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南京,解锁春节奇妙新体验

时事   2025-01-24 13:28   江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今日南京日报《风雅秦淮》周刊版面


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很多人来南京的旅游攻略里,列上了“去中广&洛普LED电影公园感受下顶级视听盛宴”“到锦创书城体验沉浸式阅读场景”“看一场《大梦·红楼》沉浸式演出”……南京各类沉浸式数字文化场景火爆出圈,网友们纷纷表示要“趁着假期,集中打卡”。


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要通过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2024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的沉浸体验项目数量达到了32024个,消费市场规模为927亿元,投资规模为1006.3亿元,总产值为1933.4亿元。


在南京,各类沉浸式、互动式的数字文化场景带动南京文旅消费新趋势的同时,也让“数实融合”真正惠及于民。



新产品  

会“呼吸”的电影屏让人沉浸感受地动山摇








《蛟龙行动》《唐探1900》《哪吒之魔童闹海》《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熊出没·重启未来》……“神仙打架”的春节档,又来了。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月21日16时50分,2025年春节档上映新片预售总票房突破3亿元,刷新纪录。


春节假期,走进影院看大片是很多人的选择。想要享受更震撼的视听盛宴吗?在南京,可以有独一无二的体验——最佳图像和声音结合的电影院,就在这里。



2024年10月,全球首款20米4K全透声LED电影屏正式落户南京中广&洛普LED电影公园,全国首家全LED屏、全沉浸声影院在中广&洛普LED电影公园内诞生。这是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在LED行业创新与变革的又一力作。


从视觉技术上来讲,这款LED电影屏,采用全透声设计,优势明显,有稳定逼真的图像、超高的对比度与亮度、宽广的色域、绚丽的光谱、完美的均匀性。而且,这是一款会“呼吸”的屏幕。屏幕上设置了密密麻麻的透声孔,这些透声孔薄至3毫米。它改变了LED屏幕不能透声或只能个别箱体透声的痛点,实现了整屏全透声,更大幅度地提升了电影声音的优质还原与多制式沉浸声的配置空间,让每位观众都能精准地体味到雷霆万钧、地动山摇的气势磅礴之声,沉浸于逼真的电影声画之中,感受电影的魅力。


“2025年春节档,影院汇聚了一批优质影片,相信有了南京洛普的全透声LED电影屏加持,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我们期待大家在春节走进中广&洛普LED电影公园,感受新技术带来的新视听体验。”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吉丽丽说。


同样深耕显示领域的,还有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达斯琪”)。


从2024年夏天开始,玄武湖东岸的阳光码头草坪成了市民游客新的打卡拍照地。由达斯琪打造的全息光影秀借助十台全息投影设备,以全新的视角呈现玄武湖锦绣风光。


光影秀由5个部分、3个系列、9个主题、90个画面震撼组成。伴随着或动感或悠扬的音乐,南京名胜古迹、文博馆藏以及大国重器、探秘海洋、荷塘月色等不同主题的画面跃然空中,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酷炫又震撼。



“我们一直专注于旋转显示领域,并通过不同文化背景、场地、展示需求,构建更多的应用场景。”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周全说。


在不断拓展自身的同时,南京本土数字文化企业之间还实现了产业联动,双方借助新技术打造出更具活力的数字文化产品。达斯琪联手全球音频智造行业代表性企业汉桑科技,研发推出首款全息3D歌词音响——幻陆HALOASIS A1,这款产品通过创新的全息显示和沉浸音质重新定义了视听体验。悬浮歌词和沉浸音质可实现动态可视化,与蓝牙播放同步。在听音乐的同时,还能“看见”音乐。



近年来,南京市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有效机制,将文化产业融入全市“4266”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互联网文化信息服务、数字文化内容生产、先进文化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业态对文化产业增加值贡献度超75%。全市涌现出达斯琪、汉桑科技、南京洛普、德基文化等一批将文化内容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企业和品牌,丰富了文旅消费市场。










新场景  

到牛首山亲手“触摸”莫高窟壁画








敦煌的驼铃声声,仿佛就在耳边,光影中,莫高窟壁画几乎触手可及……去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看“敦煌不再遥远——从莫高窟到牛首山”数字艺术展,被很多人列在了春节假期的文化休闲日程上。


这是牛首山联合敦煌研究院打造的江苏省内首场以动静结合形式展示敦煌文化的数字艺术展览。戴上虚拟现实设备,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莫高窟第285窟壁画,还能360度探索洞窟细节——敦煌研究院高精度立体还原的现存最早有明确建窟纪年的西魏石窟,成为数字艺术展的爆款体验项目。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碰撞,展览打破了时空限制,让观众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近距离感知敦煌艺术的魅力。



这场数字文化展览是牛首山耕耘文化数字化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牛首山上线数智牛首平台,开发了知识图谱、全景漫游、AR、游线定制等场景功能模块。截至目前,累计访问量1152.43万人次,注册用户数150.7万人,成功入选“2024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时代坐标上,牛首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旅+科技’的深度融合之中熠熠生辉,生生不息。新春佳节马上就要到了,我们欢迎广大游客来牛首山,感受沉浸式的游览体验。”南京牛首山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璐说。


在北京,由南京文化企业、江苏华博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国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数字体验项目《明见万历》也已亮相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博物馆。《明见万历》采用了大空间娱乐(LBE)体验技术,体验者只需戴上VR眼镜,就能以第一视角亲历大明盛世,探索明代皇陵中蕴含的奥秘。更让人惊喜的是,该项目在历史专家指导下,成功数字化复刻了金丝翼善冠、十二龙九凤冠、玉爵杯等明代国宝级文物,在虚拟世界中再现这些文物的绝美细节。



“我们通过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科技创新的结合,开发一个融合历史教育、艺术鉴赏与科技互动的综合体验项目,为古典文化注入新动力。”江苏华博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于洪艳说。


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以《红楼梦》为主题的沉浸式演出——《大梦·红楼》,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预约。



从去年开始,《大梦·红楼》已经演出上百场,成为南京文旅的一张新名片。《大梦·红楼》由南京市文旅局、南京市文投集团指导,文都云(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市博物总馆联手打造,创新性地以曹先生、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4个人物的经历为线索,奉上4条故事线供观众自行选择,化身“梦客”与演员同行,沉浸式感受《红楼梦》这部巨著的经典情节。整个演出没有台上和台下之分,以“多线并行+穿插叙事”的方式邀请每位“梦客”走进曹雪芹笔下的世界。


“《大梦·红楼》依托自研的城市级文化大数据基座和自调的长干大模型进行沉浸体验打造,让沉寂了近10年的闲置空间,成为文博场馆的流量入口。这个春节,希望大家走进《大梦·红楼》,让传统文化、经典名著陪伴大家过佳节。”文都云(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庆说。


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感知、可触摸,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在更多人面前。










新空间  

打卡最美天际线书店体验“梦幻空间”








“南京最美书城藏着‘阿那亚’。”“去南京记得打卡最美天际线书店。”春节假期,“总要来南京过个年”,很多人的游玩攻略里,都特意标上了锦创书城。


锦创书城打造的数字文化应用场景宛如“梦幻空间”,通过技术硬件设施与文化活动体验、审美体验和生活方式等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将读者的文化体验放在首位,以场景化社交乐园、生活美学中心、数字化阅读空间为功能定位打造沉浸式文化综合体,融合了图书、咖啡、茶座、文艺漫谈、潮玩、艺展、交流沙龙等复合业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的文化消费新场景。



锦创数字产业园负责人程杰表示,锦创书城建立“一中心+N平台”数据库模式,拥有信息查询、文化推广、第三方服务以及游客需求和反馈等功能,通过数据挖掘和用户画像分析,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推荐和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打造新型消费场景,指出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邮轮、大巴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推动文学、动漫、游戏、演艺、影视等知识产权(IP)相互转化,建设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支持各地打造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


在南京,这样的新空间不断涌现。



1月26日,位于清凉山公园的十竹斋艺术展示馆将正式开门迎客。馆内,《十竹斋笺谱》的数字化体验十分生动。《十竹斋笺谱》画面风雅唯美,包罗万象,每一幅画面都有深刻的文化寓意,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全息缩影”。《十竹斋笺谱》数字重生版选取“神龙”“达旦”“凤子”“杏燕”等笺谱图样,通过数字活化演绎之后,图文并茂,创新继承传统风雅。


清凉山作为紫金山脉的一部分,与400年前十竹斋发源地鸡笼山有着天然的地理呼应关系。十竹斋艺术展示馆以“十竹斋”IP为核心,引入艺术展览、非遗体验等多元化服务,致力于打造艺术新消费体验空间。这里不仅将举办各类艺术展览,还将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城市文体旅商的融合。



“文旅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也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随着文旅深度融合,越来越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文旅新业态正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追求文化旅游所带来的情绪价值,‘数实融合’的新场景、新空间,满足了人们的这些需求。尤其是像春节这样的传统佳节,沉浸式、全体验感让文旅消费的过程更愉悦,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金梧桐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子敏说。










每周五

《风雅秦淮》与你不见不散!


戳“阅读原文”查看《风雅秦淮》周刊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编辑:顾敏依 杨静仪

校对:陈岑

责编:朱凯

南京日报
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南京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18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