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带着组织嘱托、满载群众期待,俯下身下、迈开步子、撸起袖子、谋划点子,推动基层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驻村风采,铜仁组工特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和分享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基层一线的点滴瞬间,倾听他们在一线的动人故事,感受他们的担当与情怀。
心系搬迁群众 共绘社区新画卷
万山区城发集团驻谢桥街道
城南驿社区第一书记
袁再雨
我叫袁再雨,万山区城发集团驻谢桥街道城南驿社区第一书记。作在万山“本地人”,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得知组织选派我去城南驿社区驻村时,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带着组织的嘱托迅速扎根社区,完成了从国企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转变。
在驻城南驿社区的无数个日和夜里,我始终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主动俯下身下、迈开步子、撸起袖子,在用情为民服务、发展集体经济、抓实基层治理等方面出谋划策、苦干实干,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城南驿社区是万山区谢桥街道唯一一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共承接搬迁户1133户4585人。在与搬迁群众的接触中,我深刻体会到,只要真心对群众好,他们自然会感受到,也会给予相应的回应。因此,我始终坚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都尽心尽力去解决。
记得去年冬天,社区一位靠妻子卖废品和低保为生的老人刘子涛,因高血压病情突然加重,急需药物。得知情况后,我立即冒着大雪跑到药店买药,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老人家中。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我的手说:“袁书记,你真是我们的贴心人!”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城南驿社区居住着来自不同地方的搬迁群众,部分搬迁群众存在思想观念难以转变、社区融入感不强等问题,如何让搬迁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更好融入新生活是我首先想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以开展社区精神文化活动为抓手,增进居民间交流、加深邻里情谊,既提高了搬迁群众幸福指数,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记得在2024年春节前夕,为了让4585名搬迁群众感受到新年的喜悦,我积极向公司争取5万元活动经费,在社区举办长桌宴活动,让干部群众欢聚一堂,共享欢乐时光。近80岁的周老太太感激地说:“这么大年纪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心满意足了。”这些温馨的画面,再次证明了我的信念——只要真心付出,就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城南驿社区是搬迁安置新建社区,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较为突出,如何壮大社区村集体经济,增强产业发展“造血力”,夯实社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是我驻村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
发展社区集体经济,首先要摸清社区基本情况。于是我采取查阅资料、现场核实等方式,对社区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情况摸清后,我主动学习其他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组织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进行共商共议,最终确定用盘活社区内未被充分利用资产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路径确定后,我积极对接上级相关单位,通过盘活整合、租赁运营等方式,将社区空置7个门面转租给商业实体年创收8万元,将社区内的闲置空地转为公共服务设施年创收2万元,将社区闲置的负二楼架空层盘活为地下停车场年创收10万元......2023年,在我和驻村工作队、社区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社区集体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社区活力与综合价值得到有效提升。
基层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我深刻认识到唯有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方能促进社区的和谐与进步。基于此,我主持制定了《社区管理规约》等规章制度,组织社区居民召开业主大会,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等,将3名优秀党员选入业主委员会,进一步增强了搬迁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自治的主动性。
同时,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立“党支部+网格员+楼栋长”三级联动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及时了解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定期召开联席会掌握社区搬迁群众当前突出的矛盾类型及原因,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在“四议两公开”的制度上,推行了居事民议、居务民决、居财民管、居廉民督、居干民评“五民机制”,让搬迁群众参与到社区大大小小的事务当中,不断增强他们的社区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来源:万山区委组织部
精彩推荐
传播党的声音 讲好党的故事
关注百姓生活 服务党员群众
“铜仁组工”微信号:trswzzb
审核:杨芬 王浩 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