750年

第四章 奴隶制、自由与 1763 年前的帝国之争

第二部  一个新国家,1763—1840年

第五章 美国革命,1763—1783年

第六章 内部革命

第七章 创建一个新的国家,1783—1791年

第八章 巩固共和国,1791—1815年

第九章 市场革命,1800—1840年

第十章 美国民主,1815—1840年

第三部  奴隶制、自由与联邦的危机,1840—1877年

第十一章 特殊的体制

第十二章 改革的年代,1820—1840年

第十三章 分裂的国家,1840—1861年

第十四章 自由的新生:内战,1861—1865年

第十五章 “何谓自由?”:重建,1865—1877年

第四部 走向世界,1870—1920 年

第十六章 美国的镀金时代,1870—1890年

第十七章 自由在国内与国外的界限,1890—1900年

第十八章 进步时代,1900—1916年

第十九章 为保障民主而战: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1920年

第五部  大萧条与战争时代,1920—1953年

第二十章 从商业文化到大萧条:20 世纪20年代,1920—1932年

第二十一章 新政,1932—1940年

第二十二章 为四大自由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年

第二十三章 美国与冷战,1945—1953年

第六部  什么样的国家?1953—2012年

第二十四章 一个富裕的社会,1953—1960年

第二十五章 六十年代,1960—1968年

第二十六章 保守主义的胜利,1969—1988年

第二十七章 全球化时代的成就与失落,1989—2000年

第二十八章 一个新世纪与新危机
英文版封面




精彩试读
我很高兴有机会将本书介绍给中国读者。《美国史:理想与现实》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的通史性著作,故事从欧洲人最早对新大陆的探险和征服开始,一直讲述到 21 世纪初期,它的中心主题是不断变化的美国自由的内容与形式。
如同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曾经观察到的,历史“所关切的不仅仅只是过去,甚至并不主要是过去。恰恰相反,历史的伟大力量来自于我们始终怀揣着它这一事实……即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之中,历史的身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正如鲍德温写道的,在我们的世界里,历史的力量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堆积,也不是一些不能被挑战的历史解读,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每一代人都会重新书写历史,学者之间也会针对历史解释的基本问题而意见相左。这一切都是正常而自然的。

《美国史:理想与现实》提供的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事实的叙事,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历史解释。它所强调的事件、个人和主题,在我看来,都是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它希望同时关注那些声名显赫的领袖人物和平凡普通的美国人的经历,并关注那些构成美国社会的不同群体的历史经历。

将这部叙事连贯起来的是自由这一主题。美国人当然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热爱自由的人民。在20世纪,我们见证了发生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争取自由的斗争。然而,正是因为自由的思想在美国生活中占据了极为中心的位置,如果不了解自由在美国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我们便无法懂得美国社会。

关注自由概念本身拥有的相互冲突的定义,关注不同群体如何为争取自己所理解的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是一种将美国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的方式。在美国的政治语言中,“自由”是一个核心词。自由并非只有一种亘古永恒的表现形式,它的定义也不是单一的或固定不变的。事实上,美国历史的相当一部分就是一个围绕自由而展开辩论、表示异议和进行斗争的故事。例如美国革命、美国内战和冷战等危机永久性地改变了自由的思想。不同群体为享有更大的自由而提出的要求也同样改变了美国自由的内涵。自由的内涵不光是通过国会辩论和政治学说来建构的,而同时也是通过发生在种植园内、罢工纠察线上、普通人家的客厅里甚至卧室中的事件得以建构的。对一些美国人来说,自由一直是一种被学者所称的“心灵习性”,一种人们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却很少去分析和研究的理想状态。然而,对于另外一些美国人来说,自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利,而是一种相距甚远但能激发他们为之做出极大牺牲来争取的目标。
1870年,针对第十五修正案确保非裔美国人投票权的一次庆祝活动

在关于谁有权享有自由赋予的恩惠的问题上,美国人一直存有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自由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美国曾剥夺了许多本国公民的自由。非白人群体极少享有过白人所享有的通向自由的通道。女性也没有享有过与男性同等的自由。同理,通过少数种族、妇女和其他群体为争取更大自由所做出的努力,美国自由的内容和经验得以深化和转化,自由的观念也因此延伸到新的领域之中。

但美国历史不是一部从自由走向更大自由的光荣史诗。正如废奴主义者托马斯·温特沃斯·希金森在美国内战后指出的,“革命也有可能开倒车”。自由可以通过争取而获得,但也可能遭到剥夺。在今天,如同以往一样,自由的代价是保持永久的警惕。
本书的修订版加入了关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与美国自由的联系的深入讨论。当今,美国宗教史研究已经成为美国历史写作中一个富有活力的分支领域,之所以如此,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时代出现了很多关于政府与宗教的关系、关于宗教自由的界定的辩论。读者可在全书中发现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新材料,从对清教新英格兰时代的政教关系的延伸讨论,到一个新加入的章节,我在其中讨论了2001年9月11日恐怖主义袭击如何引发了关于伊斯兰教在美国生活中的角色的深层争议。直到今天,这场辩论仍然在美国继续进行。

在21世纪初,自由继续在美国政治与社会生活和美国思想中占据中心位置。我希望这个读本能够为中国读者提供一个清楚的、关于美国历史以及它的核心主题——自由——的叙事。如同美国生活一样,美国自由将继续是多样性的、不断受到质疑的,并不断变化的。也许,本书能够帮助激发起一场关于自由的界定以及自由的未来的国际讨论。我相信这样的讨论必将使中美两国人民都能从中受益。

埃里克·方纳
2014年5月7日
——摘自本书“中文版序”

社科同文馆ATS
阅读 翻译 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