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在上课,学校没了”,这个曾经的玩笑正在现实中陆续上演。
今年4月份,美国两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宣布闭校,分别是韦尔斯学院、费城艺术大学。
闭校的理由大体相似,均为本科生数量减少、通货膨胀压力以及受到大众对高等教育整体负面情绪的影响。
虽然学校承诺会把新生分流到周边的合作高校,但是仍然遭到师生的集体抗议。
更令人震惊的是,不止这两所高校,在去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30所大学破产倒闭。
这些大学的倒闭不禁让人担忧,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它的稳定性似乎受到了挑战。
大学,承载着很多家庭培养孩子的动力,它真的会消失吗?
哈佛商学院研究表明,在未来15年间,将有相当一部分美国大学面临破产的危机。
根据美国EAB教育咨询公司的数据分析指出:
截至2030年,预计有449所大学的入学人数下降25%;
10年后,达到这一下降比例的大学会升至566所,其中预计约有247所大学的入学人数将减少50%。
入学人数这样持续减少,势必会造成招不到生的大学相继关闭。
其实,大学倒闭潮已经席卷全球,在日本、韩国、英国等很多发达国家轮番上演。
以韩国为例,2021年,近200所四年制的大学中有160余所没有达到规定的招生数量,其中90%以上是地方大学,包括西海大学和东釜山大学,它们分别于当年就申请停止办学。
根据报道,韩国在2023年的全国大学统招中,有14所学校的26个专业出现零报考现象。
同样的危机也发生在日本。
截至2023年12月,日本的奈良佐保短期大学、福冈女学院短期大学等至少12所大学停止招生。
到2050年,日本大学的入学人数将仅剩49万,较近年减少十多万人,这预示着,日本大学必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生存竞争,会有更多大学被快速淘汰出局。
大学的入学人数下降和日益降低的人口出生率有关。
时间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的韩国,每年都有超过100万的新生儿。
到了1980年,新生儿数量已呈下降趋势,降至不足90万。
时间来到2020年,这个数字更是跌至只有20万,在全世界197个国家中,韩国位列倒数第一。
另外,招生不足导致的经费减少,也使各地大学难以为继。
今年1月份,马斯克的母校,有着183年历史的加拿大著名学府女王大学宣称,如果不进行财务开支的削减,学校预计会在2025年或者2026年因为花光储备金而倒闭。
名校尚且如此,其他普通院校的处境就更可想而知了。
截至目前,已经宣布关闭的高校中,大多属于创建较晚、规模较小的私立学校。
这些学校主要依靠学费或者捐赠维持经营。
随着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入学人数一直下滑,他们的运营负担越来越重,教学质量也每况愈下。
根据美国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有41%的受访者认为大学不允许学生独立思考;还有37%的受访者认为高等教育并未教授相关技能,取得大学学位对找工作帮助并不大。
《华尔街日报》曾采访过一位毕业于私立文理学院的学生。她为上大学背负了八万五千美元的高额贷款,然而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公司,迟迟还不上贷款。
因为,很多学校固守老旧的课本和专业的课题研究,这些知识要么与社会脱节,要么缺乏实操性。这就导致学用分离,很多孩子毕业后要从零开始学习技能。
大学文凭不但没有为孩子们增加就业机会,反倒加重了一些人的经济负担。
再来看我国,人口出生率已经连续7年下降,形势十分严峻。从2016年的1883万直降到2023年的902万。
过去,我们是按照原有的人口走势配置师资力量的。如今,在出生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教育资源供大于求的问题会越发凸显。
生源的减少使得一些幼儿园难以为继,倒闭潮已经汹涌而来。紧接着,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波及小学和中学。
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大学招生困难的现象也会愈发普遍。
在如此形势下,我们不禁要担心:经过3年幼儿园、9年义务教育的周期后,大学招不到学生的危机还会远吗?
一直以来,我国人口基数大,尤其是在城市的环境中,大家往往只看到教育资源紧张的一面,似乎到处都是供不应求的景象。学校一位难求,教育资源稀缺的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当清北、斯坦福、帝国理工这些世界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出现在街道办、乡镇当办事员的消息不时传来,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教育领域的问题远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和重视。
各个大学若想屹立不倒,顺应发展,让学生“学有所用”才是核心。
毕竟现在竞争激烈,企业需要的是直接可以干活的人,而非徒有一张大学证书的新人。
其实,在国际上,很多企业早就不再单纯依靠文凭招人,他们更加注重应试者的基本技能。这些经验我们都可以拿来学习和借鉴。
比如IBM、戴尔、谷歌等公司,均有岗位取消学位要求,以自己的方式培养人才。
早在2020年8月,谷歌就宣布,准备了为期6个月的在线证书奖学金,可以供给10万名学生选择。
如果这些学生申请谷歌的相关职位,这些证书就能视为四年制学位。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社会组织推出自己的实用性课程和证书,传统大学的垄断地位岌岌可危。
况且,这几年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也日渐成熟,机械性和重复性的工作终将被机器取代。
传统大学课本教授的通用型知识不好落地,转型是争取生源和资金,立足长远的大势所趋。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倒闭潮未必都是坏事。人口出生率下降是自然规律,良币驱逐劣币却是主动洗牌。
我国已经有部分高校开始优化调整,一些专科院校和民办本科高校陆续纳入了优质的公办高校。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重新审视教育,让孩子成为真正有能力的人,而不只是刷题的工具。
目前,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过度追求文凭和“体面”的工作,这使得孩子们从小就背负起繁重的学业,面临数不清的考试。
然而,当他们拼尽全家托举考上大学后,却发现自己虽然手握一纸文凭,但实际能力匮乏,而这文凭本身也缺乏含金量。
这种观念在未来是注定要发生改变的。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终将发生重大转变,从“学生拼命求学”逐渐过渡到“学校努力抢生源”。
教育的终点,不是学历的获取。
让孩子顺利取得大学毕业证书,不等于培养孩子成为人才。
未来,具备开创性思维和实用性技术,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软实力。
参考资料:
1、INSIGHT视界:《全球大学倒闭潮已经开始,我们还要逼孩子吗?》
2、澎湃新闻:《大学倒闭潮,在世界多地轮番上演》
3、观察者网:《美高校迎来“倒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