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思维差距,是巨大的
一个站在谷底和一个站在山巅的人,见到的风景截然不同,认知更是天差地远。
而那些经年累月形成的知识见解,绝不会因你的三言两语就彻底转变。
有句话说得好:宁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
与不同层次的人争高论低,不会改变什么,只会反伤自己。
《天与地》中说,
和谐,
不是一百个人发出同一种声音,
而是一百个人发出一百种不同的声音,
而他们同时彼此尊重。
世界本是万花筒,参差百态是底色。
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是自己。
此为一种格局,更是一种境界。
财富的本质,就是思维的变现
“6美分”思维
一本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一家银行,对贷款部经理说:“我想借些钱。”
经理问:“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
犹太人从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0万美元,这些担保够了吧?”
“当然够了。只要您付出6美分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本金,我们就能把这些股票还给您。”
说着,经理收起了股票,并把1美元递给了他。
犹太人接过了钱,道了声“谢谢”就准备离开。
正当他快要走出银行大门时,一直在旁观看的分行长赶紧追了上去。
并说道:“不好意思先生,我实在不明白,您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要是您想借更多,我们也是很乐意的……”
犹太人却笑着说:
“请不用为我担心,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银行,他们的保险箱租金都很贵。
所以嘛,我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用6美分换取50万美元的安全,实在是太划算了。”
有时候,思维的杠杆就是如此强大。
仅仅是将租用思维转变为借钱思维,犹太人就安全地保住了自己的本金。
此路不通时,不妨学着让思维拐个弯。
学会转换视角,走可复制路线
《认知驱动》中提到:
飞机、高铁让人走的更快;
手机、电话让人听的更清;
互联网则让人的“复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使一个人的价值发生了巨变。
从前,人们的谋生手段只能采用“转换”的形式,将自己的体力或时间拿出来,换得生活所需,做多少,是多少。
然而时至今日,
科技改变了一些职业的底层逻辑:
不再是通过计件一样的方式来获得报酬,而是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来获得收入,并且这份收入是可以无限次复制的。
这种复制模式,让受众更广,影响更大,人的价值也呈指数级增长。
所以,当你拥有了一门利他的技能,试着将自己的技能通过互联网的复制功能。
让更多人看到它的价值,也让你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价值越高,可能性越大。
END
END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