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框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3年第4期论文框架汇总

学术   2024-11-06 12:01   江西  
 ↑从C刊编审角度切入教你写出高质量论文



栏目:农业可持续发展
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的规范构建
论文大纲:
一、引言
二、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的试点总结和主要类型
(一)类型Ⅰ:以用途转换为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基础
(二)类型Ⅱ:以权能分离为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基础
(三)类型Ⅲ:以极差地租为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基础
三、宅基地增值收益的财产价值属性及分配路径
(一)宅基地增值收益本质是财产价值的再发现
(二)土地发展权实质是对宅基地财产价值的再分离
(三)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区别于国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基本路径
四、构建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的规范体系
(一)构建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规范体系的必要性
(二)宅基地增值收益规范体系与国家、集体、个人收益的平衡分配
(三)落实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规范的立法安排
五、结语

居业共同体:乡村共同富裕的建设图景
论文大纲:
一、引言
二、乡村居业共同体与共同富裕:理论维度与逻辑关系
(一)共同体的理论维度
(二)居业共同体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
1.多维性与同一性:乡村居业系统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联
2.居业共同体促进共同富裕的联结机制
三、多重联结:居业共同体推进共同富裕的乡村实践
(一)空间连接:居业场域平衡与共同生活
1.从镶嵌到互嵌:乡村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关系演进
2.从界分到模糊:乡村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三重边界
(二)关系传动:居业网络联结与“先富带后富”
(三)资源嵌合:居业资源协同与共建共享
1.市场化联结:乡村生活配置资源嵌入生产资源
2.制度化联结:产销资源聚合乡村人力与文化资源
四、结语:安居乐业是乡村共同富裕的未来图景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困境与出路
论文大纲:
一、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需求-供给”结构性失衡
(一)需求侧扩张
第一,融资需求量变大,期限变长。
第二,融资需求呈现多样性。
(二)供给侧匮乏
第一,供给主体小、散、弱。
第二,供给内容同质化。
第三,供给结果失衡。
二、命令控制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模式的表现及其约束
(一)命令控制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模式的表现
(二)农村金融业务属性下命令控制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模式的刚性约束
1.农村金融业务的属性
2.命令控制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模式的刚性约束
第一,信息劣势。
第二,有限理性。
第三,稀缺性。
三、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合作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模式
(一)“农业价值链+电商平台”模式
(二)“农业价值链+三农服务商”模式
(三)农产品消费信托模式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理念层面,由命令控制型理念向合作型理念转换。
第二,方式层面,由直接干预方式向间接干预方式转换。
第三,吸纳推广“自下而上”产生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模式。

栏目:农民问题
农民工就业促进政策协同计量研究
论文大纲:
一、农民工就业促进政策研究现状
二、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获取与筛选
(二)三维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1.X维度:政策价值
2.Y维度:政策工具
3.Z维度:政策目标
(三)政策文本量化赋分标准
1.政策文本的量化标准设计
2.政策文本赋分及信度检验
(四)政策协同度度量模型构建
三、广西农民工就业促进政策协同度的计量分析
(一)单维协同分析
1.X维度:政策价值协同重心由“权益平等”转向“职业发展”
2.Y维度:政策工具协同结构失衡
3.Z维度:“就业权益—就业质量”的目标协同度过低
(二)二维协同交叉分析
1.X-Y维度协同:供给型政策工具着力彰显政策价值理念
2.X-Z维度协同:“政策价值—就业环境/就业技能”协同占据主导地位
3.Y-Z维度协同:政策目标达成明显依赖供给型政策工具直接推动
(三)三维协同分析:政策价值协同路径存在路径依赖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强化“生存保障”价值取向,促进政策多元价值协同
(二)创新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策略,加大就业政策协同拉力
(三)完善农民工的“就业权益”保障目标,优化协同路径结构

数字乡村建设与村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大纲:
一、数字乡村建设何以推动村民政治参与实践
二、基础概念与理论假设
(一)村民的政治参与
(二)村民数字网络使用类型影响其政治参与行为:一个分析框架
1.村民数字网络使用类型对其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
2.村民数字网络使用与其政治参与行为的桥梁:政治效能感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择与说明
1.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3.中介变量
4.控制变量
(三)模型设定
1.基本模型
2.IV-Probit模型
3.倾向匹配得分
4.中介模型检验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模型估计
(二)异质性分析
1.个体特征
2.区域特征
(三)稳健性检验
1.工具变量法
2.倾向匹配得分
3.变量调整
(四)中介机制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实践策略
第一,重视村民数字化素养能力的培训与提升。
第二,加强党员等乡村政治精英的引领示范作用。
第三,加强网络道德引领和法制保障。

乡村振兴实践进程中农民的生计赋能逻辑
论文大纲:
一、结构性、变迁性与能动性:农民生计转型的三重属性
(一)结构性视角下的生计结构
(二)变迁性视角下的生计转变
(三)能动性视角下的生计策略
二、田野调查及分析框架
三、乡村资源禀赋塑造的农民生计类型
(一)农民生计类型的理论分析
(二)旅游乡村的服务经营型生计
(二)绿色乡村的生态产品开发型生计
(三)移民乡村的外出务工型生计
(四)数字乡村的项目索取型生计
四、以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为杠杆的生计赋能
(一)生计赋能的内在逻辑
1.赋能目标要兼顾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2.赋能资源要兼顾内生性资源和外生性资源
3.赋能路径兼顾外源式发展和内源式发展的路径协调
(二)生计赋能的路径探索
1.完善治理政策,构建生计赋能的制度性保障
2.培育治理主体,激发生计赋能的内生性动力
3.扩展治理网络,盘活生计赋能的社会性支持
4.整合治理资源,厚实生计赋能的资源基础
五、结论

栏目:经济与管理
农业保险、劳动力资源配置与绿色经济效率
论文大纲: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二、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一)农业保险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二)农业保险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并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的机制分析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一)计量模型
(二)变量选取
1.核心变量
(1)农业保险发展水平
(2)劳动力资源配置
(3)绿色经济效率
2.控制变量
(三)内生性问题
(四)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
(一)基准模型
1.基准模型回归分析
2.稳健性检验
3.模型结果分析
(二)农业保险推动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机制分析
1.农业保险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2.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中介效应分析
3.模型结果分析
(三)农业保险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异质性分析
1.地区异质性分析
2.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分析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效应及空间分异
论文大纲: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效应
(二)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机制
(三)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效应空间分异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处理
(二)模型设计
1.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2.空间计量模型
(三)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四、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的共富效应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二)作用机制检验
五、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共富效应的空间分异
(一)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共富效应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二)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共富效应的空间分布
(三)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共富效应的空间边界
七、结论与政策启示

农地确权、粮食作物与收入不平等
论文大纲: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二)理论分析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2.核心解释变量。
3.工具变量。
4.中介变量。
5.控制变量。
四、农地确权影响粮食作物收入与收入不平等的实证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
(一)稳健性检验
(二)内生性分析
六、机制分析
七、结论与建议

栏目:城乡社会
冬学与农民教育:1950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研究
论文大纲:
一、1950年代山西的农业生产与冬学建构
二、以生产教育与农业技术普及为中心的冬学
三、农民教育与山西农村劳动文化变迁
四、余论

熟人社会、面子与村庄公共性再生产
论文大纲:
一、面子与村庄公共性再生产
(一)国家与社会视角下的村庄公共性
(二)将“面子”研究带入公共性之中
二、熟人社会中面子的乡土内涵与实践要素
(一)面子的乡土内涵
(二)面子的实践要素
1.人情关系的长期性
2.舆论公道的有效性
3.道德伦理的约束性
三、面子实践:村庄公共生活中的做人之道
(一)知礼数:面子交换中的人情平衡
(二)结人缘:面子积累中的声望激励
(二)有归属:面子竞争中的集体伦理
四、熟人社会中村庄公共性再生产机制
(一)面子交换与公共交往再生产:亏欠-补偿机制
(二)面子积累与公共规则再生产:嵌入-转化机制
(二)面子竞争与公共精神再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五、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讨论

中国乡村治理创新的区域差异
论文大纲:
一、治理创新的扩散限度与区域定位
二、分析框架:乡村治理创新的方向与路径
三、东部乡村治理的创新机制
(一)乡村治理创新的方向:治理单元上移
(二)乡村治理创新的路径:行政化与市场化
(三)乡村治理创新的逻辑:高成本的复杂治理
四、中西部乡村治理的创新机制
(一)乡村治理创新的方向:治理单元下移
第一,农业生产依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生产方式的底色。
第二,项目落地是后税费时代中西部地区乡村治理的主要内容。
第三,随着乡村社会变迁,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日常生活秩序日益问题化。
(二)乡村治理创新的路径:社会动员
(二)乡村治理创新的逻辑:低成本的简约治理
五、乡村治理创新的区域定位与政策启示
目前C刊的审稿时间,通常在2-6个月,见刊则需要一年半左右,甚至更长,审核自然相对严格。
一般要经过三审三校,所谓三审,即初审、复审、终审。
(1)初审:主要关注文章基本写作有没有问题,研究方向与刊物是否一致。
(2)复审:也叫外审/盲审,一般由杂志社之外的审稿专家负责,大概2-3个人,不是教授也是业内权威人士,所以这步审核会很专业,主要看核心观点、是否创新等等。
(3)终审:由杂志社主编或者副主编完成,能到这一步,说明你的论文质量还是非常过硬的。
这每一个环节,又涉及非常多的细节沟通问题,比如:

如果多个审稿人都给了审稿意见,先回复谁?

如果不认同审稿人的意见,怎么回复?

如果审稿人的修改意见太难,无法满足,又该怎么回复?

……

可以说,C刊级别的论文投稿,绝对是一场【实力+技巧】 的双重博弈,所以它的含金量才能如此之高。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发愁了:那我还能发C刊吗?
不要质疑自己!正所谓熟能生巧,学术能力,也必然可以通过勤勉的训练而得以提升。基于此,学术成长学苑特举办“CSSCI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研修营”,旨在通过一套系统且专业的课程学习,实现学友学术论文评价维度意义上的学术成长。

CSSCI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研修营”,由【9节理论课】+【9节实操课】相结合而成,通过这18节课,在学界大咖的指导下,学员可顺利完成论文初稿;再通过【2次外审专家审稿】+【1次C刊编辑审稿】+【1次C刊编辑1对1视频指导】,可帮助学员进一步修改打磨论文,最终定稿,完成一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助力学员发刊成功!

添加老师回复【研修营咨询


 公益讲座 & 1V1在线答疑 
 C刊编辑分享 · 高质量论文写作要点 



来源:学术成长学苑
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不妥请联系后台删除,万分感谢。

学术成长学苑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合作单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