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整版聚焦!2.8万吨“巨无霸”上演“空中芭蕾”

政务   2024-11-09 11:45   江西  


2.8万吨“巨无霸”上演“空中芭蕾”





等待转体


11月7日,8号转体梁完成88度转体


 “各单位注意,现在开始正式转体!”
  11月8日凌晨1时47分,赣江新区阳光大道跨京九铁路和昌九城际铁路双转体斜拉桥项目现场,随着施工总指挥长一声令下,在距地面约40米的高空,重达2.8万吨的11号转体梁以每分钟1.15度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93分钟后,到达指定位置,一端与引桥精准相连,一端与7日已转体到位的8号转体梁对接,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11月8日凌晨,11号转体梁完成80度转体


  2.8万吨“巨无霸”是如何演绎“空中芭蕾”的?背后又有哪些建设难点和硬核科技?记者在施工现场,请项目施工人员一一解密。
  为何采取转体桥方式?
  夜色中,两座转体梁静静伫立,其间,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蜿蜒伸展。
  为什么采用转体桥的方式施工?转体开始前,记者在指挥部一角“逮”住了中铁上海设计院南昌院桥梁总工杨功勤。
  杨功勤解释,京九铁路是我国南北铁路交通大动脉,密集时段平均每3至4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驶过,而昌九城际铁路作为连接南昌和九江的客运专线,最短发车间隔3分钟。
  “无论是悬臂现浇还是顶推、架梁,直接在铁路上方开展桥梁施工,都面临安全质量控制难度大、技术参数要求高、风险不可控的问题。”杨功勤介绍,为最大限度减少桥梁施工对既有铁路运营的干扰,保证铁路线路运行安全平稳,采用了“先建后转”的施工方法,即先沿着铁路平行方向建设桥体,然后平转至设计线路位置实现桥梁合龙。
  “为尽可能减小施工对铁路运行的干扰,我们利用铁路的‘天窗点’,分两天完成转体作业。11月7日7时38分至8时58分,8号转体梁完成88度转体;8日凌晨1时47分至3时20分,11号转体梁完成80度转体。”杨功勤说。
  据了解,为确保参数精准无误,此前项目组还进行了3度试转。
  如何让庞然大物转起来?
  此次转体的8号、11号两个转体梁重量均为2.8万吨,每座长157米、宽36.6米,远远望去,犹如两艘悬浮在半空中的轻型航母。
  想要让万吨级的庞然大物旋转起来,极具挑战。“秘密就在桥墩的下面。”施工单位中铁十一局五公司项目负责人杜钊告诉记者。

激光投线仪显示梁体转角与速度


  沿着狭窄的手脚架,记者下到离地面约10米的地下,现场近百名施工人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司其职;技术人员手持对讲机,通过激光投线仪观测梁体转角与速度。硕大的桥墩外侧,均匀分布着8组撑角,中间是一台直径15米的“大磨盘”,两边是对称的钢绞线。

转体前,工作人员对“大磨盘”进行最后的检查


  转体梁能否转起来,这个“大磨盘”是关键。
  杜钊解释,转体系统结构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牵引系统组成,像“两个碗叠在一起”,支撑着桥体重量,而直径5.6米的球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在转体施工过程中,转体梁的配重平衡是需要控制的一个重点。施工团队通过设置传感器、梁面二次配重等手段,控制球铰施工精度,确保转体过程中的相对平衡。

项目团队在现场布置了14个测量点,实时监控转体过程

技术人员运用转体桥姿态调整信息化系统调整转体各项参数
  “转体的原理就像推磨盘,球铰就相当于磨盘,上部桥梁结构就是建在这个磨盘上。”他比喻,在连续千斤顶和钢绞线的牵引下,整个转体系统像“石磨”一样,拉动转体梁以每分钟1.15度左右的速度平稳旋转,顺利完成转体。
  怎样实现毫米级转体?
  走进大桥监控指挥中心,一座“数字大桥”呈现“云端”。技术人员正通过视频装置,实时监控转体梁的角速度、线速度、平面轨迹、梁体姿态及竖向振动状态等参数。
  转体施工的难度不言而喻。如何才能实现“毫米”级精准转体?
  “我们有科技作支撑。”阳光大道项目工程师甄立家介绍,项目团队在江西省首次应用三维数字化施工工艺流程,基于BIM技术支撑,建立现场真实的三维可视化模型,通过大数据计算,提前模拟出转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并制定针对性解决预案,不断优化施工工序。
  此外,项目团队在现场关键位置布置了14个测量点,组建精测网。转体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运用转体桥姿态调整信息化系统,配合电子水准仪、全站仪等先进测量设备,对转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随时根据现场数据调整速度、角度、扭力等等,保证转体梁精准对接。
  “整个施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细化,精益求精的过程。”甄立家告诉记者,目的只有一个,力保每个环节做到完美,为阳光大道如期建成、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为何牵动众人心?
  随着跨京九铁路和昌九城际铁路双体斜拉桥成功转体,阳光大道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年底道路将全线贯通。
  全长2408米的阳光大道,位于赣江新区新祺周片区,西起桑海大道,东至赣新大道,总投资额超7亿元,从2022年5月启动建设起,这条道路的建设就牵动众人的心。
  一则,这条道路是赣江新区构建完善交通路网、提升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一环。“新区的群众期盼已久。”赣江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建管组副组长赵继扬告诉记者,过去大中型货运汽车出入中医药科创城,都需经新祺周大道穿过中心城区,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项目建成通车后,货运物流车辆将分流出去,可有效缓解城区道路交通压力。
  再者,交通“末端”变通途,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愈加血脉通畅、筋强骨壮。赵继扬介绍,道路向内实现了中医药科创城和临空组团之间的快速通达,向外扩展了发展空间、提升了区位优势,为高端产业项目和创新要素加速向新区聚集带来全新机遇。


记者:杨静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万明
审定:潘奕
核发:殷俊杰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赣江发布
国家级新区江西赣江新区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