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很好地表达出了在封建制度下,皇帝对国家的绝对主宰地位。纵然如此,在清朝以前,皇帝们为了存"私房钱",也都会设一个私密的小金库。
历朝历代都是国库和“內库”分开的,內库就是皇帝的私房钱,相当于“内裤”,虽然看不见,但是很重要。只有超人才敢把内裤穿外头,否则都是绝对的机密。
01
西周时期天下之财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九贡、九赋、九职。除此之外“三者馀财,以供好玩”(《文献通考》)。剩余部分就是所谓王室玩乐之财。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帝王私财的概念。
内藏库的真正雏形出现于汉代,根据《汉书》记载:“大司农供军国之用,少府以养天子也”。西汉时期的少府即是内藏库的雏形。
先从汉朝皇帝的小金库说起。汉朝时,国家规定的税目非常繁多,有田赋、人头税、关税、酒税,等等。人们不堪重负,许多刚出生的婴儿都死在了人头税上。
汉朝律例规定,3岁到14岁之间的小孩每年要交23文被称为"口钱"的人头税。对于许多穷人家这是很大的一笔钱。因为交不起口钱,很多婴儿一生下来就被掐死了。而这每个小孩每年所交的23文钱里,有20文都流向了皇帝的小金库。本来每年的这笔口钱就已经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了,由于地方政府的腐败,一年往往又会征收好几次,而且不是3岁开始征收,而是一落地就开始征收了。这让更多出生在贫寒家庭的孩子无法存活了。
由于小孩人头税的问题,汉朝民间杀婴的现象非常严重。可见汉朝皇帝的小金库,是如此的罪孽深重,血迹斑斑。
即便到了如此地步,历史上那个臭名昭著的汉灵帝还不满足,总是打创收的主意,于是,开了个大商铺,专门批发官帽,并毫不客气地把卖官鬻爵的收入划拉到自己的小金库里。为了让自己的官帽批发部生意红火,他专门在西园成立了一个官爵交易所之类的机构,和一些热衷于买官买爵的人讨价还价。
一个叫崔烈的名门望族花500万钱买了个司徒,问儿子人们怎么看他买官的事,儿子实话实说:“论者嫌其铜臭。”卖官铜臭难闻,但是比起征收口钱而逼得穷人杀婴,好像还不算是最邪恶的。
02
宋初,宋太祖赵匡胤立国后直接继承了后周皇帝的小金库——内府钱,并改名为封桩库。
"封桩库"是从宋太祖赵匡胤时开始设立的。每年皇帝都会把国家财政节余的部分拿出来,藏到"封桩库"里。宋太祖设置的封桩库又与之前的各个朝代的“内藏库”不同,宋太祖设置封桩库的目的除了当做自己的私人库藏以外,还提出了另一种目的:“军旅、饥馑,当预为之备, 不可临事厚敛于人”,这说明宋朝的内藏库开始出现新的职能就是作为国家军事、饥荒的应急储备。而后两宋历朝都基本遵守了这一祖训,因此宋朝的内藏库出现了双职能,既是皇帝的小金库,也是国家的储备财库。用来应付突发事件。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封桩库"并不能算作皇帝私有的。但是,后来慢慢地,皇帝开始把它据为已有,最终,"封桩库"变成了皇帝自己的小金库。
后来,国家遇到紧急情况时,官员们向皇帝借钱,皇帝甚至表现得极不情愿。虽然政府总是会及时归还皇帝的私房钱,但是,皇帝还是很不愿意把钱借给政府。
宋真宗甚至还下过这样的诏书,"切戒三司,毋得复有假贷"。一面又恶狠狠地规定,“内藏库专副以下,不得将库管钱帛数供报及于外传说,犯者处斩”。因为有这样的家法,宋朝皇帝小金库到底有多少私藏,没有人知道。
在宋高宗时期,坊间流传他的小金库每年占去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虽然宋代的内藏库具有国家储备的先进性,但宋代的皇帝对内藏库的储备财赋并未有效、及时的支配,可以说宋代财政的窘迫很大程度上即是这一原因造成的。
北宋的灭亡主要原因即是储备财赋的无效、被动支配,而南宋的最终灭亡亦与储备财赋的长期耗尽有直接关系。
03
相对于宋朝皇帝的不情愿,明朝皇帝的表现更让人无语。
明朝皇帝不仅明确地表示不会从自己口袋里掏钱给政府,还时常想方设法地把手伸进国库中去捞钱,甚至经常把数额巨大的钱款从国库挪到内库。
《明史》记载朝臣多次请求万历皇帝动用内库,然而万历皇帝只存不花,谁想动他的内库存银的脑筋都不行,任何军国大事都不能动!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一月以军乏饷,谕廷臣陈足国长策,不得请发内帑。
可见在皇帝眼中,国家安危都没有保住私房钱重要了。
自崇祯元年起,北方便发生大旱,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
据《汉南续郡志》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各种社会矛盾都被激化了,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由于政府没钱支付军饷,大臣们只好想出诸多名目向老百姓增加税收老百姓苦不堪言。
而在这样的时期,崇祯皇帝依然没有拿出所谓的私藏。
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以后,发现崇祯的小金库里竟有3700万两的私房钱。但据史书《三垣笔记》记载,李自成搜到的钱并不都是崇祯的,而是李自成威逼众大臣以及皇亲,对天下人说是崇祯的,这是给自己的行径找理由,同时是告诉天下百姓,大明皇帝不顾黎民死活,不要再支持他了。
事实不管怎样,一个朝代的灭亡又怎能值得同情!
明朝的灭亡,除了崇祯个人的原因之外,整个庞大的皇室对国家财政的冲击也不可忽视。明代立国之初,皇室不过几十口人,但是,发展到万历年间,这个数字就成了近20万。庞大的皇族宗室成了国家财政的重大负担。嘉靖年间,宗室禄米超过了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超过了军粮,财政问题引发的社会不稳定使明王朝在后期内外交困。
04
明朝的财务问题对清朝的建制起了很强的警示作用。到了清朝以后,其中管理国家财务的叫户部,而管理皇家财务的叫内务府,这是为了避免皇室财政对国家财政造成损害。皇帝不再设立"小金库"了,皇帝没钱用都会去找内务府的人,毕竟去户部要钱,连皇帝都可能吃闭门羹。
清代内务府
户部每年会给内务府拨一定数额的钱,作为皇室的花销,而其他情况下,皇帝没有权力向户部提出拨款的要求。这样的制度对清朝财政机构的正常运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内务府算是个不差钱的地方,但具体而言,还得看遇见哪个皇帝,如果遇见的是抠门成性却没带脑子的道光,补个龙袍破洞坑他上千两,内务府人人都能富得流油。
但如果遇见的是花钱小能手乾隆,连雍正老爹省吃俭用省下的私房钱都不够他用,内务府全年入不敷出。身为六下江南的老司机,这些怎么可能难得倒乾隆,毕竟他会花钱,更会变着花样的攒钱。
乾隆的私房钱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来自圈地。
第二部分来自百姓投充。
第三部分来自当铺收入。
第四部分的收入,也是乾隆最主要的收入,主要是两块,一块来自国家财政收入,另一块来自大商人。
乾隆皇帝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有钱的皇帝,在位60年光银子就赚了8000多万两,再加上其他的珠宝古玩什么的,绝对的富可敌国。
乾隆身边更有得力的理财大佬,内务府总管和珅的帮助。和珅贪污多年乾隆没处置他,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和珅懂得想要自己过得好,先把乾隆的小金库填满,哄得乾隆开心才是第一位。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