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会整理的中国充电联盟的最新数据分析,今年9月的公桩总量达到332.9万个,公桩数量较上月增长6.55万个,慢于去年同期增量;2024年公桩年累增量60万个,同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9%。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形容,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老旧充电桩技术落后、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亟待提升。部分电动车购买的反悔率有所提升。
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据统计,2024年私桩年累增量223万个,同比去年同期增速提升26%。公桩单桩月均充电1514度,较去年9月1292度增长较好。目前按照1公桩=3个私桩的测算,中国2024年增量市场的纯电动车的车桩比已经1:1,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数倍水平。
全国公共充电桩“僵尸桩”占比达10%
据调查,一般通过自有充电桩、共享充电桩以及小区或公司内的公共充电桩充电,各自占比在 22%-26%之间,总体达到75%左右。不足的受访者在小区外路边的公共充电桩等地充电,部分受访者在商场、影院等地附带的公共充电桩充电。
国内充电桩运营行业存在资金、场地、电网容量和数据资源四大竞争壁垒,目前已呈现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提升。目前的直流充电桩的发展规模较大,头部的运营商表现较强。
从充电企业运营看,头部的运营商表现较强。广汽能源的充电桩9月平均充电达到7039度,每月都表现很好。蔚来的充电桩充电量达到2537度左右。而部分老旧充电桩的充电平均仅有月均100多度,主力充电企业的月均充电在千度水平,充电电量差距几倍到几十倍的效益差距巨大。特斯拉各月数据保持稳定,数据很不错。
部分老旧充电桩的充电平均仅有月均100多度,主力充电企业的月均充电在千度水平。崔东树说,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需要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新老旧交流低功率桩,增加高功率直流快充的升级,更好满足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
据介绍,国内目前公用桩的车桩比远好于欧美,但存在利用率不足的问题:第一,覆盖不全。当前高速公路还有10%的服务区未覆盖,乡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小于5%;第二,结构不合理。99%的充电设施还是快充和慢充,64%的公共直流充电桩仍是750V及以下的低压桩,无法支撑下一阶段800V及以上高压超快充的发展。
从微观层面:第一,运维成本高昂。哑设备占比超过30%,数字化程度低,增加了运维管理的难度和成本;第二,传统风冷设备质量差。设备寿命只有3-5年,运营商还未收回投资就面临更换;第三,服务质量差。僵尸桩占比达10%,无法充电,加剧了用户充电焦虑。
在行业人士看来,重建设、轻运营已经成为公共充电桩发展的一大障碍。“虽然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行业仍然面临着基础不牢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公共充电集成设施平均利用率相对较低,在部分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停车位资源较少,停车费用较贵,导致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桩利用率较低。同时,一些地方还存在充电桩车位被燃油车占用的情况,也降低了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二是公共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在整体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电动车企参与度相对较低;三是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低的原因,也包括公共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安装位置较为偏僻,以及各公共充电桩运营企业互联、互通水平较低,部分充电桩接口不兼容等问题。这都是重建设、轻运营导致的结果。
对于运营维护人手不足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维修工难招。分析其中的原因,他认为,一是工作流动性大,工作环境较差,收入有限,而且尚无专门的职称系列;二是这样的工作不适合年龄较大者,只能招年轻人,而没有文化的年轻人很难培养,有文化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做维修工;三是即使有的年轻人经过培训后上岗,不少人也因为工作辛苦、收入不高,看不到前途,而选择跳槽。没有合适的维修技术工人,再好的设备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难以发挥公共充电桩应有的作用。
此外,公共充电桩产业链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充电桩产业链主要由充电设备提供商、工程建设方和日常运营方组成。其中,运营方是承担公共充电桩日常运营的主体,因它们缺少有效的运营机制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进而出现了不少“僵尸桩”。而目前的社会资本对公共充电桩运营商一直保持观望态度,与对设备制造商的积极投资形成鲜明对照,这更打击了运营商的积极性。其次,国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已形成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格局,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其“正能量”,是管好用好公共充电桩的关键。
破解运营管理难题不能只靠运营商
针对公共充电桩“轻运营”的现有矛盾和问题,一是要提高运营效率,科学调配资源,保障现有设备高效运转,尽快开展全面巡查,对损坏的设备进行及时维修保养,使其处于最佳使用状态;二是在对公共充电桩进行全面巡检的同时,强化服务针对性,改善薄弱环节,为公共充电桩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形象;三是在提高公共充电桩设备维护水平的同时,坚决堵塞漏洞,消除设备隐患,杜绝发生人身事故。
只有提高公共充电桩运营水平,才能解决运营企业的盈利问题。根据成本核算,公共充电桩利用率达到30%以上,运营企业才能实现盈利。由于前期投入较高,公共充电桩需要保证每天一定的充电时长,才能迈过盈亏平衡点。根据计算,单桩投资成本约为1万元左右,日均充电时间为4小时,投资回报周期则为14.9个月。因此,强化对公共充电桩的管理,提高利用率才是王道。一是运营企业要建立健全公共充电设施相关管理制度,以制度来实现科学调度,以制度来保证设备健康运行,以制度来规范维修检查,大幅减低设备损坏率,提高利用率,是通向盈利的必由之路。二是要针对公共充电桩现存的技术难题,支持企业走标准化之路,逐步建立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从而破解部分充电桩接口不兼容问题,提高运营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三是建立合理的制度,鼓励电动车企、有关资本积极投入公共充电桩建设。四是以制度来破解“僵尸桩”问题,既要从源头上堵住投机者,也要以行业组织、联盟等方式制定可行的制度,对“僵尸桩”或利用、或清理、或托管,结合现实寻找破解难题之道。五是要探索对燃油车占用充电车位的解决方法。
在公共充电桩建设运营上,要认真梳理,积极作为。一是要认真梳理公共充电桩产业链,厘清责任,探索提高运营效率的路径;二是对于维修人员问题,既需要主管部门研究完善相关职称系列问题,也需要专门的机构探索设立专业和培训渠道,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并相应提高其待遇;三是探索提升公共充电桩的智能化水平,如设备是否可以进行智能化定期自检并以联网的方式及时发送自检报告,这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难度,还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四是有条件的公共充电站也可探索将公共充电桩与换电系统合并在同一家站内管理的方式,宜冲则冲,宜换则换。
即使电动汽车的数量再多,公共充电桩也不可能无限制建设下去,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是关键。电网的负荷是有限的,数百万根公共充电桩一起充电,对电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公共充电桩建设要有针对性、有布局、有规划,切忌盲目建设,只求数量。更应该重视现有公共充电桩效能的发挥,避免浪费。
希望下次统计数量的时候,僵尸桩的数据能够减少。
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