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讲话,市长主持,青岛顶格部署这项工作

政务   2024-11-14 12:32   山东  


青岛再次聚焦“海洋”!


青岛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于11月13日上午召开。市委书记曾赞荣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主持,市政协主席孟庆斌,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张惠出席。


会议宣读了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和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结果。


曾赞荣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特别是对山东、对青岛海洋发展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海洋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自然禀赋优越、科研能力领先、产业基础良好、港口枢纽地位突出,海洋是青岛最突出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青岛全市上下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下一步,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着力打造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海洋人才集聚、港口航运世界一流、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国际交流活跃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切实在经略海洋中“定好位、挑大梁”,更好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










01

科创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



曾赞荣强调,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海洋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做好海洋人才“引育留用”工作,不断增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加快构建“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一要推动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持续发力水产种业、深远海养殖,提升海洋牧场建设水平,建设“蓝色粮仓”;发展港口航运服务业,推动青岛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服务港转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海洋文旅产业,做好滨海游、海上游、海岛游等文章,深度挖掘海洋文化,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发展海洋化工产业,推动化工园区扩容升级,提升绿色化、精细化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级海洋化工产业集群。二要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突破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提升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自主配套水平,努力打造总部型产业基地;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强化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海洋生物制品开发,打造“蓝色药库”;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着力降低淡化成本,进一步拓展淡化水应用场景;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聚焦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能等领域,推动海洋新能源多元化开发利用。三要超前布局海洋未来产业,积极发展深海开发产业,抢占深海采矿、深海基因、深海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等新赛道,努力形成先发优势;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围绕感知探测、数据传输、处理应用等领域,构建从硬件到软件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曾赞荣强调,要坚持海洋开发和保护并重,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综合执法等能力,着力打造美丽海洋。要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建好用好海洋开放平台,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升海洋开放合作水平。要深化改革创新,健全海洋政策体系,抓好涉海项目招引和建设,强化资金、用海等要素保障,为经略海洋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密切协作配合,凝聚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02

科创引领,人才汇聚



海洋产业、海洋经济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变,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是前提条件和突破口。


这也正是青岛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缘由。


近三年,青岛聚焦海洋高端装备、海洋信息等领域,布局海洋技术攻关项目80余项、经费近2.3 亿元,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资金支持近23亿元,加快海洋重大创新产品研发和重大创新成果示范应用,拉动社会资本科研投入过亿元,有力带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2023年,青岛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38家,同比增长27.1%;涉海技术合同成交额69.35亿元,同比增长70%。


产业的创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汇聚。


2022年,青岛出台第一部精准激励海洋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旨在通过评选活动重点激励两类海洋人才:一是在青岛行政区域内,主营业务符合青岛现代海洋产业重点支持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在一线从事海洋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的科技人才。


11月13日举行的青岛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又一批现代海洋英才获得表彰。


他们中既有行业领军企业的创始人、高管,也有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员。在促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等方面发挥,他们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对于海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青岛近年来不断推出新举措——


赋予头部企业政策定制权和自主荐才权,加大海洋领域工程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强化海洋人才集聚;


深入实施青岛市海洋人才集聚行动和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聘请10位全球顶尖科学家、院士担任海洋荐才专家着力提升海洋人才层次和规模。


依托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字号海洋平台,青岛不断加快海洋高端人才集聚。目前,青岛有143家涉海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省重点实验室16家。



国家深海基地


总体来看,青岛海洋经济活动从业人员总量约103万人,海洋人才近40万人,占全市人才的15%左右。住青涉海两院院士总数23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03

企业壮大,产业升级‍



现代海洋城市一定是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发达的城市,现代海洋中心城市则意味着更进一步,体现引领示范作用。


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均有布局,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药物、海水淡化等产业在全国都有引领力。


但也应该看到,青岛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一些产业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海洋新兴产业规模仍旧偏小。


为此,青岛提出加快建立“4+2+4”海洋产业体系,巩固提升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港口航运、海洋旅游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持续推动海洋企业发展壮大,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片繁忙的山东港口青岛港



作为“配套措施”,青岛实施“海洋之星”企业倍增计划,建立“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全市现有规上涉海企业3121家、占全省的30%左右,海洋领域雏鹰企业80家,瞪羚企业78家,独角兽企业7家。自2023年开始,青岛每年发现和树立20家创新性强、成长性高、发展潜力大的海洋企业,支持海洋企业做大做强。今年,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获评2023年度青岛市高成长性海洋企业。




从获评的企业名单中,可以看出,青岛企业在海洋渔业、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等领域快速发展,在行业内不断发挥引领力:


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开启运行,引领深远海养殖,“国信2-1 号”养殖工船预计年内交付;


“国信1号”养殖工船



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攻克关键技术,研发出国际唯一用改性壳聚糖研制成功的体内可吸收手术止血材料“术益纱”,产品已在百余家三甲医院、千余家二甲医院应用;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全球第二家实现超纯度海藻酸钠制备及产业化,推动该材料在人体植介入材料及细胞移植领域的发展。


当前,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合作向着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发展,海洋事业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期。在海洋领域“走在前、挑大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青岛大有可为。



来源:青报观象山(记者 李勋祥 编辑 赵笛 制作 宋尉嘉)

山东海洋
山东海洋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