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的隐退与重生

企业   2024-10-23 14:16   北京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陈雯


能源供应紧张、油气资源争夺、资本市场波动……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核电建设成为人们把握未来能源的关键筹码。项目审批常态化、行业景气度攀升、企业重新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多家机构预计,“十五五”期间,新一轮核电建设高潮将会到来。

你准备好迎接能源格局的“大洗牌”了吗?

最近有消息传出,筹划了近10年,中国第三家核电上市公司即将到来——930日,电投产融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拟重组电投核能(国家电投核电运营商)。如果本次重组顺利,电投核能将成为A股市场上第三家核电公司。

另外,中国核电发展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是民间资本的进入——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每个项目民企的持股比例均达到10%。

一方面,政策推动下,央国企正进入大整合阶段,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另一方面,核电项目大量出现民营资本身影,释放民营企业与国家重大项目正在加速实现“双向奔赴”的明确信号。

目光看向国际,从“反核”到“核电复兴”,世界各国近两年开始“疯狂”规划核电发展。

10月14日,谷歌宣布计划购买核电。AI发展导致电力需求激增,不只谷歌,多家科技巨头也纷纷拥抱核电。9月20日,微软公司宣布已与美国星座能源公司签署了史上最大的购电协议,将在未来20年内购买三哩岛核电站生产的100%电力。在1979年发生严重事故后,三哩岛核电站一度被要求永久关闭,如今却要更名为“克瑞清洁能源中心”,于2028年重启运营。

全球能源短缺、俄欧油气“分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核电建设成为人们把握未来能源的关键筹码。


01
政策风向转变
审批绿灯频现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提到,要“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这里,“加快”一词的使用极为关键。此前的文件谈到核电时,往往都要加上“安全”二字作为前缀,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核电时,写的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8月出台的这一文件,已明确使用“加快”一词来指导核电项目发展——是否可以由此预判,能源格局的“大洗牌”就要来临?

实际上,关于我国核电建设有望进入高峰期,已有多重迹象显现。

自1950年代核能研究机构建立并成功进行核试验以来,我国核电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1994年开始采取“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建设若干核电机组之后,2006年起,我国核电曾有过一轮大发展。但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新增核电项目审批基本停滞。2015年核准8台新建核电机组后,2016年中国未核准新的核电项目,2017年唯一开工的项目是性质相对特殊的中国示范快堆工程。2018年,国内新建核电项目再度出现“零核准”。2019年,山东荣成等3个核电项目获得核准,此后,核电审批再度进入沉寂期。

最近3年,国内核电核准的节奏,突然就变快了。

2021年,我国核电发展政策由“安全高效”调整为“积极有序”,这一政策转变大力推动了核电机组的核准进程。

2022年、2023年,我国每年核准的机组数量均为10台,2024年8月一次性核准了11台核电机组——单次核准数量前所未有,“手笔”之大震惊业界。

核电机组审批加速,资本开支也大幅上涨。3月,中国核电披露2024年投资计划总额约为1215.5亿元,较上年增加52%,创下其上市以来新高。随着投资和装机容量的提升,我国核电市场规模也在稳定增长。

新财富产业研究院分析,核电站建设一般存在5-8年的建设周期,我国由于施工建设推进较快,特殊情况下,可缩短至5年。过去5年新核准的33台机组中,有12台机组正处于土建施工阶段,12台机组正处于设备安装阶段。

根据以上项目核准和计划商运的信息,可推测2026-2027年将迎来核电投运的第一波高峰,最大年装机量在10吉瓦以上,核电重启的影响开始出现。

“批发核准”让一些人多少有些始料未及,这会成为电力系统重构的“导火索”吗?


02
电投产融借壳上市
并购重组提升市场活力


核电审批常态化、全行业景气度攀升——在此背景下,核电公司重新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其中,电投产融借壳上市事件尤为值得关注。

9月30日,电投产融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实际控制人国家电投集团通知,拟由公司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控股股权,同时置出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控股股权。

据澎湃新闻报道,早在2015年12月,时任国家电投集团董事长王炳华在内部会议上曾透露,2016年将启动国家电投核电资产板块,谋求赴港借壳上市。然而彼时国内核电建设遇冷,上市计划几经延宕。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核电项目由中核及中广核集团运营,核电行业呈现双寡头的竞争格局。若此次重组完成,在资本市场上,我国核电运营上市公司将形成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中广核集团(旗下中国广核)及国家电投(旗下电投产融)三足鼎立的局面。

近期,政策正聚焦于提升上市国资央企质量,促进国资央企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4月1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以来,并购重组支持政策不断落地,市场环境不断优化,配套制度适应性、包容性持续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并购市场的活跃度。

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后,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并购事项公告。电投产融宣布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并停牌,就是并购重组市场的标志性案例之一。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分析,央国企通过专业化整合,提升了产业协同效应,优化了资源配置,减少了重复建设,提高了资产利用效率。对于A股市场,这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股市稳定发展。


03
安全性能显著提升
民企参股共享发展红利


在至关重要的安全方面,借助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技术的革新,核电的安全性已得到显著提升。据此,信达证券的报告指出,我国核电装机量增长的确定性较强。

要进一步讨论,我们有必要先区分一下“核电产业”与令人闻之色变的“核武器”。

制造核武器,需要浓缩铀丰度达到95%以上,而核电站反应堆中的铀是低浓度(3%-5%)。另外,原子弹的爆炸是持续的核裂变,核电站通过把控制棒插入堆芯,实现可控的核裂变。核电站运行类似“烧锅炉”,用核燃料煮开水,输出电力,而且,火力可以精准调节。

但核电站事故的沉痛记忆赫然在目,典型的核事故是这样发生的:紧急情况引起设备停电,冷却系统失效,堆芯温度上升,核燃料的外壳因为过热而熔化,最终发生事故。福岛核电站的悲剧就与此有关。

突破核电技术在安全性方面的发展瓶颈,关键就是要解决冷却系统失效后,如何紧急停堆的问题。

目前在建的核电站主要采用的是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技术。第三代核电站普遍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在极端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就能确保热的有效导出。第四代核电站有“不会熔毁的核反应堆”之称,在层层防线之下(核裂变反应的有效控制、及时导出堆芯余热、包覆燃料颗粒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等),我国在全世界首次于商业规模核电站上实现“固有安全”。

去年12月6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通过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正如我们上述所提,核电重启核准以来,审批的节奏开始加快。

8月19日,国务院新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分别是江苏徐圩一期、浙江三澳二期、山东招远一期、广东陆丰1号和2号机组、广西白龙一期;共计11台核电机组,创下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5个项目全部引入了民间资本,开放力度很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一直以来采取4家央企控股、地方政府参股的形式。此前试点民资入股核电的浙江三澳一期和金七门两个核电项目,引入民资的比例均为2%,而这次参股比例首次提升到10%;从参与民企数量上,此前仅有2家民企参股过核电项目,这次民企数量共有10家,均为从事实体经济的行业头部企业。

“核电项目还清贷款后,资金压力较小,长期收益稳定。在传统由央企主导的核电领域,推动民间资本参股,有助于让民营企业共享发展机遇和红利。”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赵学顺表示。

一方面,我国核电安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心中有底,自然做事不慌,从而,解开了束手之索;另一方面,加快核准审批、引入民间资本,也是抢占先手、布局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一盘大棋。

>>漳州(福建),9月27日无人机拍摄的建设中的漳州核电站。新华社照片


04
核电建设“遍地开花”
项目选址向内陆进发


根据“十四五”规划,2025年前我国的核电装机将达到70吉瓦。由于核电站一般存在5-8年的建设周期,如若2025年70吉瓦的装机目标如期实现,当前直至2025年底将出现超越过去5年的新增装机。

按照2022-2023年每年10台的核准进度,研究机构预计,“十五五”期间新增装机将迎来更大释放,最高年新增装机或在10吉瓦以上,2030年我国核电累计装机量或能达到120吉瓦。

事实上,核电项目在中国已经“遍地开花”。

2月,山东省发布《2024年全省能源转型工作要点》,加快海阳、荣成、招远等核电厂址开发,推进海阳核电二期和自主先进核电堆项目建设。

3月,上海发布《上海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目标是到2027年核电产业规模达600亿元。

尤其沿海地区,核电已经成为主力电源之一,在辽宁、浙江、福建、广东、海南5省占比超过20%。7月28日,中广核福建宁德核电站5号机组进行核岛首罐混凝土浇筑(FCD),标志着该“华龙一号”机组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信达证券分析,按照目前的选址条件和规范,在沿海地区的厂址建设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极限总规模约为2亿千瓦;然而,在“碳中和”目标下,2亿千瓦的沿海核电厂址规模仅能满足中期核电装机容量,远不能满足2050年的核电装机容量——长期来看,核电向内陆发展,或许是一个必然趋势。

国际上,其实并不严格区分沿海核电和内陆核电,法国和美国的核电站有一半以上都在内陆。从成本角度来看,内陆核电和沿海核电有着同样高的安全性和技术标准,不会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产生技术或安全标准上的额外成本。应用第四代核电技术的核电站,选址空间更大,利用大量冷却水,也可以建在内陆,适配各种场景。

也就是说,核电站或将突破沿海条件的限制,普及率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用电需求量大、AI算力产业快速发展的中西部地区,如成都、长沙、武汉、西安等,都有可能覆盖更多的核电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预计,我国中部地区核电项目有望于2030年前后适时启动。


05
初创公司3天涨80%
全球“核电复兴”号角吹响


9月,在美国纽约与白宫气候政策顾问举行的一次活动中,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花旗银行等全球14家最大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将承诺加大对核能的支持,希望此举能为最新一波核电站建设的融资提供支持。

媒体报道称,约1/3的美国核电厂所有者正与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公司洽谈,为新建的数据中心提供电力,以满足AI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

在科技大厂的青睐下,核能股也成为今年美股表现最亮眼的板块之一,多只股票年内翻倍。

10月16日,核能初创公司Oklo、NuScale Power Corp股价暴涨。前者得到了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的支持,3个交易日飙涨超过80%;后者股价今年累积涨幅高达507%。另外,美国能源巨头Vistra的股价今年已翻两倍,上涨237%,成为标普500指数2024年以来表现最好的成分股。

近来,欧洲国家也马不停蹄地推动核电复兴。

波兰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请,寻求批准其首座核电站的融资计划;捷克“牵手”韩国水电与核电公司共同建设至少两个新核电机组;瑞典政府则希望在2025年投资1亿瑞典克朗,支持核电领域的试点和示范项目……

俄乌冲突爆发后,2022年9月俄罗斯北溪1号无限期关停,欧洲国家转向美国进口天然气。而美国借机向欧洲出口高价天然气,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赚得盆满钵满。

能源供应紧张和价格居高不下,欧洲人民过冬都要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总统马克龙率先改变了法国的核能发展战略。马克龙提出,能源独立,不仅意味着不再依赖进口化石能源,也意味着法国要掌握生产核能所必备的知识和关键设备,能源主权要建立在工业主权之上。

3月,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芬兰、匈牙利、荷兰、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典和发起者法国,共同签署《欧盟核联盟宣言》。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作为曾经的核电发展领头羊,欧盟已经逐渐失去了核能优势。

根据IEA的统计,2017-2022年,全球已经破土动工的31个反应堆中,有27个由俄罗斯或中国设计。

5月16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将深化核电、石油、天然气等多个领域合作。其中核电方面,将在已成功落地和正在实施的项目经验基础上,按照互利共赢、利益均衡原则深化民用核能领域合作,探讨以一揽子方式开展核燃料循环前端和共建核电站合作。

在民用核能领域,两国合作进一步深化,不仅有助于推进核电新技术研发,同时有望推动我国核电项目加速建设。

中俄在核电领域已有长期合作经验,位于江苏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是中俄两国核能合作的典范项目。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于2007年投入商运,二期工程于2018年投入商运,都采用了俄罗斯VVER-1000(AES-91)改进型核电机组。位于辽宁省的徐大堡核电站3、4号机组项目亦采用俄罗斯VVER-1200型核电机组。

在高增长预期情境下,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大胆预测,至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迎来飞跃,预计将达到当前水平的2.5倍之巨。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表示,数据中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膨胀,核电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大力推动核能投资,或将成为全球核能复兴中的新潮流。




记者手记

196410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60年前,巨大的蘑菇云从罗布泊腾空而起,这一惊天巨响,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60年来,中国经济走过风云激荡的历程,中国核电事业发展步履坚实。

作为核能利用大国,中国现有运行核电机组56台,与法国并列第二,仅次于美国。中长期来看,在“双碳”目标下,调整电力系统结构、加大低碳清洁能源的占比是必经之路。核电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兼具稳定及清洁的特质,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收益稳定,成长空间广阔。与此同时,技术迭代提高机组安全性、设备国产化降低建造成本,为其大规模发展提供可能,“终极能源之梦”有朝一日或将照进现实。


END



编辑:李子吉

设计:李子吉

审核:艾丽

政审王军善

终审朱永旗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或在后台联络开白!




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平台
欢迎扫码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信息聚合传播平台下设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平台。

群内会不定期推送战略性新兴产业宏观政策解读、独家分析、地方产业动态、新兴产业报告等信息。

请备注:

单位+职务+姓名

(联系电话:13717786927 )


2024年10月1日出版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 ↓ ↓ 订阅关注 ↓ ↓ ↓  

陪伴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年的脚步


*温馨提示:根据公众号推送新规,请将“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设置教程请戳→不做这件事,你可能就找不到我们了……


 融媒体智库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信息聚合传播平台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

中国新兴产业金融创新研究院

 旗下企业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中发改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中导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往期回顾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是目前唯一面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央级权威期刊。以新闻报道、信息交流、论坛活动为核心内容,为各级政府制定产业规划提供依据、为项目建设搭建平台、为企业投资决策和发展指引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