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综述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
01.素材关键词
家国情怀 回报社会
诗意诗心 文学审美
传统文化 文化寻根
苦难磨砺 专注笃行
理想境界 淡泊名利
女性主义 独立自尊
02.叶嘉莹语录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卅载光阴染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
人是有更高远的,
就是说要把不单是看破得失利害,
应该把死生都看破,
你才是真正到一个人生的境界。
你要把春天留在你的心里,
而不是向外去追求。
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
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
而诗词,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诗歌的最大的作用,
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
我的莲花总会凋落,
可是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03.叶嘉莹诗词选
对窗前秋竹有感
大约十一岁时,开始跟伯父学着作诗,因为没有其他的生活体验,庭院中的景物就成了写诗的主要题材。夏天的时候,满院子都是花,常常能看见萤火虫在花的枝叶上飞过。可是到了秋天,花草全都黄落凋零了,只剩下竹子依然茂盛。“看看你所有的同伴都凋零了,你怎么忍心自己一个人还青翠依然呢?
那个时候父亲已多年没有音信,只知道父亲所在的地方国民党军队一个城一个城地陷落。人世间有这么多的战争、这么多的灾祸、这么多的苦难,我们都是在人生的苦海之中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这苦难的一生有什么价值,什么才是我们人生的目的。
母亲和姨母
这年初夏,刚刚拆下冬天防寒的屋门,换上了很宽的竹帘子,院内的榴花与枣花都在盛开,遂写了这首小诗。
此时还在抗战沦陷之中,不知道祖国哪一天回来,不知道父亲哪一天回来,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但是如果有一个光明的,“我看到那是太阳,我就要追它,我甘心为我所追求的那一点光明而牺牲”。另一方面亦知道“眼底空花梦”,《圣经》上说,“草必枯干,花必凋残”,世界上的一切荣华是尽都如此,眼底的一切都是空花梦。
弃医从文
她志在传承中华诗词文化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材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如果不是因为抗战,叶嘉莹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医生,可她最终选择了辅仁大学的国文系,志在做一名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者。
从1945年起,叶嘉莹以一方讲台传授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她还接受了哈佛大学等众多高校的邀请,为欧美汉学研究者讲解中华古典文学。
回国教授中国诗词
她的学子遍布世界各地
改革开放后,思念祖国的她给国家教委写信,请求回国教书。1979年春,她在南开大学开始了她回国讲学的第一课,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如痴如醉的中国诗词之旅。
初回南开大学的叶嘉莹一开课,一间可坐300人左右的大阶梯教室就“人满为患”。教室台阶、窗台上都坐着学生,数学家陈省身也挤在台下。一次,连叶嘉莹自己也挤不进教室门。
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学生们听到不肯下课。
此后,叶嘉莹老师在中国各大高校讲授诗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并且在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2015年定居南开园。
叶嘉莹说自己的讲课风格是“跑野马”。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里的“小山”两个字,她就能讲上3页纸的内容。说到李商隐的《嫦娥》,她会讲到王国维和王维,有年轻教师听完她的课,感慨“叶先生‘跑’一大圈还能‘跑’回来”。
作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她门下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我的莲花总会凋落
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叶嘉莹在讲台上站了70多年。她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能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但是对不起下面的年轻人,你上也对不起古人。”
她曾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
尽管生活极度节俭,她还是将自己毕生的积蓄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累计3500多万元。
有人好奇,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叶嘉莹说:“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适用主题
主题1:坚守初心与学术追求
她历经风雨,却始终保持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执着。即便在困境中,她亦能“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用坚韧与毅力书写着人生的华章。她用一生诠释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真谛,成为我们坚守初心、追求学术的楷模。让我们铭记叶嘉莹的故事,用坚守与追求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主题2:女性风采与学术贡献
叶嘉莹先生,犹如一株傲雪寒梅,在人生的风霜雨雪中傲然绽放,尽展女性之风采。她以女子之身,怀丈夫之志,不仅在学术殿堂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以坚定的信念与卓绝的才华,谱写了女性的壮丽篇章。
她的学术贡献,如同璀璨的星河,照亮了文化的夜空;她的女性魅力,则如春风拂面,温暖而深邃。叶嘉莹女士,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智慧,将古典诗词的精髓诠释得淋漓尽致,她的风采与贡献,如同明珠镶嵌在人类文化的皇冠之上,永远熠熠生辉。
主题3:教育事业与个人使命
她一生以翰墨为犁,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之上,将诗词的芬芳播撒在学子心田。她历经风霜雨雪,却仍坚守着那三尺讲台,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她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雕琢与升华。她以诗词为媒,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让学子在古典的韵味中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她曾言:“古典诗词的力量,能滋养心灵、提升品质。”这不仅是她对诗词的热爱与推崇,更是她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与执着追求。
主题4:文化传承与创新
她的诗词,宛如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在人们的心田,洗涤着尘埃,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与品质。她的一生,如同一首气势磅礴的史诗,诉说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不朽传奇,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断探索。
她以智慧和才情为笔,以生活与情感为墨,谱写了一曲曲华美的乐章,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她是我们心中的明珠,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她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让我们在追寻中感受文化的力量,在创新中传承民族的智慧。
主题5: 国际视野与文化交流
她以诗词为舟,穿越千山万水,将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播撒至世界每一个角落。她的智慧与才情,如同璀璨明珠,照亮了人类文明的殿堂。她的声音,跨越国界,奏响了中西方文化和谐共融的华美乐章。正如叶嘉莹教授所言:“古典诗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她以一生的坚守与奉献,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灵得以相互触摸、相互启迪。
主题6:文学与人生的相互映照
她的一生宛如一幅隽永的画卷,绘就了文学与人生交相辉映的绚烂景致。她以妙笔勾勒世界万象,用深情织就人生华章,使得每一行诗句、每一次起伏,都仿佛是她灵魂的倾诉与生命的交响。
叶嘉莹教授以文学为魂,人生为韵,将二者交织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她的生平,不仅是对文学与人生相互映照的最佳诠释,更是对追求精神丰盈与生命美好的永恒赞歌。
主题7:古典诗词的力量
她以才情为笔,以心灵为墨,绘就了一幅幅动人的诗篇。在她的故事中,古典诗词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黑暗,温暖了寒冷。叶嘉莹教授的一生,便是古典诗词力量的最好诠释。她以自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诗词之美,心灵之韵,让我们在繁华世界中,寻得一方宁静与慰藉。
主题8: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文化魅力
乐于奉献,知行合一,中国面孔是勇于担当的时代楷模。叶嘉莹先生教书育人,身体力行,她以柔弱的身躯担起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她的身上延续着千年的文明和雅致,流淌着清丽的风韵。她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她选择的更是一种骨子里的修养,在生命的末路上仍在寻找明灯,寻找星光。
叶嘉莹是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与现代学者情怀糅合于一身的知识分子,这是她的可贵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新时代青年,须心中铭记责任,知行合一,方可有所作为。
叶嘉莹讲解十大词人视频合集
第1讲: 温庭筠
▼
第2讲:韦庄
▼
第3讲:冯延巳
▼
第4讲:李煜
▼
第5讲:晏殊
▼
第6讲:欧阳修
▼
第7讲:柳永
▼
第8讲:苏轼
▼
第9讲:辛弃疾
▼
第10讲:朱彝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