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腹部要像一团活水
第21个病人,是西安过来的。以前是个教师,现在退休了,天天在家练书法。老人30年前曾经大病一场,连续拉赤白脓血便40余次,肌肤憔悴,形容枯槁,从此慢性腹部隐痛。后来通过练习书法、调心,慢慢地身体恢复过来了,但腹部有股气堵在那里,经常不适,到现在仍然不能断病根。我们跟他说,你当时正气足,才能把邪毒拉出来。如果不拉了,中医叫“关门留寇”,那可就危险了。为什么?因为《内经》里说,五脏不和,七窍会有病变;六腑不和,肠道会留结痈脓。身体在生病的同时,也在排出邪气。我们医生看病,包括每一个病理细节,都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看。人体泄泻是肠胃在排浊,但如果泄泻过度,就会泻伤正气,导致体虚,疾病缠绵难愈。但反之,如果肠道有痈毒,却不能排泄出来,那才是最可怕的。即老师常说的,虚,虚不死人,实会死人。实会闭阻病气,使邪浊关在里面出不来,这才是最要命的。老师又跟这位老人说,腹痛别担心,一把臭屎拉干净,能拉是好事,不能拉,那才可怕。这病人听了,笑逐颜开。老师看他是老年人,脉象也不是太郁滞,所以用通肠四药,还没有用到通肠六药。加之病人腹部长期有隐痛,除了用润肠通便的思路,还要考虑到气机的问题。就像船在水中行驶一样,河道畅通很关键,而起风吹动帆,给船以动力,也是关键。润通大肠,用的是火麻仁、猪蹄甲、艾叶、苦参这通肠四药。而给船以风力,用的便是理气的五味药,即郁金、香附、枳壳、桔梗、木香。这五味理气药,从上往下顺,从肝胆到脾胃到大肠,一路理下来。由于老年人营卫不足,久病体力会有所不足,所以老师加入桂枝汤,以助体力。方药为:火麻仁20克,猪蹄甲20克,艾叶5克,苦参5克,郁金20克,香附15克,枳壳12克,桔梗12克,木香15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生姜15克,大枣5枚,炙甘草10克。2付。2天后老人来复诊,疗效好得很。他说,喝药后,解大便是黑色的,臭得不得了。腹部经常痛的那个地方,以前像打结一样,喝药后松快了,非常舒服。老师再把脉说,嗯,气顺了。人体的腹部要像一团活水,肠道就像九曲回环的溪流,要进得来出得去,气机要流通。有形的大便,每天要保持通畅,而无形的气机流通更要通畅。这是中医的治病效果。像这位老人,西医院检查也查不出肠道有什么实质性的病变,但一直为那团气而困扰,困扰了几十年,治疗也没有良效。这回老师用简单的方药,帮他疏通肠道,调畅气机,他服完后,脸色比来时光泽了很多,特别高兴。为了让他回去后不再复发,我们就教他拍打。用空心锤轻轻敲打腹部,目的是让腹部时常保持一团活水,而不是一股死气。他现在在练书法,我们问他怎么练?他说,主要是站着悬腕练。我们跟他说,老年人整体气机脏腑下坠,站着练肌肉下坠,比较辛苦,需要配合点站桩的功夫,而书法本身就是在练功。他问有什么站桩功夫可以辅助修炼?我们跟他说,用轻微的内八字,微微内收,像咏春的二字钳羊马一样,桩马一站下去,整个人就精神了,好像有股气从背脊往头顶上冲,这样就可以对抗老年人衰老,气机下坠的趋势。这种健身法也是升降的思路。诚如《内经》所说,人脏腑气机下坠了,我们就想办法令它升举起来。这位老人再练书法时,腹部重坠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腹部非常轻松,神清气爽。今天大家都开始背《病因赋》,至于《药性赋》已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只是温故而知新的问题了。《药性赋》让人明白了常见中药的大致功用。而《病因赋》则让我们了解到74种病症的普遍病因,识准病因,用好药性,基本上就可以在临床上牛刀小试了。所以这两篇内容是我们打基础必备的。第3个病人,脖子上长了包块,来复诊。老师问他包块怎么样了?他说小点了。老师摸了下,比刚来时要软了一些。老师说,你别太在意,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脖子上,一切听任自然,你越关注它,气血就越集中在那里散不开。病人点点头。这脖子上长的包块,中医认为属于积聚的范畴。为何会产生积聚呢?《病因赋》里就这一句话,就可以用来治病,“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老师摸脉后说,病人中焦郁滞,有痰湿瘀血,上焦寸脉浮取不足,乃肠道有积。所以老师用消痰化瘀、理气通肠的思路。由于病人积聚是在脖子,所以选用名方消瘰丸加味。消瘰丸专治气血痰结在咽喉的各种疾病,由玄参、浙贝母、牡蛎三味药组成。老师说,牡蛎一定要用生牡蛎,煅过的收敛沉降之性顿减,只剩下收涩的功用,那股清凉下沉的自然之性便遭到破坏了。痰火凝结在咽喉部,就需要生牡蛎咸寒下沉,软坚散结。玄参滋阴降火,《药性赋》里说:“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浙贝母散痰结,散郁结。脖子的包块就是痰结气郁堵在那里,所以少不了浙贝母。这病妇人易患,由于肝胆火旺、气火郁结所致,往往伴随着月经不调、大便不通。从左边少阳肝胆上逆的火气,需要从右路肺肠降下来,所以老师重用芒硝、桑白皮、蒲公英、芦根等降肺胃肠结热的药物。六腑的积滞化热,芒硝可以通利软坚。我们看指迷茯苓丸(半夏、茯苓、枳壳、生姜、芒硝),为何治疗各种痰积怪病要用到芒硝呢?原来芒硝能消痰润下,有推陈涤垢之功。脖子上的痰结由消瘰丸软化开,而中焦脾胃的痰涎靠半夏、茯苓、枳壳、姜汁化散开后,最后靠芒硝从下面扫荡出体外。方药为:玄参20克,浙贝母15克,牡蛎20克,桑白皮15克,蒲公英20克,芦根20克,半夏15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枳壳15克,生姜15克,芒硝20克。3付。病人再来复诊时,龙眼大小的包块已经摸不到了。我们再分析一下老师这个方子,思路就清晰了。这个方子是上、中、下三焦一齐治。病人脖子长了包块,用的是消瘰丸。这包块乃痰湿气郁上逆所化,凡痰湿气郁结出于中焦。所以老师用降气化痰的二陈汤,从中焦把痰饮化开,以治其根。最后这些痰饮要从下焦肠道肛门导泻出去,故老师用到芒硝。这个病的用药思路是上、中、下三焦一气贯通,往下降浊理顺的。第10个病人,重庆人,男,37岁,头晕,腰酸,脉象非常明显,两边寸脉浮取摸不到。老师说,这是小肠有积,大肠有水湿。又问他大便排得干净吗?病人说经常便秘。小便呢?病人说比较黄。这样三两句话,就基本把疾病的大概问出来了。病人是头部供血不好,下焦有湿热,下元还亏虚。治法也很简单,通肠降浊,然后再补肾升清。降湿热浊邪用三妙散,苍术、黄柏、炒薏苡仁,加上冬瓜子;补肾,杜仲、桑寄生、川续断、五加皮,这都是比较平和的平补腰肾之药;这是老师治疗疾病的一般思路,欲升先降。想要治好他的头晕,令清气上升,荣养脑窍,必须先让他胃肠浊邪下沉,通调顺畅。浊邪排出去,身体不用补,它自己就会慢慢生成清气。这也是运用补药的一个技巧,先通而后补。方药为:火麻仁20克,猪蹄甲15克,鸡矢藤30克,苍术15克,黄柏8克,炒薏苡仁20克,冬瓜子20克,杜仲20克,桑寄生20克,川续断20克,五加皮15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葛根30克。2付。推荐阅读:
●上腹部像大苹果的大肚腩,用这个推陈致新的方子能够快速消掉
●中医日记:蜈蚣乃百虫之王;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
(问询、投稿、版权等请微信:1381094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