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报恩”还是“讨债”,或已注定,3个原因看清楚

教育   2024-07-16 19:40   湖南  
身边一位宝妈跟我说,有些孩子,生来是“报恩”的,也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来跟父母“讨债”的。
我问她为什么会有此感慨。
她说,有一次骑电动去接儿子放学,回来路上不小心摔倒了,儿子没事,但她和电动车倒在地上,而且为了稳住车子,她手腕也扭伤了。
本以为,儿子会上前帮忙扶一把,没想到,他却嫌弃地催促说:“你都不看路吗,这都能摔着?快起来吧,多丢人。”
当时她就震惊了,这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吗?
平时吃的、用的都是先紧着他,生怕他受一点委屈;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爱着他;再累也风雨无阻地接送。
她掏心掏肺,换来的就是这样狼心狗肺?
明明很爱孩子,但孩子却对父母冷漠,好像天生就是来跟父母“要债”的。
这是怎么了呢?
孩子是“报恩”还是“讨债”,或已注定,3个原因看清楚。
一:爱人的能力
孩子对人冷漠、薄凉,有一部分,会跟天性有关,但更多的,是他缺乏爱人的能力。
就好像我们缺乏炒菜的能力一样,你没有这个能力,炒的菜自然不好吃。
而孩子缺乏爱人的能力,那他自然就不知道如何去关爱一个人,也没有能力关心人。
那造成孩子薄凉,跟父母“讨债”的原因是什么呢?
●父母关系很差
孩子不管是与父母相处,还是和别人相处,都属于人际关系。
而孩子看到的最初人际关系,就是父母的关系。
如果父母相处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
那孩子就会觉得,原来人和人相处,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那他和别人打交道时,也会比较愉悦。
但如果,父母一在一起,就开始吵架、辱骂、动手等。
那孩子就会觉得,就连关系最亲密的两个人,都互相伤害,那和别人又怎么会相处得好呢?
于是,孩子可能就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且很害怕受伤。
●父母不需要他的爱
有时候,孩子冷漠,不是由于父母对他不好,而是父母对他太好了!
孩子挑出最甜的那片瓜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心里感动得心花怒放,嘴上却说:“妈妈不喜欢吃,你吃吧。”
孩子看到妈妈打扫卫生很累,赶紧撸起袖子来帮忙,妈妈虽然很开心,却一把将孩子推开:“一边玩吧,你弄得太慢了,还不如我自己来。”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想:
“我好不容易忍住最喜欢吃的东西,把它送给妈妈,妈妈却说不喜欢;我好不容易忍住不玩耍,想要帮妈妈忙,她却嫌我慢。
我的付出,原来是没有价值的。”
那孩子慢慢就学会了,不表达自己的爱,把自己的关心和爱收起来,不被伤害。
●什么都以孩子优先
家里有什么好吃的,谁都不许动,这是留给孩子的;
买东西,孩子看见啥好的要买,就给他买,自己看中几块钱的东西都抠抠搜搜不舍得。
当我们什么都以孩子优先,将孩子的一切都排在其他人前面时,孩子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而且,他很容易只看到一种人际关系——你们都应该对我好,以我为先。
那长大后,他就很难跳脱自我去关爱别人,难以体贴别人,难以培养出爱人的能力。
久而久之,他就成了“讨债”的孩子,看不到父母的需求,只懂得索取,不懂付出。
二:怎样培养“报恩”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肯定希望培养“报恩”的孩子。不然,养一个不知感恩的孩子,多闹心。
那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①教孩子学会感谢和道歉
很多时候,感情埋在心里,别人并不会知晓。而教会孩子道谢和道歉,是人际关系里最基础,也最简单的一步。
包括我自己,我也会经常跟女儿说“谢谢”。
她给我倒水,我会很开心地告诉她,妈妈正好想喝水了,谢谢你;
她帮我洗衣服,我会告诉她,有她陪伴,我就不无聊了,太感谢了。
每次跟她说谢谢,她都会特别开心,而且告诉我,她很乐意帮我做事情,而且帮我做事她也觉得很开心。
对孩子的付出,表示肯定和感谢,这是一种正向肯定,她便乐意不断地表达对你的爱。
这样,一个“报恩”的孩子,就培养出来了。
另外就是道歉,如果我做得不对,我会坦然跟女儿说“对不起”。
这会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没关系,不用害怕也不用逃避。
当孩子有这样一种底气后,他在人际关系里就不会变得小心翼翼和冷漠,而是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
②教孩子分享
分享,不仅是分享物品,还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经历或者感想。
当孩子跟我们讲他在外面发生的事情时,我们不要急着打断和评价,而可以多一些互动反应:“哦,这样啊。”“嗯,是啊。”“啊,不是吧?”
孩子有时候并不需要听我们的意见,他只想要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已。
这样的分享,能帮孩子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爱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有了这些能力,面对人际关系,他就不会封闭自己,而会积极互动。
当看到妈妈受伤时,他能主动关怀,而不用担心被拒绝:“没事,你去忙你的就行了。”
当看到妈妈饿时,他能主动帮忙做饭,而不用担心被批评:“你这做的什么啊,这么难吃?”
当他长大后,他也会主动给父母买买衣服、买买生活用品,而不用担心被嫌弃:“这衣服真难看。”“买的这些东西一点都不实用。”
③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就需要慢慢放手,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把他成一个啥也不能做的“小婴儿”。
尤其是当孩子主动帮我们忙时,我们就让他去做,哪怕打碎了碗、弄脏了衣服也没关系。
能够体验用双手完成一件事情,孩子会很有价值感,也会更有力量去面对外面的世界。
孩子的能力越强,他就越愿意容易社交中,也就越不会冷漠、袖手旁观。
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生来就渴望与人连接。所以,只有培养孩子爱人和被爱的能力,他才能大大方方去关爱别人,也接受别人的关爱。
愿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一位温暖的“报恩”娃~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往期精彩推荐:
孩子被罚写“罗”字,妈妈拍照发到网上,网友:这字有灵魂
孩子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该怎么办?你的回应很重要
“我爸一个月赚100多块,超有钱”,10后的街头采访,有点儿意思

布谷妈妈
读书,育儿,分享儿童心理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