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件套 美乡村
道路展“新颜” 群众笑开颜
驾车行驶在秉烈村委会三板桥村入村道路上,路面平整,道路宽敞,两侧的植被与远处的山林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景。
村民余长发告诉记者,之前的路坑坑洼洼,出行十分不便,车辆还有侧翻的风险。现在的路不仅平坦,而且从原来15分钟的路程缩减到5分钟,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了。如今余长发每有空闲,就带着老伴去邻村跳三步弦,惬意又自在。
以前骑车在这条路上,耳边只有铁皮碰撞声,每到下雨天,更是胆战心惊,现在的路舒服多了。
据了解,三板桥村是秉烈村委会最大的自然村,是连接秉红线、秉海线以及新老回龙村、老安寨村的三岔路口,入村道路也是秉烈乡修建的第一条进村公路,修建后的十余年间,由于车流量大导致路面破损严重。
乘着文山市农村道路硬化建设三年大会战的东风,2023年12月,三板桥村入村路开始改造,通过政府补助、村民自发捐款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方式,筹集到资金230万余元修建,并在原有基础上扩宽了近2米的路面,今年1月完工,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的难题。据了解,秉红线-秉海线-三板桥村改造道路全长5.03公里,村内除了有天然溶洞、天然湖泊等优越的自然资源外,还世代传承了打草墩的民俗手艺,道路的畅通,将极大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
道路改造后,也方便了延伸出去的两个自然村的出行。目前,我们已经在道路两旁栽种了冬樱花,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把道路靓化、美化起来,打造成秉烈乡村级的“四好公路”,着力提升村子的旅游价值。
连通村寨 盘活良田
11月3日,石洞门村到塘子边村1.2公里的入村道路改造完成,而记者了解到,这个村子全村只有8户26名群众,那为何常住人口如此少却还要修路?跟随记者一起到现场寻找答案。
前往塘子边村的路上,道路两旁连片的农作物长势喜人,为这条乡间小道增添了无限生机。“我们秉烈土地资源优越,地势比较平坦,小村落较多。这条路的修建,不仅仅是为了不放弃任何一个村的人文关怀,更是为了接下来的农业、旅游业发展做准备。”乡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秉烈乡位于文山市北部,气候温润、地势平缓,有着“渔米之乡”的美称。每到秋收季节,连片绿油油、黄灿灿的农作物美不胜收,蕴藏着巨大旅游行业潜力。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服务的不断完善,秉烈乡的特色产业正朝着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农村道路的修缮,为农户们带来了更多收益的同时,也为这片土地增添更多的可能性。
这1.2公里是塘子边自然村唯一一条通村路、产业路,随着农村村组自建硬化道路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更是盘活了周边约2000余亩的土地资源,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村庄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提前完成三年大会战
自2022年农村村组自建道路硬化三年大会战启动以来,秉烈乡按照“党委政府引领干、基层干部带着干、西畴精神激励干、群众比学主动干”的“四干”模式,发挥基层党支部、村小组的组织作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并成立工作专班,弘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把村组自建硬化道路作为干部推动落实的实事、群众的大事,全力推进工作。
截至目前,秉烈乡三年来共计投入资金3032.912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381.212万元,上级补助资金240万元,市级补助2411.7万元。完成24条80.39公里村组道路硬化,意味着秉烈乡提前两个月完成任务。
为确保自建道路长期保持良好状态,接下来我们将建立完善的管护机制。由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道路管护小组,明确管护责任,确保每条道路都有人负责。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等工作督导,持续做好宣传引导提高村民的爱护意识和参与管护的积极性。
当前,文山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管您来自哪里,我们都共同生活在文山这座城市。请大家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不损坏公物、不乱贴乱画、不强闯红灯、不乱停乱放、不铺张浪费、不违章养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赴“文明城市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