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印经院(自驾川西大环线七)

乐活   旅游   2023-12-24 22:12   广东  

四川德格城内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印经院,它就是德格印经院。它与布达拉宫的印经院、日喀则印经院并称“藏族三大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它的全名叫“西藏文化宝库德格扎西果芒大法宝库印经院”,也称“德格吉祥聚慧印经院”。据藏文《德格世德颂》记载,印经院系德格十二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1689~1750)创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现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据德格版《甘珠尔总目录》与《丹珠尔总目录》等藏文史料记载,却吉·登巴泽仁继任土司后,开始选择建造印经院的基地,经多方勘察,认定更庆欧普河畔的伦珠顶的尼干普绒有祥瑞吉兆,便决定在那里建造印经院。清雍正七年(1729年)初,印经院破土动工,历经十二、十三、十四世德格土司的努力,前后耗时27年,终于形成了德格印经院后来的规模和建筑风格。

德格印经院是藏民心中的圣地,在这里转经的藏民很多。我也跟着他们转了一圈后才走入有石狮子看守的大门。

这个被保护起来的土墙就是土司官寨遗址,当年建造印经院时就是选择建在土司官寨旁边的。现在土司官寨已成遗址,而印经院历经二百多年仍好好地立在遗址旁边。

进入印经院,相机被要求保存在靠墙的一排柜子里。

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
这三个人是坐在经堂门口印经文的,有藏民在这里排队领什么水,不懂!

进入大经堂发现里面光线很暗,没法拍照,我看到有人在领圣水,也去捐钱领了一份放在我的手心里,正准备抹到额头上,结果那个僧人示意我喝下去,我就照做了。我们一路上平平安安的,估计是这份圣水加持的。
大小经堂内供奉着表现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历代高僧和历史人物的泥塑像。我跟在藏民后面一一合掌拜过。

出了经堂来到二楼。这里是一个印刷经文的厅,他们正二人一组在合作印制经文。


这里是存放印板的房间。这些书版的规格有许多种,最大的长110多厘米,宽70厘米,厚约5厘米;最小的长约33厘米,宽仅约6厘米。到18世纪80年代末,全院有书版21.75万块,每块刻两面。大、中、小版平均若每面各以600个音节计算,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规模宏大。这些书版上有藏民放的钱,在他们心目中这些书版也是很神圣的!

这是印好的度母像。

这种画是要供奉在那些我们看到最多的白塔内的。

这个房间是校对雕版的地方。

有很多带孩子来这里的藏民,估计是为孩子祈福吧。

来到顶楼了,这里视野比较好,月亮还挂在西边的天空。

从楼顶来到另一边的房间,这里是存放印版的地方。前面的藏族老人,用手在印版上一一抚过,是要沾点经书的仙气吗?

从印经院出来,发现路边有很多卖东西的小摊,买东西的都是藏民,没看到游客买这些。

坐在台阶顶端的那些大老爷们,估计是在那儿晒太阳吧。


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著称于世。创始人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并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经典。这使德格印经院超过其他几个印经院,形成自己的特色。
德格印经院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是一种世代性的积累。改变民族精神素质是一种过程,而作为印版史籍的积累保存者,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着文化人也不能替代的作用。印经院的文化底蕴在于它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有了印经院,德格在藏族文化史中就有了沉甸甸的份量。
今天就到这里了。
看完具有厚重历史感的德格印经院,朋友们再帮我点个“赞”和“在看”吧!
还没有关注我的朋友请点击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哦:

前面已经发表的游记链接:

格萨尔王城(自驾川西大环线六)

卡萨湖(自驾川西大环线五)

毕棚沟(自驾川西大环线四)

杜甫草堂(自驾川西大环线三)

自驾川西大环线(二)

自驾川西大环线(一)

天天的生活与摄影
介绍丰富多彩的田园生活、植物摄影、风景摄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