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智慧医疗”贯穿全流程,医疗卫生服务“最多跑一次”!

健康   2024-10-15 21:02   浙江  

浙江省自2018年实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持续创新“浙医互认”“浙里急救”“浙里护理”等数字化改革应用,切实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近日,记者参加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的2024年“健康浙里行”媒体采风活动,感受该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新举措、新气象、新变化。

  ◆  ◆

“预就诊”
为患者省时省力省钱

近年来,浙江省依托信息产业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先发优势,把“智慧医疗”贯穿于院前、院中、院后服务全流程,用“机器跑”“数据跑”“网上跑”代替患者跑,有效构建“全程一体、协同高效、连续闭环”的诊疗服务新模式,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效率。

“在手机上开检查单、缴费、预约检查时间,到了预约时间去验血、做B超和磁共振检查。出报告以后,通过手机一键转发给医生看,省事多了!”家住浙江省乐清市的郑女士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预就诊”模式赞不绝口。

郑女士的父亲是名肝硬化患者,以往每个月都要从乐清市到温医大附一院复诊、开药,一趟起码要半天时间;碰到检查,得跑两三趟。现在得益于该院推出的“预就诊”功能,郑女士父亲的就诊次数大大减少。

温医大附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传统门诊模式中,患者需要经历预约挂号、签到、就诊、预约检查、取药、取报告和复诊7个环节,顺利的话,需要2~3个小时。遇到不能当天完成的检查,还需要再多跑一次。多次跑医院、就诊时间比较长、排队等待等问题困扰着不少患者。

对此,温医大附一院于2022年7月推出“预就诊”模式,通过诊前医生线上开单、医保智慧结算、检查智慧预约、检查后出具“云报告”、在报告界面匹配复诊号源,实现流程再造。复诊患者除了进行检查检验需要来医院,其他环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门诊来实现。

据介绍,目前该院每日活跃在网络平台的医师涵盖45个临床专科、超300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占比达48.5%。该院日均就诊人数为1200人次,按每人2~4小时的出行时间计算,日均为患者节省就诊时间2400~4800小时;按4~100元/次的交通费用计算,日均为患者减少就医支出4800~120000元。

  ◆  ◆

“宝护者”

助力发热患儿居家守护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发热门诊常年承受很大的压力,尤其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发热患儿数量往往会急剧攀升。为有效缓解患儿候诊时间长、就诊难的问题,该院推出“宝护者”儿童发热智能管理小程序,其功能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完整服务流程。

该院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医务部副主任李甫棒告诉记者,专家团队在小程序上制定了“发热﹢伴随症状”标准,设置体温红、橙、绿预警线。当发热预警出现橙色时,家长继续进行线上智能监测、居家护理。当出现伴随症状或精神状态变化时,系统会给出红色预警,提示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诊。

到医院前,家长在“宝护者”小程序中填写预问诊表单,填上孩子的发热时间、发热峰值、发热伴随症状等信息。预问诊表单的信息将实时同步至该院医生工作站,医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孩子的病情,方便后续就诊。

正带孩子就诊的王女士表示,孩子头一天发烧了,吃了退烧药,白天热度退了点,但傍晚又升了上来。于是,她用“宝护者”小程序,通过蓝牙体温计实时上传孩子的体温,并输入相关体征,得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建议和指导。

据介绍,“宝护者”小程序还可实现人工电话外呼,项目团队会告诉家长接下去应该怎么操作,比如如何在家中完成线上的预约挂号等。

“宝护者”小程序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对患儿从居家发热预警智能管理、预约挂号、到院就医到诊后随访的全程“护航”,“一站式”解决儿童发热居家守护难题。据统计,已有3212人次的发热儿童使用线上居家发热管理服务,其中,约45%的患儿因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而无需前往医院就诊。

  ◆  ◆

“全院一张床”

精准把控住院时间


大型公立医院住院难一直是老百姓在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通过推行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并结合全院床位统筹管理等,极大提升了诊疗效率,为患者带来了就医便利。

45岁的陈先生曾因肺癌伴转移而倍感焦虑。过去,他可能需要频繁地奔波于多个科室之间;如今,他在浙大一院的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就能接受来自呼吸内科、肿瘤内科、普胸外科等科室6名专家的联合会诊。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院门诊多学科联合诊疗病种达到145个,每周提供的号源数量超过600个。通过信息化支持,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还实现多院区的远程联动,让患者无论在哪个院区就诊,都能获得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浙大一院还以“全院一张床”体系化建设解决看病住院难题。为破解“患者在医院外等待住院时间长、住不上院”的难题,该院对全院床位统筹管理,利用全院病床一体化管理模式,根据病情紧急程度、类别等统筹收治患者,快速科学协调床位,安排患者住院。

为破解“患者进病房后等待床位时间长、无效等待”的难题,该院通过改善入出院衔接问题,精准把控出院患者离院时间,告知新入院患者精准到院时间,新入院患者到病房就可以在床位上接受治疗。

另外,浙大一院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手机线上全流程自助办理业务、一窗办理等创新实践,大大减少了患者排队的时间。

据了解,通过这些改革措施,该院的床位周转速度明显加快,术前待床日由原来的3.87天缩短至1.36天,平均住院日也从7.16天缩短至4.87天。
文章来源:健康报


HIT创新基础设施(HiTA)


为了治愈,我们选择开放和共享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加入我们起推动个人获得完整的生命数据吧!

OMAHA联盟
OMAHA致力于推动产业开放个人的健康和医疗数据,定义个人健康档案的标准格式,探索相关信息标准的协作和落地,从而提高老百姓对自身健康医疗数据使用的完整性、可及性和可用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