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薄志山/周建军&青岛大学Hao Lu/刘亚辉团队在这项研究强调了精确控制有机太阳能电池 (OSC) 中活性层形态的重要性,相关成果于2024年9月1日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期刊。通过混合不同分子量的D18聚合物供体,成功在活性层内创建了多尺度互穿纤维网络结构。将10%的低分子量 D18 (LW-D18) 引入高分子量 D18 (HW-D18) 中产生 MIX-D18,其表现出延长的激子扩散距离和有序的分子堆积。与其他两种材料相比,使用 MIX-D18 的器件表现出优异的电子和空穴传输,改善了激子解离,提高了电荷收集效率,并减少了陷阱辅助复合。通过使用非富勒烯受体 L8-BO,实现了20.0% 的显着功率转换效率(PCE)。这种方法结合了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聚合物的有利属性,为提高 OSC 的性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