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海储能、全球储能网、全球液流电池网等联合举办的2024年绿色低碳转型与储能技术创新产教融合研讨会/CFE2024 南方液流电池储能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将于12月24-25日在广东惠阳召开,诚邀您的参与!
奋战四季度:上海电气储能在行动!
来源:上海电气储能
风帆劲,势如虹,“百日攻坚”劲正酣。进入第四季度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储能”)以“百日攻坚”为抓手,积极号召全体储能人锚定年度经营管理目标和生产制造任务,凝心聚力,以积极行动为2024年画上圆满句号。 内蒙古磴口50MW/200MWh液流储能电站项目是上海电气储能百兆瓦项目开拓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自2024年8月26日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已历经2个多月,70余个日日夜夜,全体储能人克服项目中遇到的重重困难。从项目启动到首台套下线、从小批量生产到四季度的“大会战”等各个阶段,以公司合力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 公司管理层通过召开专题项目联席会议,协调各方资源保障生产计划;制造中心以常态化项目专班会积极跟进生产进度,并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精神,坚守生产制造一线,用一个个工时实现每一个电堆、每一个集装箱的成功下线;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紧密协作,为生产制造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协助系统集成、系统测试和现场调试;质量部严格坚持从来料检验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检验标准,保证产品高质量交付。「碳」索未来 | 「长时储能」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绿色未来
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和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持续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发展,“推动长时电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技术应用。”
由于各地不断增加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储能规模亦同步增长,国内各地因此相继出台4小时以上配储政策,发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安全环保的液流电池一时也成了保障电力稳定供给的新突破口。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液流电池研发、制造的企业,上海电气在十余年前便开始在液流储能赛道提前布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绿色、经济、高效的储能装备及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2011年 -
液流储能研发立项
组建专业研发团队
- 2013年 -
上海科委项目落地
5kW / 10kW电堆研发成功
- 2016年 -
嘉定电堆中试基地成立
研发25kW / 32kW电堆
- 2019年 -
上海电气储能科技
有限公司组建成立
- 2020年 -
日本山梨储能项目
实现首次项目出海
- 2020年 -
合肥生产中心投产
液流产品批量交付
- 2023年 -
A轮融资闭环 募资4亿
投后估值超22亿
- 2024年 -
自研二代钒铁体系
液流电池对外发布
经过十余年技术沉淀和近五年产业化进程,上海电气已在长时储能领域脱颖而出,具备未来二代、三代新体系液流电池的研发实力,实现了产品的功能性开发、可靠性制造和智能化运维。 上海电气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千瓦级、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并网、电网侧储能、分布式智能微电网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发5kW、25kW、32kW、45kW、65kW系列电堆并成功交付50多项液流电池储能项目。 今年6月,上海电气又重磅推出全球最大单体容量500kW / 2MWh钒铁液流电池,采用首创的新一代非氟离子交换膜,具有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低辅耗、广适配等特征,为深度打造零碳场景新范式和建构新型电力系统充分赋能。 目前,上海电气已掌握国内领先的液流电池及系统核心知识产权,参加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其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已涵盖全储能应用领域,自主研发的液流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并网、电网侧储能、分布式智能微电网等领域。
项目是由上海电气参建的国内首个国家级优质独立储能电站。该项目位于海阳核电工作园区,投运后参与全省电力辅助、电网调峰、储能容量租赁等服务。2023年,项目正式获评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也实现了国家电投山东能源在行业优质工程奖项上零的突破。
项目是由上海电气参建的华东地区最大的混合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也是目前江苏省唯一一个全钒液流混合型储能电站。该项目于2024年6月底正式并网运行,将为全省提供电力辅助、电网调峰、储能容量租赁等服务,并为当地应急救援等提供有力保障。
项目是由上海电气参建的吉林省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预计2025年上半年并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省内首个百兆瓦大型电化学储能调峰电站,钒电池储能装备研发基地也将为吉林省乃至全国钒液流储能电站提供配套设备支持,带动吉林省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快速发展。
未来,上海电气将继续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积极探索液流电池长时储能与其他新型能源系统及服务相结合,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为深度打造零碳场景新范式和建构新型电力系统充分赋能。钒电池迎来规模化发展期
来源:中国化工报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量保持较快增速,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需求快速增加。其中,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作为拥有长时、大规模、绝对安全等特征的“后起之秀”,得到业内普遍关注。但受认识、技术和成本等影响,钒电池产业似乎长期处于“不冷不热”的窘境中。 近期,行业内捷报频传,一批大项目的公布为行业带来曙光。钒电池产业是否已经走入发展“快车道”?《中国化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钒钛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钒钛经济研究院院长吉广林。他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效率提高和投资成本降低,钒电池的投资回报率很快将与目前的主流储能技术路线相当,钒电池产业正进入规模化发展期。从“抢项目”到“选项目”
今年以来,钒电池产业喜报频传,行业似乎正迎来“春天”。对此,吉广林用一句话概括:“钒电池不缺大项目了,骨干龙头企业过去抢项目干,现在开始选项目干。” 首先,钒电池行业迎来了全国首个支持钒电池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今年5月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四川钒电池储能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培育壮大3家以上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成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试点示范项目,实现钒电池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这一政策具有首创性和更强的针对性,进一步优化了钒电池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其次,项目数量增加、商业模式创新取得新进步。近期,仅新疆新增的钒电池项目就达2.8吉瓦时。11月,又传来多个好消息。 一是攀枝花城建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攀西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简称融租公司)与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项目联合体,成功中标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攀枝花100兆瓦/500兆瓦时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示范应用项目(一期实证12兆瓦/60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设备采购。这是业内首个商业化租赁模式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示范项目。 二是瓜州县北大桥新能源规划片区迎来了寰达97.5兆瓦/39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是甘肃省首个大型全钒液流共享储能电站,总投资额达到4.6亿元,预计将于2025年6月30日实现并网。 三是中国石油工程材料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中国石油首套全钒液流电池在青海油田花土沟生产基地首次完成极端环境和严苛条件下“光—储—抽”离网应用,实现了边远井场的绿电供应和零碳采油,为油气田绿色转型和增产提效探索出全新供电模式。 据钒钛经济研究院统计,截至2024年10月,钒电池新增规划产能已超6吉瓦/年,新增规划储能项目约1500兆瓦/6000兆瓦时,预计2024年钒电池储能新增并网规模将超过600兆瓦,显示出强劲增长势头。成本实现快速下降
项目增多,反映出钒电池储能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正逐渐得到认可。
“从一定的周期看,很多钒电池的投资回报率与锂电池已差别不大,比如德海艾科在江浙一带工商业侧的应用,回报率就相当可观。”吉广林解释说,这主要得益于钒电池技术进步、数字赋能、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他特别提到大连融科、新兴铸管沧州全钒液流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等,指出数字赋能对产业进步重要且必要。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融资租赁模式在攀枝花项目中落地,实现了业务模式与商业模式的优化,进一步降低了整体投资成本,可增加钒电池储能项目需求。吉广林表示,钒电解液具有不消耗、残值高、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在该模式下,初始投入降低,业主无需考虑钒价格高低,只需承担首次投资和电解液定期租赁费用;电解液租赁方也有收益,从而达到“多赢”局面。 他进一步表示,该项目破解了电解液作为金融资产的供应保障、质量保证、价值认定、交易流动、运营维护及回收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在搭建钒电解液供应链体系、产品交易平台、质量检测和标准体系、钒制品收储基金等体系,开展钒电解液融资租赁业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具有破题意义。 最后,钒电池成本与钒价紧密相关,今年以来钒价走低,虽对钒企业的业绩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有利于钒电池产业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钒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吉广林表示:“从目前的政策、企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来看,钒电池已经完全具备商业化条件,可以说已经走入规模化发展时期。”靠项目和数据说话
目前,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专家预测称,钒电池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将在未来的储能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材料工业处处长卿家胜介绍说,预计到2025年,钒电池在储能领域渗透率有望达15%至20%,将在大规模长时储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钒电池的特性使其在一些应用场景具有不可替代性。”吉广林表示,如中国石油的首套自研全钒液流电池的成功应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样的应用场景将持续出现。 他同时指出,虽势头迅猛,但从整个行业来看,盈利能力还需要提高。产业刚刚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因项目相对较少、产品迭代快、研发成本和运营成本高等原因,产业盈利水平有限,“前两年还说得上是先进的产线,现在来看可能就显得落后了”;另一方面,钒电池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产业生态还在构建中,这些都影响了钒电池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 同时,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吉广林举例说:“我去某个钒电池企业调研,他们研发的隔膜成本较目前的可降低50%左右。”同时,电解液制备成本降低、智能制造和集成能力提高等,也对钒电池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他认为,这些“面向未来”的突破与进步,正在有力地支撑钒电池产业发展。 在他看来,目前钒电池产业发展面临最重要的难点是要提升政府、使用方和社会对钒电池储能技术优势和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培育钒电池市场。他说:“由于市场和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钒电池的很多运行数据还处于‘不透明’状态,业界难以‘看清’钒电池。” 对此,吉广林认为,“靠项目、靠数据和盈利能力说话”是产业崛起的根本。业内应由“多说少做”到“多做多说”“用数字说”,提升产业影响力,并把拓展应用场景作为重要任务,以应用带动发展,倒逼技术和服务提升。他指出,随着项目增多和不断验收并网,很多钒电池项目的运行数据将不断走向公开、透明,钒电池将以新姿态迎接新机遇,实现更快和更大规模的发展。钒电池不缺大项目了
以下关于储能的观点和阐述,都基于从10月13日-27日对多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钒供给及钒电池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调研后的思考。调研的地点包括济南、潍坊、烟台、威海、北京、朝阳、大连、沧州、承德和隆化等地。
调研的钒电池龙头骨干企业包括(按时间顺序):液流储能科技、融科储能、北京普能、北京绿钒、新兴铸管和大河储能,以及电话交流的宿迁时代等。从多个视角看钒电池过去存在的多个不确定性,正变得确定起来、有利起来。 第一视角是关于项目的。今天,开始讲“项目”的确定性。 10月13日在济南见到太多的钒电池企业的领导和专家,特别是联系上了一直想去还没有机会去的国润储能,听了张华民老师再讲钒电池,他给出了诸多结论,也就是对钒电池确定性的结论。 14日,去液流储能科技公司调研,在与公司与公司实控人及多位负责人交流时,传递出多个确定性信息,第一重要信息:钒电池不缺大项目了,项目多了为钒电池企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仅近期新疆新增的项目,就达2.8GWh,且这些项目要求大多要在2025年投运。从这个意义上说,2025年的项目,正如我们过去所讲的,平台期多年高潮期到了。 10月21日,去大连到融科储能,从他们的公开材料获息,截至2024年6月,公司的在建项目达到2.6GWh。这些项目对一个行业来说都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绝对是重要到可以解决诸多历史和现实的问题,值得祝贺。 在融科储能智能化电堆生产线,太大的现场,我从看过去,再到看不太清楚的后面,机械臂工作不停歇;以及听到三班倒的生产人员,我感受到“热火朝天”的现实场景。他们对每台电堆生产制造时间的介绍,让我了解了大项目背后,是一个企业和产业的制造与集成能力。 我也知道,在全国钒电池企业的手里,还有很多等待建设的项目,正在紧张筹备或进行中。 这是一个好现象,也会成为很多企业和产业的一道“墙”。 完成项目考验企业的集成与交付能力。很多企业必须要跨过这堵“墙”,否则就会被挡住。一次被挡住,可能就会被永远挡在产业之外。
10月22日-23日,在北京分别与北京普能和北京绿钒进行了系统交流,也了解了他们的一些项目情况。总体都在推进,虽然有困难,总体还算好。 也通过电话和报道等,看到了诸多类似项目增加的消息。 10月27日,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攀枝花100MW/5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示范应用项目(一期实证12MW/60MWh)发布招标中标人候选人公示: 融科储能为预中标人。投标单价:2.295元/Wh。 公告十分简单,却也十分清晰。把内容说明白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是在水电十分发达的四川的攀枝花,其意义可能更大。 也在验证着本文的观点:钒电池的项目持续增加,可能真的不缺大项目了。
今天完成些文之前,我还看到一则关于新疆甘泉400MW/1600WMh混合电化学共享储能项目一期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其折合单价为0.9790元/Wh。 看到了项目关于采用磷酸铁锂、先进钠离子、全钒液流技术等多种电化学储能技术。 单价数据和多技术路线共用,似乎也在为钒电池储能揭开新空间,以长时、长期和安全为优秀特点的钒电池,劣势正在消失,优势正在成长; 当其他技术路线在选取钒电池作为验证和耦合的储能路线时,钒电池是否也可以在考虑如何与锂电池储能竞争时,考虑一下锂电池的优势,是否具备优势互补的可能?
投稿邮箱:12567618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