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涉县合漳乡段曲古寨遗风,解读《修建熬鱼山寨遗碑记》

旅行   2024-11-28 06:12   河北  

在河北省涉县合漳乡段曲村的后寨脑之上,隐匿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寨,它静静地伫立于山巅,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与历史的沧桑。这座古寨距离村庄约两公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坚固的石砌构造,使之成为古代防御外敌、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堡垒。


古寨的寨墙由石块精心垒砌而成,全长约10米,高度接近3米,厚度约2尺,展现出古代工匠们精湛的石匠技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寨墙中间设有一道狭窄的寨门,作为进出古寨的唯一通道,门顶上原本铺设的木板因年久失修已腐朽不堪,但仍能隐约感受到其往昔的坚固与威严。尽管历经风雨侵蚀,古寨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步入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杂乱无章的乱石堆,这些乱石中隐藏着石屋的根基,它们大小不一,最大者不过10平米,最小者仅3平米,全部依山崖而建,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和生存智慧的展现。其中,一座石庵的屋顶虽历经风雨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了古寨中最为显眼的存在。

在古寨的最高点,隐藏着一方珍贵的古碑——《修建熬鱼山寨遗碑记》。这方古碑虽已断裂为三截,但碑文大部分仍然清晰可读,为我们揭开了古寨及其背后历史的神秘面纱。据碑文记载,该碑刻于明崇祯甲戌年(1634年)夏季初六,讲述了癸酉年(1633年)正月间,流寇肆虐、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面对如此困境,段曲村的王可敬等人挺身而出,集资修整西寨,并在其上修建观音庙,以供村民在战乱时期避难之用。为铭记此事,王可敬等人特立此碑,以期后世子孙能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石匠为申一凤。

探访古迹的地方文化爱好者


古碑之上,除了详尽的历史记载,还透露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细节。碑文明确记载了六年斗米的价格为二百八十,这一数据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计量单位与物价参考,使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经济生活状况。同时,碑上的捐款名单更是成为了一把钥匙,解锁了段曲姓氏变迁的秘密。


在捐款名单中,申姓尤为显著,清晰可辨的申氏姓名多达22个,其中化字辈占据12席,九字辈亦有8人。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2020年11月出版的《段曲申氏家谱》中,化字辈的名字竟然无一记载。这引发了探寻者的深思:这些化字辈的申氏后人究竟去了何方?是遭遇了不幸,如清朝山石崩塌时的集体罹难,还是出于某种原因集体外迁?这些谜团至今仍未解开。


李姓在碑文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捐款人数仅次于申姓和王姓。传说中,段曲村东山底二村曾有三大财主,金盆李便是其中之一。明嘉靖四十三年(1555年)观音阁石刻壁画捐款名单上也有李姓人士的记录,这证明了李姓在明末清初的段曲村也是人丁兴旺。然而,李姓的消失同样令人费解,他们是否也在某次灾难中失去了踪迹?


徐姓则是碑文中首次出现的姓氏,他们的历史可追溯到河南。传说中,徐姓先祖曾从河南迁居至段曲,后又迁往东峧,最终在前峧定居。然而,关于徐姓的具体迁入迁出时间,碑文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修建熬鱼山寨遗碑记》不仅记录了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更展现了古代人民面对灾难时的团结与勇气。通过这方古碑,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民众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古寨与古碑,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后人得以在回望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根据公众号涉县作家申翠叶文章整理

文化太行
太行山•古村落•古建筑•旅游•文化•历史•文学•红色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