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之内,历史波澜,为你揭开震撼往昔的神秘面纱!

职场   2024-11-24 09:18   广西  




1

拨开历史的迷雾

《红墙大事》由张树德所著,团结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分别于不同时间出版。本书上下两册,分三十四个大章,呈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众多历史事件的真相及前因后果。

《红墙大事》以独到的笔触,记述了共和国的风云历程。作者张树德从事党史和军史研究近 20 年,由于工作关系,接触了许多当年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

在写作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史实为准绳,以文献为依据,向读者真实地展示了那些已成为历史、但却不为人们所共知的重大事件真相的来龙去脉。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众多重大历史事件。例如,书中详细描写了周恩来总理在十年动荡时期,为保护刘少奇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十年风波刚刚掀起,林彪、江青集团便将矛头指向刘少奇,对其大肆诬蔑和造谣。

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有意保护刘少奇,在各种场合向红卫兵解释党的政策,苦口婆心地进行劝阻。

他还吩咐保健医生为刘少奇治病,并在王光美被带走调查时,指示工作人员须请示他决定。然而,在大势所趋之下,周恩来最终没能保住刘少奇,这也成为他心中的内疚。



此外,书中还记载了毛主席离世后,华国锋和叶帅力挽狂澜的历史事件。四人帮在毛主席病重之时就野心昭然若揭,他们篡改毛主席的遗言,利用舆论制造混乱。

在全国工作座谈会上,四人帮抓住公文记录人的笔误,试图抢夺 “照过去方针办” 这句话的解释权,为自己夺权。华国锋和叶帅在党和国家处于危难边缘之际,果断采取行动,最终成功平定四人帮。

同时,《红墙大事》还记载了四人帮借毛主席遗体一事向华国锋发难的历史。在毛主席治丧委员会上,关于追悼会由谁来致辞的问题引发了争议。叶帅提议由王洪文主持追悼会,华国锋代表中央致悼辞。

然而,张春桥却以毛主席遗体变质为由,指责华国锋毁掉主席遗体,试图将责任推到华国锋身上。

华国锋据理力争,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妥善保护了毛主席遗体,宣布在天安门广场建起毛主席纪念堂。

《红墙大事》内容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编排,文字生动流畅,通俗易懂。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想要深入了解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者,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2

内容是有点敏感

 庐山会议与林彪的转折        


1959 年的庐山会议成为林彪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党的七大时,林彪在党内地位并不高,八大上也只是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而在庐山会议的背景下,毛泽东对彭德怀逐渐不满,决定起用林彪。

1959 年 7 月 2 日起,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庐山举行,原定议题是总结经济建设工作的经验教训。

彭德怀在小组讨论中对 1958 年以来的错误提出了许多批评性看法,并于 7 月 13 日晚起草,14 日给毛泽东送了一封信,陈述对 “左” 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

毛泽东收到信后,于 7 月 16 日将信加了《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批示印发到与会同志参考,并向政治局几位常委提出要 “评论这封信的性质”,还通知林彪等人上山。




林彪 7 月 17 日上庐山后,在讨论彭德怀的信的过程中,许多与会者对信提出质疑或表示反对,但也有不少人对信中的观点表示赞同。然而,毛泽东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意见,7 月 23 日召开全体会议,严厉批判了彭德怀信中的一些观点。

 聂荣臻对彭德怀的评价        


聂荣臻元帅对彭德怀元帅有着深刻的评价。在抗战时期,彭德怀忠实地执行团结一切力量抗日的方针,八路军取得了辉煌战绩。


但后来因百团大战他曾饱受批判。1945 年华北座谈会结束,中共对这次会议及会议上对彭德怀的批判没有作出结论。

薄一波在回忆中提到,华北座谈会上对彭德怀的批评有些正确,有些则过火、有失公正。

在长征途中,彭德怀率部突破国民党封锁线,血战湘江、攻占娄山关等,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中央纵队和后卫部队过江的任务。

在关系到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和抢渡金沙江战斗中,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识破和粉碎张国焘妄图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后,彭德怀坚决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决定,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和红军的团结。

毛泽东对彭德怀在西北战场上的战功也有过评价。

1965 年,毛泽东在与彭德怀的谈话中肯定了解放战争在西北战场的成绩。


  “早请示、晚汇报” 与林彪        


那段岁月里,“早请示、晚汇报” 的极端行为与林彪有着密切关系。在中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林彪为了升迁,把自己打扮成最坚决拥护、最忠于毛泽东的人。

他从多方面观察、揣摩、探听毛主席的心理、好恶、动向,以此决定自己的言行。


1966 年 5 月 18 日,林彪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做到 “四个念念不忘”,还鼓吹个人崇拜。此后,他在多个场合发表讲话,不断抬高毛泽东的地位,同时贬低其他领导人。

他把党的领袖与干部群众的关系视为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只许惟命是从,完全违背了党的民主集中制。




         “三老四帅大闹怀仁堂”        


1967 年,全国性动乱急剧蔓延,引起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严重关注。1 月 19 日至 20 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碰头会,讨论军队开展 “四大” 问题。会上,江青、康生、陈伯达等以 “军队不能特殊” 为由,继续鼓吹军队应和地方一样搞运动,并对总政治部主任萧华进行突然攻击,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三位军委副主席坚决反对。


2 月 11 日,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碰头会,“三老四帅” 等与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围绕 “文化大革命” 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该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原则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怒斥陈伯达、康生等人乱党乱军、迫害老干部的行径。

主持会议的周恩来对他们的争论既没有制止,也没有发表意见,实际上是默许几位老帅 “放炮”。

2 月 16 日,在怀仁堂碰头会上,斗争达到白热化。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先念、余秋里等对林彪、陈伯达、康生、江青一伙的罪恶行径进行义正词严的批判。




3

不读就亏了

《红墙大事》记录了新中国 1949 年 -1997 年间的一些历史事件细节,补充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虽有部分人认为存在不足,但它为读者了解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是一本值得品味的书籍。

首先,这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共和国历史上众多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

从庐山会议到 “三老四帅大闹怀仁堂”,从林彪的政治生涯转折到毛主席离世后的历史风云,每一个事件都仿佛将读者带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庐山会议不仅是彭德怀命运的转折点,也深刻影响了林彪的政治生涯。通过对庐山会议的深入描写,读者可以了解到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领导人们的决策过程。




而 “三老四帅大闹怀仁堂” 则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动荡时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抗争,他们的勇气和担当令人敬佩。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如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总理握手的传闻,通过详实的史料揭秘了这一事件的真相,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国际外交形势。

还有伟人病逝后江青等人的一系列举动,也让读者看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政治斗争。

《红墙大事》的作者张树德从事党史和军史研究近 20 年,接触了许多当年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在写作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史实为准绳,以文献为依据,力求为读者真实地展示历史事件的真相。

这本书内容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编排,文字生动流畅,通俗易懂,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还是专业的研究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思考。







春秋文史
本号聚集古今历史、文化爱好者和理工科人士,喜欢读书之人,从理工科角度看世界,或许会有所不同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