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地震学 | 向数学艺术致敬(1)

文摘   2024-11-13 09:11   安徽  

qu

wei

di

zhen

xue

中国地震学会—地球科学科普栏目

地震科普—向数学艺术致敬





看天上的星星尽显光辉

赏地下的河水肆意奔流




5、向数学艺术致敬

5.1  对称与变形

5.2  平行与立体


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

柏拉图(古希腊)


科学的思维具有理性、逻辑和严谨的特征,而艺术的思维则是形象、灵感和想象的体验。

只要看一眼坐在角落里那些冥思苦想的学究们,再看看大堂上那些慷慨激昂、火山不停喷发的大师们,就知道他们的差别有多大。艺术没有背负诠释科学的使命,科学也不担负创造艺术的责任。但是它们深层的交集,会碰出所向无敌的漫天礼花。

荷兰艺术家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图5-1)就是这样一位神奇而独特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他绘画中的数学思想一直享誉全球,称为“数学艺术”。

图5-1 埃舍尔(1898—1972)

数学既是地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又是思维逻辑的灵魂,自然界的内在规律集中在数学中:

艺术和地震学之所以能沟通和结合,因为它们的共同语言和灵魂是数学。



5.1 对称与变形



埃舍尔的作品可能是世界上销售量最高、复印量最大的画作之一。

最典型的就是他1938年的早期成名作——《昼与夜》(图5-2)。画面是朴素温馨的小镇,一览河流、飞鸟、农庄和田园的自然风光:从左到右,白天到黑夜;从下到上,大地至天空;从浅入深,田野的静谧与壮丽;简单的和谐、无穷的变化;极端的黑白、中庸的灰色,有着并存互补的哲理,一种蒙太奇的自然美。这足以让哲学家高谈阔论,令科学家高山仰止。

图5-2 昼与夜(1938)

他一系列的对称与变形的美术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被工艺美术、镶嵌技术、印染设计、数学拓扑、心理学测试等领域大量借鉴[1]。也在陶器手工品、地毯编织、武装器具、地砖及墙壁装饰、晶体结构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称,自古是人类最推崇的美好造型。人,就是对称体;山河昼夜,都属对称;音乐歌舞,同样讲究对称。不过,数学的对称原理并不指向僵硬的静止态,而是研究对象在某种变换下仍然保持不变的原则。1894—1967年间的数学研究就有过结论:对称只有四种基本变换方式[2]——平移、旋转、反射、滑移反射(图5-3),只要运用这四种运算法则,便可以重组出所有的周期性图形,既不可违背,也没有特例。

地球科学上,同样要根据数学的对称原理来认识世界。例如冈瓦纳古大陆在中生代以后的裂解(图5-4),经大陆漂移才变换到如今的大陆分布,就满足平移和旋转两种变换。诸如洋中脊(磁条带)和转换断层的结构,也属于反射和滑移反射的变换。据此,才能科学地复原出古大陆结构,合理地推断出拖曳大陆运动的动力机制。

图5-3 对称性的四种基本变换

图5-4 冈瓦纳古大陆的复原(USGS)

对于立体的对称性,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428—348BC)最早发现正多面体只有五种——四面体、六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和二十面体(图5-5),统称柏拉图体。还有一个著名的欧拉定理:如果一个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是V、棱数是E、面数是F,那么总有关系F + V - E = 2。

图5-5 柏拉图的五种等面积体

在生产生活中,需要遵循这些关系。比如制作足球,就要选取正五边形,既能保证球状体,又有最少的缝边量。建造天文台穹顶、反光镜片、教堂穹顶时,也要充分利用正多面体的特性。

埃舍尔没有受过中学以外的数学训练,但正面体给了他灵感。1948 的木刻作品《小星星》和1952年的雕塑《重力》,创作出了一个包含所有五种柏拉图体的结构,被学术界命名“埃舍尔立体”(图5-6),长久地保存在荷兰特文特大学(Twente)的校园内。这种变形的多面体深受数学家青睐,并在拓扑学的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公众至今不能理解如此怪异的东西到底有啥用。

图5-6 左起:小星星(1948)和重力(1952)

科学界热烈地接纳了他。1954年阿姆斯特丹的国际数学大会专门为他举办了画展,与会者受到强烈震撼:Escher 的作品居然涉及两大基础领域——空间几何学和空间逻辑学,研究他作品的数学论文一下子喷涌出十几篇。1960年英国的晶体学会议,剑桥大学又为物理学家展示了他的版画。1968年,海牙美术馆第一次为他的作品举办了展览。

面对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辉煌,埃舍尔喃喃地说了一句乡巴佬般的大实话,成为人们喜爱的甜心名言:

我一直就没搞清楚,这些作品究竟属于数学还是艺术。

多少年后,他才深刻地体会到毕达哥拉斯所说“数学支配着宇宙”正是他的艺术灵魂,并在他漫长的征途中“最终使艺术步入了数学殿堂”



5.2 平面与立体


◆ 二维和三维

数学的二维和三维有着明显的界限:如果L是长度, 则称为一维问题;遇到L2,就是二维(比如纸面);L3,便是三维(比如房间);L38,就是高维问题。这里,方幂(维数)是离散的整数1、2、3、38……,彼此间并没有过渡的、连续的状态。

但是艺家不管那一套,也懒得去理论抽象的定理。Escher 的《蜥蜴》和《素描之手》成了划时代的不朽之作。

几条可爱的蜥蜴喜笑颜开地逃离了二维平面的束缚(图5-7),爬到桌面放风,故意在柏拉图十二面体的顶面停下来作秀,狡黠地短叹长吁:瞧,我不是出来了嘛!然后,爬回原来的平面图案里。

图5-7 蜥蜴(1943)

这到底算二维还是三维问题?谁是起点和终点?对这种艺术的谐谑、哲学的真伪, 又有谁能说出个三五六?难道数学、建筑学和哲学的荒谬和现实竟然可以共存?



◆ 极限的表达

《庄子》有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一维极限概念。

推广到二维,比较方便的表达如图5-8 所示。推广到三维呢?目前最广泛采用的办法——乌尔夫网(Wulff Net),是将圆球面投影至平面的映射(图5-9),几何学里称为“球极平面投影”(Stereographic Projection)或极射赤平投影。地震机制、地图学、地质学、光学、全景摄影都要采用。

图5-8 日取其半的二维表达

图5-9 球极投影关系

以球面上的红色△ABC 的转换为例(图5-9),可以从上极点O 将它们投影到赤道平面,变成绿色△ABD;也可以投影到极平面,变成黄色△A'B'C',从而在平面上表达出球面上的图案来。此时的角度维持不变,仅能正确反映点、线、面的角距关系,但既不会维持距离不变,也不会维持面积不变。图5-10所示为另一张球极投影例子,把旅游者360度拍摄的加勒比海全景,在平面图里表现出来。

极限位置的差异,完全取决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上的投影平面。最小的极限既可以无穷地趋于圆的边缘,也可以趋于圆心或兼顾二者(图5-11),最后都进入了一个永远没有尽头的时空隧道。

图5-10 加勒比海圣马丁岛的球极投影(由9 张照片合成,David)

图5-11 蛇(1969)



◆ 分形几何

自然界里的许多客观存在都具有分形结构。

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水系卫片看(图5-12),大的水系可以有多层次的分支结构:主流含许多支流,每条支流又有各自的小支流,整体的结构特征存在于每个局部的、细节的水系当中。这种整体与局部的高度相似性,称为“自组织”,地震断层分布、震中的时空分布亦有这个特点。图5-13 所示为另一种旋转结构的分形——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整体和局部是按照黄金分割值0.618 构成的,出现在旋涡银河系、鹦鹉螺的壳、卡特里娜飓风等上。此外,人体的细胞、胚胎,或者耳针、手针和脚针的穴位分布上,也能看到这种自组织结构——宏观的整体结构会存在于微观之内。如莎士比亚所说:

表面上看来杂乱无序,实际上规矩天成

图 5-12 雅鲁藏布江的水系分布

图 5-13 银河的螺旋状分形结构

20 世纪末发展起了一种现代数学——分形几何(Fractal Geometry),用于描述复杂形体不规则性的度量。如果L 是长度,方幂(维数)不是1、2、3、38……的整数,而是离散的分数,甚至是连续的函数,则出现了分(数)维现象。它是研究复杂现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地震活动非常复杂,是绝对的“杂乱无序”,而人类的观测又总是局部、细节和短视的,这就必然导致一个致命的弱点——要直接处理复杂现象的时间、空间、强度那几乎无望!有了分形的手段,也就看见了曙光:一旦查清楚它们的自组织关系,即莎士比亚说的“规矩天成”,就可以利用手边的、现实的、能够掌握的局部信息来追索和推断整体,从而研究大地震、大断裂的发生和运动。

换句话说,分形理论对地震学的价值在于:不是在掌握了整体信息、透彻规律之后再去认识局部,而是有希望根据自组织关系,利用“这里的局部”去推测和预测“那里的局部”。尽管,现在还处于光明前的晨曦、不受待见的亢奋。

埃舍尔说:

我们身边的现象所展现的规律——秩序、法则、循环与再生,对我来讲,越来越重要。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能够为我的心灵带来平静,给我的精神以一种支撑。我试图在我的作品中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有序的世界之中,而不是像有时感到的那样一团混乱。

他的1959年的作品《鱼和鳞片》(图5-14),就是分形艺术的一种尝试。无穷小的鱼逐渐长大,然后在另一极缩小到无穷小,局部与整体之间存在某种“形”的自相似,增添了深层的韵律感和神秘感。

与理论地震学里的不少虚无缥缈的主观假设相比,埃舍尔实在是玉树临风,太讨人喜欢了。

图5-14 鱼和鳞片(1959)



○参考文献

[1] 石磊. 埃舍尔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J].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3(3):120-

123.

[2] 林迅. 文化和艺术中的数学——M. C. 埃舍尔图形创意的数学观研究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10,18(5):37-45.

[3] 王雯. 论科学对艺术的作用− 以埃舍尔绘画为例[D]. 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4.

[4]曾岩. 里盖蒂的音乐与埃舍尔的绘画[J]. 艺术研究,2008(2):79-81.





图文来源:《趣味地震学》


-END-


蚌埠市应急管理局
负责发布蚌埠市应急管理方面的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