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前段时间,有花友在小花生发帖询问,《大中华寻宝记》是不是“口水书”,要不要给孩子看?评论区大部分花友都觉得这套书可以帮孩子科普地理知识,还能培养娃的阅读兴趣,说自家娃正是通过这套书开启自主阅读之路。但也有担忧的声音,害怕这套书会让娃沉迷漫画,不去看真正的文字书。到底是一开始就让孩子接触较为正式的文字书,还是先用漫画书打开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两种思路在小花生社区一直都存在,所以在社区里,我们也发起了话题,邀请大家一起聊聊:有人说,《大中华寻宝记》是垃圾书,大家怎么看?先说结论:这套看的太值了。我家自主阅读是《大中华寻宝记》给带上道的。三岁前刷分级,理论上孩子学会了500个字以后就可以自主阅读了,但实际上阅读习惯比识字量重要的多,孩子认识字后要想运用,要抱有很强的热爱和意愿,才能推动自己去啃那些鬼画符一样排列组合的方块字。孩子三岁半左右接触到《寻宝记》,情节搞笑又刺激,给讲了一本就被深深吸引,大人的时间有限,娃等不及就自己看,然后,就再也不用陪读了,等这一套寻宝记刷完以后,基本上往家里一扔就自己找书去看,就冲着《寻宝记》解救了二胎还小的老母亲一命,也要给它打个call啊!当然如果小学以后还沉迷这套书,确实是质量不够了,现在五岁了娃早也已转移了兴趣,但我还留在书架上,准备以后再把每章知识解读的文字内容啃下来,这是call back吧,另外,这套书作者别的作品我家娃也很喜欢,后面把能买到的都收集来看。凡事都有两面性。不能不谈量只谈质,只有0或100,只有好或坏、对或错,非黑即白。任何书籍或知识一开始都是以点的形式出现,怎样带出面是我们成人所要为孩子去铺设构建的。某名校知名学霸三四年级也看这种所谓的“垃圾书”,也不影响他全国竞赛️上头部名校,小学看人社版四大名著,初中看文言版资治通鉴,阅读量极大,从不额外学语文也考不差。我身边也有几乎不看课外书一路纯应试的985博士,到美国常春藤公费留学,阅读这件事对于学习的影响见仁见智,挺玄乎。我家娃暑假看完了全套《环球寻宝记》,大中华出过的也都看了好几遍了,就当地理启蒙了,配合地理纪录片和其他地理书籍一起看。一开始她要看,我也怀疑是漫画书,犹豫来着,后来发现担心纯属多余,她每次看完都会迫不及待给你炫耀新了解的知识,还能结合某一地的地理和历史叭叭说个不停,包括各地的美食,看了福建那一本一直叨叨要吃土笋冻。还考我呢,还好我人文地理知识还不错,现在还考不倒。像之前碰上疫情,看了万卷书也是寸步难行,所以不如就退而求其次,看过书再看纪录片,还有科教频道的一档旅游美食节目把书读活,岂不美哉!个人感觉垃圾书属实谈不上,那么多小朋友喜欢,说明这套书还是有它的过人之处的。我家小朋友是在幼儿园大班时期发现这套书的,要求我给他买,当时我先买了5本回家,本想回去陪他一起读,毕竟之前他看过的所有书都是在家长陪伴下看完的,结果他等不及,自己一口气就刷完了,还强烈要求给他买后面的。可以说,这套书真正开启了我家宝宝的自主阅读时代,就冲这一点,《寻宝记》就是有价值的。现在,老母亲的阅读进度还停留在《寻宝记》的第一本——上海,他已经把家里买回来的30本全看完了。《寻宝记》系列中,穿插在每个故事章节中间的人文历史地理知识虽然不算太多,但也可以提升娃的相关认知,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再从其他书籍里面进一步了解,没什么不好。另外,这类书籍,也就是小时候沉迷一阵子,之后也就慢慢的淡了,所以真的不用太纠结,开卷有益,只要孩子愿意坐在那里看书,就是好的开始。我们家长对于读书这件事不应该太“功利”,孩子愿意读书,这是我们的初衷。对于刚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的孩子,看漫画书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对读书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去读没那么容易读懂的书。要尊重发展规律。漫画书也有可取之处。这套《寻宝记》里包含了不少地理和人文知识,怎样引导孩子学会这些知识,寓教于乐,才是家长该做的,而不是一杆子打死漫画书。我们家会结合中国地图,讲解省份位置,提炼气候特点、风土人情、标志建筑物、历史等常识,有时会跟孩子一起制作省份知识的思维导图。还会想象如果在自己的城市做城市寻宝记,要怎么编故事。靠情节、画面来吸引孩子,里面穿插有知识,家长引导孩子将关注点放到故事构成上就好。实在不喜欢学习里面的知识,比着画画卡通人物,练习一下建筑构图也很好啊。再不济,省份名字总是记住了,对以后中国地理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再或者有人说米小圈也是垃圾书,但其实内容贴近孩子生活,还很幽默,培养小孩子阅读兴趣很适合,而且对于启发孩子写日记很有效果啊!学习米小圈的写作方式,让孩子轻松愉快学会写人物、写事情,多好的教材呀!我觉得,不应以家长的价值观来评判,不管什么书,交给孩子。好书和坏书带来的乐趣是一样的,没有高下之分。阅读就是一种娱乐手段,只是在阅读的同时或许可以拓宽思维。但这世上能达到同样目的的手段还有很多,不止阅读。至于读什么,大可不必对家长看起来没有营养的书如此恐慌。回想我小时候,能读的书远没有现在孩子多,我读故事会读《知音》这样的杂志,有一段时间我钟情于青春文学,我喜欢安妮宝贝,我也读《左耳》。你问我,现在还会读吗?不会了,实际上在一段时间过后我自己就不爱读了,后来我遇见了蒙田,遇见了简·奥斯汀,遇见了很多其他的作者和作品。我能以我自己的标准判断好坏了。这种能力很重要,不是吗?可是如果你问我,会不会因为读过“那样”的书而后悔?完全没有啊。我在阅读中收获了无限乐趣,这都是过程,在阅读中我也在成长,安妮宝贝都进化成了庆山,读者和作者都在成长,整个环境也都在变化。孩子的心智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会自动选择中意的作品,或许是书,或许是动画片,或许是音乐,家长不该剥夺孩子做出选择、建立自我标准的权利,以家长的思维简单粗暴来评判孩子不应该接触什么。再往上推,这也是孩子建立价值观的过程,家长简单粗暴地灌输自己觉得“对”的价值观,这样真的好吗?至于读一些书学坏的担忧,大可不必,学坏的方式途径太多了,反过来学好也是。成长过程中要容许试错,即使错了也别甩锅给书。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更多讨论...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