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夏磊:城中村改造再提速 助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时事   2024-11-15 21:01   北京  
城中村改造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关系城市发展,关乎民生保障。有利于消除城市建设治理短板、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条件、扩大内需、优化房地产结构。本次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了政策实施的具体细节,将加快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稳妥实施。

此次政策有3项新部署:一是扩大城市和项目范围。从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了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让更多城市享受到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城市发展红利,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凡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项目,均可纳入政策支持范围。二是增加项目支持力度。凡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获得专项债券、专项借款、相关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而城中村改造相关的债务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单独考核,可以调动地方政府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对项目方案提出基本原则。“一项目两方案”,确保每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既要有完整的征收补偿方案,也要有资金平衡方案,避免项目匆匆上马,项目既要经济可行性,避免新增债务风险,又要保障城中村居民的合理合法权益。

城中村改造意义重大。

一是提升居民居住品质,打造好房子、好社区,实现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就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城中村“脏乱差”的现实,与人民“住好房”需求相背离。建筑老旧,存在安全隐患,住房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差,缺乏公共服务配套等现象普遍存在,优先改造群众需求迫切、安全隐患突出的城中村,可立竿见影的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同时,城中村改造对提升居住安全性大有裨益。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城中村房屋,可拆除新建;对于失养失修失管的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房屋,实施修缮加固及升级改造。可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住舒适性。根据必要性以及可实施情况,可以通过重建改造住房格局,提高房屋成套率。可以重新对城中村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增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增加便民设施,如推进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以及优化园林绿化。可以增设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

二是助力房地产库存去化。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库存高企。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扩大了居民可选择范围,城中村居民可直接到现有的商品房市场选择合适的房子,有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三是调节土地供应结构。当前购房者的购房需求回归城市核心区,而大量新房集中在市郊,造成住房供需错配,核心原因是城市的核心区域缺少可供应的土地。需要城中村改造盘活存量土地和核心区低效能土地,整理推出核心区土地,有效调整土地的供需格局。

展望未来,城中村改造是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核心变量。以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估计,通过货币化安置将拉动2亿平方米商品房去化,同时通过对城中村区域土地规划条件的合理调整,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可拉动原址建设约5000亿元的建安投资。

城中村改造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必然,既能增进民生福祉,又能弥补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兼顾了发展质量和效益。扩大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支持范围后,各地在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提供支持,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项目实施,成为房地产稳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助力。

作者系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编辑:王晓晖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走进楼市现场 | 广州:楼市成交火爆 购房热情高涨


走进楼市现场 | 上海:“沪七条”催热市场 楼市交易大幅提升


走进楼市现场 | 北京:“刚需”加速入市 置换交易活跃





中国建设报
唯一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为部机关提供信息参考和决策支持、为地方政府和行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支持、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经营指南和决策咨询的住建领域权威行业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