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每一次交谈都是融洽的、和谐的、愉快的。
但是,在日常交往中,却总有些朋友不善于交谈,不是因为他们不想与人沟通,而是他们使用的谈话方式不恰当,令对方感到别扭、不悦,交谈兴致锐减,最后陷入僵局。那么,有哪些不良方式会引起谈话双方不投机,我们又应该怎样纠正呢?
一、打断对方
寒假,大学生小刘到家电超市实习。有一天———
顾客:(走到一台新款冰箱面前)这个品牌的质量……
小刘:质量肯定是最好的!
顾客:那么这种冰箱有没有……
小刘:有,有!昨天刚刚发来的货。这是样机,仓库里多的是!
顾客:(有些不快)我不是问你这个,我是想问这种冰箱有没有经过产品质量认证!
小刘:噢,有,有哇!您看这是说明书。
顾客:(仔细看了看价格标签)这个价格有点儿……
小刘:这个价格不算高,如果您觉得高,真要买的话,可以适当降一点儿……
顾客:(不耐烦地)你怎么老是打断我的话?你真的知道我想问什么吗?我想问的是:这种冰箱价格这么低,材料的质量是不是比其他品牌的差很多!(说完,气冲冲地离开)
一位潜在的顾客就这样被小刘气走了,一桩有可能做成的生意就这样被小刘搅黄了。当顾客说“商品”的质量时,小刘就急于下结论,说“质量肯定是最好的”,而顾客想知道的却是“冰箱有没有经过产品质量认证”;当顾客说“价格有点儿……”还没有说下文,小刘又马上打断对方说“价格不算高”,而顾客想知道的却是“冰箱价格这么低,材料的质量是不是比其他品牌的差很多”,和他回答的内容完全相反。
显而易见,小刘的失误在于没有尊重对方,没有耐心听完对方的讲话,急于表达,完全没有理解对方想问什么,就马上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去,而实际上他的答案并不是对方想要的,这样多次打断对方,激怒了顾客,顾客只好和他说拜拜了。
如果小刘能够把顾客的每一句话都听完,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了。
纠正这种不良说话习惯的方法,一是尊重对方,当对方的某一种意思还没有表达清楚、完整时,不要随意插话;二是保持冷静,即使对方的某个观点与自己的大相径庭也不要立即辩驳,而是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抢接话头
五一黄金周刚过,上海某大学有个班的几名女生见面后纷纷谈自己出行的感受———
小张:五一因为要复习英语六级考试,我没有去远处,就到上海博物馆看了看。哎呀,那个西洋绘画馆藏珍品展,真的……
小周:(抢过话头)西洋绘画有什么好看的,我也去了,宝石之光展那才叫好呢……
(小张谈兴大减,索性让小周说完)
小赵:我和表姐去了黄山……
小周:(又抢过话头)你今年才去呀?我早就去过了,不就是上山看黄山松涛云海,下山游古镇西递宏村嘛……
小赵:(气愤地)你还让不让别人说话?要不,你一人说得了!(小赵转身而去。同学们在尴尬中纷纷散去)
长假旅游,见闻丰富,感受颇多,聚在一处,人人都想和大家分享游历的快乐。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小周却总以自我为中心,主观意识和表达欲望过强,把好好的一场谈话给弄僵了。
听到小张说去上海博物馆参观,小周就觉得自己去参观“宝石之光展览”应该更会引人注意,更值得向大家炫耀,马上把话题抢了过来,让小张谈兴大减;小赵说“我和表姐去了黄山”时,她又马上抢过话头,说自己早就去过了,那里的景色自己都熟悉不过了,而且讽刺小赵“今年才去”,小赵怎能不生气呢?
其实,小周也想参与到大家的交谈中来,述说自己的见闻、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大家分享欢乐,但由于太看重自己的话语权,无视其他同学的感受,收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
如果在同学小张说完去上海博物馆参观后,小周也顺便说一说自己参观了宝石馆的美好感受,在小赵说去黄山旅游后,和小赵一起分享游览黄山的愉快,我想,交谈就会很愉快地进行下去。
纠正这种不良说话习惯的方法,一是听别人说话时理智地克制自己:让人家先说,让人家说完,我不会失去什么。二是树立说话权利人人平等的观念:自己想说,别人也同样想说;三是学会换位思考:别人粗暴地剥夺了我的话语权,我会有什么感受?
三、死抠字眼
宿舍里,大家正在谈论有关吃的话题———
小陶:我最喜欢吃的是陕西的肉夹馍。
小范:什么肉夹馍?馍夹肉!你说说那肉在中间还是在两边?连话都不会说。
小陶:陕西人都这么叫。甭管它叫什么,我就是爱吃。
小范:你怎么知道陕西人都这么叫?你调查过吗?我怎么没见你去?
小陶:这犯得着较真儿吗?我的意思是那地方的人长年累月把这种食品叫肉夹馍,叫出品牌来了,就不能随便改了。
小范:谁说叫出品牌了?什么品牌?注册商标了吗?你说话可得有根据呀!
小陶:(忍无可忍地)你今天吃火药了怎么着?我不说了行不行?(从此小陶再也不愿和小范搭讪)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话题,本来完全可以在你来我往中轻轻松松地聊下去,却被小范没完没了地死抠字眼给弄僵了。小陶只是想说“最喜欢吃的是陕西的肉夹馍”,而小范却一定要在“肉夹馍”这个词的准确程度上纠缠不清,其实很多事物的叫法,各个地方各不相同,不用这样地较真。
当小陶说“叫出品牌来了”时,她又死抠字眼说“谁说叫出品牌来了?什么品牌?”叫出品牌是口头品牌,而在小范却一定用“注册”才让品牌有根据,她这样反复死抠字眼,能不让人难受吗?
纠正这种不良说话习惯的方法,一是学会认同人际交往中的模糊性原则。在日常交谈中,往往不必要把某些概念、感觉表达得很精确就能够达到交际目的。比如上例中小陶说肉夹馍,叫出品牌来了,就不能随便改了。
“品牌”二字并不是指商品的品牌,而是流行性的叫法,完全没有必要精确到这种叫法是否“注册”了;“我五一放假时来你家玩儿”,也没有必要精确到某天某时几分几秒。二是学会准确把握话题主旨,不要在细微末节上纠缠不休。
以上这三种说话方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强势。而强势,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尊重人,用命令式的语气跟别人说话。没有人喜欢和不尊重自己的人谈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用自己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谈话方式与别人交谈,避免这些不良的谈话方式。
喜欢请点赞,我们一起探讨说话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