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多农村诈骗案件,大多是利用了人们的贪欲才实施得逞的,尤其在农村的留守老人们,加上他们防范意识差,已经成为诈骗案件的主要受害对象。因此我们一般都要劝诫在农村的父母长辈们要看好自己的钱包,不要乱占小便宜,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占小便宜一定会吃大亏。
在社会整体的宣传下,很多农村老人也逐渐明白了多种诈骗的套路形式,目前针对农村实施诈骗的案件在逐年下降,让农村老人们成功避开了一次次“钓鱼”陷阱。但是最近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农村诈骗形式,不是再利用人们的贪念,而是针对“善良人”,让人防不胜防!
下面咱们就来了解一下,最近老李遇到的这个新型诈骗套路:
示意图 图片来自网络
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下,农村老李这两年也学会了刷手机。上个月的一天,老李饭后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突然一个短信来了,遮挡住了一半的视频页面。这是嘛信息?看一眼,老李头两眼放光,消息显示自己的银行卡到账3万块钱!咋回事?老李也想这是不是啥诈骗信息。
于是计划登录自己的银行账户查看,到底真的假的。还没等输入密码,一个电话打来了,接通后电话那头是个女的,略带焦急的语气说道:
是老李大爷吗?
老李:我是。你……你有啥事?
女诈骗:刚给我爸转账,结果输错账号,转到你卡里了。这笔钱是我妈的手术费,她目前正在医院急着用这笔钱做手术呢。求您赶快转过来,救人用!您可自留1000元作为感谢费。求求您了,急着救人用呢!
此时老李还抱着怀疑的态度,说道:你等下,我看看啊。(一查看账户,果然有3万元的入账。)哦,我看到了,卡上确实多了3万。
女诈骗:那您赶紧给转过来吧,正急着手术救人用呢!以您的人品不会想吞下吧?求求您快些,不然我就报警了!
在那边女的急切催促下,老李根本无暇多想,再看着自己账户确实多出来的这笔钱,说:你别急,卡号发来吧,我这就给你转过去。
不一会这个号码就把卡号发来了,老李连电话里说的感谢费都没留,一股脑把钱就按着发来的账号转过去了。之后,老李还专门把电话又打过去:转过去了,查收一下,赶紧安排你妈手术吧!
老李以为自己做了件善事,满心的欣慰。可万万没想到,一个月后的老李收到一条网贷催款信息,才发现自己的“善良”却是被骗了!
这个诈骗案件为啥会成功实施?
首先,它利用了人们的“善良”以及短暂时间段内无法周全思考的特点
其次,个人信息的泄露和网贷审核不严。物联网信息发达的今天,个人信息泄露也很严重,想要找到某一个人的信息,那真是太容易了。加上一些网贷平台对网贷信息审核很不严格,放款也很容易。
那些组织诈骗的人员正是利用了这些,用老李的信息在网贷平台贷了款,款也如愿到了老李账户。接着就是如何将到老李账户的钱给“套”过来,而上面的案例也还原了老李贷款的钱如何被“套”走的流程。
那些诈骗分子紧跟社会热点,对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升级,尤其是农村上年纪的老人们,他们对新事物、新信息的接收相对缓慢,防范意识不强,已经成为诈骗分子“下手”的主要对象。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日益翻新的诈骗形式,再加上花言巧语和威逼利诱,仅仅“不贪”已经不足以应对诈骗陷阱了。
那怎样才让农村老人们能做到识诈、防诈,真正远离诈骗陷阱呢?
首先,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清醒的思维。像老李这个案件,如果仔细思考起来,理念可谓漏洞百出。那边称打给亲人的救命钱为何只凭借一个账号就能打给自己呢?因为打款还需要填写姓名等信息的。那边又如何知道自己老李的身份呢?既然知道自己身份,那边这个人是谁?自己要不要核实?如果有一连串这样的疑问,老李也不至于不假思考脑袋一热就转账的。
其次,可以向自己子女或其他年轻人求助,帮忙分析后再做决定。我想一旦冷静下来,自己或许就会发现问题的端倪。
第三,面对电信诈骗,保持距离,采取“不轻听、不轻信、不转账”的态度,给自己冷静和思考的时间。其中“不转账”一定要牢记,即便是那边是“自己子女”的声音,也不盲目转账,待核实清楚后再决定。
诈骗分子的诈骗形式可谓紧跟时代和形式不断翻新,面对诈骗我们既要要守住“贪心”,也不要过于“善良”,要保持冷静头脑去客观分析问题,坚守“不转账”态度,这才是最根本的“防诈”方法。
来 源:三农参谋
比如县扫黑除恶举报电话
比如县扫黑办:0896—3622681
比如县公安局扫黑办:0896—362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