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不应得之财,则有伤损

文化   2024-11-14 07:01   江苏  


【原文】李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子幼,母自教之。宅后墙因雨[阝*贵][1]陷,得钱盈船。母焚香祝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2],矜[3]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学问有成,此不敢取。遽掩筑[4]之。
三子景让,景温,景庄,皆进士及第。让等虽老,犹加棰敕[5]。已起,欣欣如初。
景让为浙西观察使,尝怒牙将[6],杖杀之,军且谋变。母召让庭责曰,汝轻用刑,岂特上负天子,亦使老母衔羞泉下。将鞭其背,将吏再拜请,不许。皆泣谢[7],乃罢。一军遂定。(列女传,及通鉴。)

[评语]战国策云,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淮南子曰,掘藏之家,其后必亡。然历史所载,得藏金不取者,只有管幼安,至华歆已有愧色。何意郑母有如是怀抱,不取覆藏,而愿诸子学问有成,见识何等远大。厥后竟得如愿相偿,可见天不负人矣。
大抵父母之教子女宜严,而见识尤宜远大。惟母氏多偏于姑息[8],又短于见识,寡妇尤甚,此中遗误人子不少。卓哉郑母,子虽贵且老,有过不贷[9],真所谓大慈也。
其不劳而获为身灾之言,岂仅一家法则,实天下后世之准绳。今人心理总思不劳而获,所以掠夺之风,遍于天下也。
按感应类钞,徐孝祥,隐居好学。一夕于后园树根下,见石甃[10]。启之,皆白金也。亟掩之。后二十余年,岁大饥,乃曰,是物当出世。日取数锭,收籴,散贫,全活甚众。时有女出嫁,荆布遗之,于藏物锱铢无取。后子纯夫,官翰林此事实为得覆藏者最上模范。


【注释】

[1][阝*贵]:读作tuí,倒下,崩溃。

[2]余庆:留给子孙的德泽。

[3]矜:同情,怜悯。

[4]掩筑:用土掩埋。

[5]敕:鞭打训诫。

[6]牙将:警卫部队的指挥官。

[7]泣谢:哭着谢罪。

[8]姑息:迁就,纵容。

[9]贷:宽恕,饶恕。

[10]甃:读作zhòu,石头的井壁。


【白话】李景让的母亲郑氏,个性非常严明。她早年守寡,家境贫穷,孩子幼小,她就自己教孩子读书。屋宅的后墙因下雨而崩陷,竟得到很多银钱。她焚香祝祷说:“我听说不劳而获,会招来身家灾祸。上天若必定要以先夫积累的福泽,因怜悯我们贫困而赐赏给我们,那么请令这几个孩子学问有成吧。这些钱我不敢取用。”随即将银钱又掩埋到后墙下面。
三个儿子李景让、李景温、李景庄,都考中了进士。李景让他们兄弟虽已年老,若犯了过错,母亲仍然会鞭笞教训。事后改过,母亲就欢喜如平常。
李景让任浙西观察使时,曾因一时动怒,用军杖打杀一名牙将,兵士们不平,准备叛变。母亲召来李景让到大庭广众前斥责说:“你轻易动用刑罚,不仅辜负天子,也使老母亲蒙羞于九泉之下啊。”说完就要鞭打李景让后背,将士们再三拜请,仍不答应。众人都哭泣谢罪,她这才住手。军心因此才安定下来。(《列女传》,及《通鉴》)
[评语]《战国策》中说:“家中有不应得之财,则有伤损。”《淮南子》中说:“挖得他人藏金的人家,其后代必定灭亡。”然而历史所记载的,得到藏金不取用的,只有管幼安,到华歆时已有愧色了(三国时候,管宁和华歆二人有一天园中锄菜,发现地里有一块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再扔掉。管宁,字幼安)。何曾想到郑母竟有如此胸怀,不取藏金,而愿孩子们学问有成,这种见识是何等远大。后来竟得如愿相偿,可见上天不辜负人啊。
大抵父母教育子女应该严格,而见识尤其应该远大。只是母亲们大多会偏于溺爱姑息,再加上见识短浅,寡妇就更甚,因此而被贻误的孩子很多。只有卓越的郑母,儿子虽做高官且已年老,犯有过失时照样不姑息,这才是大慈母之心啊。
其不劳而获会招来身家灾祸之言,岂仅是一家之法则,实在是天下后世之准绳。现在人的心理总想不劳而获,所以掠夺的风气,遍布于天下。
《感应类钞》中记载:徐孝祥,隐居好学。一天晚上在他家后园的树根下,见到一块石头井壁。挖开后,发现都是白银。他立即将白银掩埋起来。二十多年后,当地发生了大饥荒。他说:“那些东西应当面世了。”于是他每天取出几锭白银,买米散发给贫穷的人,因此救活的人很多。当时他有个女儿出嫁,陪嫁的衣物非常寒酸,而对于藏金,分文没取。后来他的儿子纯夫,官至翰林。此事实在是得到覆藏者的最上模范。
  △《增修历史感应统纪》


敦伦学文钞
以文钞为日常生活依止,俾各各敦伦尽分,家家幸福安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