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闽江学院曾经一枝独秀的横空出世了校园剧《青春起跑线》,拿到了全国校园剧的最高奖。时隔十五年之后,一部以大学生山区支教为题材的话剧《暖风》以全新的风姿展现在我们面前。观众看罢,无不心潮起伏,深受感动。直呼闽江学院了得!
故事从2017年闽院支教十年庆开始,此时支教联盟启动仪式隆重举行,但不见发起人缪强。原来,缪强的父亲病危,他要守在唯一的亲人身旁。病床前的缪强回忆起十年前,那是2007年,他组织同学们第一次支教的情景,家访时,缪强居然从一碗菜稀饭里吃出妈妈的味道。鲁妈妈说丢失了一个儿子叫阿狗,缪强说,我也叫阿狗,不过我有爸爸妈妈。
回忆又到了2008年,热心支教的林丹娜同学因为对农村学生的不理解产生失望要离队,高吉普对校园霸凌的教育偏颇。缪强在孤独中似乎有妈妈的力量在支持他依然坚持支教。
回忆到了他们大三的时光,大家都在考虑毕业后的方向。林丹娜喜欢缪强,希望一起考研,没想到缪强的志向是回到农村,高吉普的方向是自立门户当老板。
他们大学毕业后,缪强考上选调生,在大田县当书记助理,他开启全村大规模养兔的模式。这天缪强的父亲专程来看儿子,无意中发现菊花嫂偷梁换柱,害得缪强的兔子都染上兔瘟。缪强的父亲没有戳穿菊花嫂,反而拿出要给儿子过生日的钱让他去弥补兔瘟损失。缪强得到父亲的理解很感动。一段感人的父子情深。
几年后,被支教的鲁冰花等同学如愿考上了闽江学院。林丹娜研究生毕业留校当老师。当初被支教的学生们,今天又要去支教。支教形成了良性循环。当年的三位老同学聚在大田县吃缪强的兔子宴,发生了争吵。此时台风来了,高吉普要开车回福州,谁也拦不住他。缪强根据县里的布置,让村民全部转移上山,菊花嫂违法纪律,私自从山上溜回家中看兔子,结果遇上泥石流,为了救菊花嫂,缪强被洪水冲走。正巧被走不出村的高吉普救了。生死关头,同学们的手握在了一起。
缪强的回忆告一段落,时间回到缪强父亲病危的2017年。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缪强紧紧搂着父亲,跟他说着最后的话,还唱起了暖风歌曲。在歌声中,父亲闭上了眼睛。
缪强做了亲子鉴定,与鲁妈妈不是母子关系。鲁妈妈依然找不到儿子。缪强对鲁妈妈说,我就是你的儿子。众人感动。缪强感慨,支教走回了农村,走回了家,这里永远都有妈妈的味道。
一个生动、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个很美的框架,作者摆出的是3、3、4、2的阵型。第一个3,是三个年轻人,缪强、林丹娜、高吉普,第二个3,是三个老人,缪强的父亲、母亲、鲁妈妈,4是四个学生,鲁冰花,钟厚道,刘吉生、赵思。2是菊花嫂和三姑婆。看似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但在编剧的脉络里,辈分鲜明,个性鲜明,在导演的布局下人物关系清晰,表演层次清晰。这才有了人多而不乱,百花争艳,芳香扑鼻,才有了谢幕时,观众含泪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
该剧有两条线,一是围绕着暖风支教展开的明线,其中有认知的进步,有爱情的美好,有人物命运的变化,农村娃的成长。鲁冰花等同学是被支教者,他们考上大学之后,沿着学长的足迹反哺农村,走出去又走回来参加暖风支教,形成了一个有温度的内外循环。另一条线是缪强与鲁妈妈的认亲。观众一直惦记着这条是否认亲成功的暗线,期待着母子相认。但无论最终如何,都表达了戏剧的主题:大地是根所在的地方,农村有情,有母爱。
此剧是彻彻底底的校园剧,“学生演,演学生,在学校里演”(蔡怀玉先生语),是完完全全的闽江制造,编剧、导演都是闽江学院的客座教授,演员全部来自本校的各个院系。此剧也是闽江学院落实老校长指示的具体行动,剧中三次出现老校长语录,不仅贴切自然而且恰到好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这才是本剧的魂,是闽院立足的根。此剧的成功演出,将在中国校园戏剧的画廊里再添闽江学院的形象。
戏剧是冲突的艺术。人物关系是戏剧发展的发动机。通过支教中同学之间的矛盾,农村孩子成长的艰难,毕业前途和爱的选择,养兔妇女的贪小便宜,缪强家父子情深,台风暴雨中的同学互救,认亲的感人场面等等,全剧一气呵成,环环相扣,真善美得到歌颂,人物鲜活、生动、真实、感人。让人真实的感受到:暖风来了!(作者系闽江学院团委书记 王艳婷、闽江学院团委组织宣传科副科长 蒋翔宇)
指导老师 | 校团委 蒋翔宇
责任编辑 | 青年传媒中心 姚舒铭
图片来源 | 青年传媒中心
文字来源 | 共青团闽江学院委员会
本期编辑 | 青年传媒中心 张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