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临淄这家医院墙根下的一幕……

时事   2024-09-08 12:51   山东  

【编者按】


医院里每天都上演着爱与力量的感动,每个人都是最真挚的本色上线。岁月流转,这些温暖的片段渐渐融入了日常的肌理,或许它们不再如初见时那般引人注目,但正是这些细水长流中的坚韧、温情、宽广与协作,汇聚成了医院人文画卷中最为动人的群像。他们如同夜空中最温柔的星光,虽不显张扬,却独具光芒,为守护生命的每一刻注入不竭的力量与希望;亦如点点萤火,汇聚成海,让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被温柔以待的滋养。致敬那些在医院里默默奉献、以爱为名的有心人……


故事一:最接地气的沟通

张大叔(化名)糖尿病多年,长期血糖控制欠佳,近期出现呕吐、头晕,这天来到内分泌科门诊就诊,门诊医师了解情况后,判断其可能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致,建议立即住院观察。入院后,接诊医师谢婷婷翻查张大叔以前住院情况,发现其血管状态并不乐观,且近期因呕吐导致了脱水,这时谢婷婷医生非常担心地想到了一种情况:这些症状会不会是急性脑梗死的前兆?当她再次返回病房时,发现张大叔不见了踪影,询问值班护士得知他想去病房外透气。谢婷婷医生立即推门出去,发现张大叔正与护工坐在台阶上聊天,尽管此时的她非常着急,但她很快调整好思路,俯下身,选择就地而坐,以面对面的方式先跟大叔沟通清楚病情,就这样,谢婷婷医生与张大叔还有护工共同坐在了石阶上。作为张大叔的首诊医生,谢婷婷医生考虑到张大叔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与风险,在与患者充分告知沟通后,又电话通知了其出差在外的孩子,详细交代了目前的情况,对方表示非常理解和信任。挂断电话后,谢婷婷医生立即为张大叔预约了当日的颅脑磁共振,尽管此时已经夜幕降临,但坚持报告日清服务的医学影像科很快便出具了结果。报告显示急性脑梗死,与谢婷婷医生猜想的如出一辙,立即联系神经内科一病区进行会诊。张大叔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目前已转入神经内科一病区继续治疗。

准确及时的判断,全面有效的沟通,将患者的危险值拉到最低。那日傍晚,谢婷婷医生与患者坐在了墙根下,俯下身子的一刹那,她用最接地气的角度为患者托举起了生命的高度。

(淄博市市立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 摄影:毕亚楠 齐君 采访对象:谢婷婷)


故事二:一杯泡面的温度

夜幕降临,急诊室里灯火通明,医护人员脚步不停穿梭于各个诊室。晚上7点30,孙大爷(化名)因喘憋加重来到医院。只见他面色苍白,虚弱无力,医护人员关切地询问着,在交流中,得知大爷曾有冠心病、房颤、心衰病史,早先住院治疗后又出现了喘憋现象,而且孙大爷是五保户,无家属,家境十分困难。急诊科医护人员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行动起来,迅速汇报医务科,为孙大爷开通绿色通道。

随着救治过程的顺利推进,细心的护士商青却察觉到一丝异样:孙大爷看起来有气无力,很虚弱的样子。她关切地问:“孙大爷,您是不是还没吃晚饭?”孙大爷点点头。几分钟后,一碗热腾腾的泡面端上来,商青护士俯下身对大爷说:“我来喂您吧,来咱急诊可不能饿肚子呀。”便挑起一根根面条,放凉,小心翼翼地喂到大爷口中。在急诊人员的照护下,张大爷的病情逐渐缓解,商青护士便联系到张大爷所在的村委,叮嘱好注意事项后将其安全送上了回家的车。

买饭、订餐仅仅是急诊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但它早已成为急诊人服务患者无需提醒的自觉,就像这一杯泡面的温度,热情滚烫,暖入人心。

(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 摄影/采访对象:王玉莹)


故事三:穿过黑夜的温暖守护

深夜12点,城市的喧嚣已经沉寂在夜色之中。而这时的急诊科,一场温暖的守护正悄然上演。一位74岁的老年患者因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在家人的陪伴下紧急被送往急诊,经值班医生于海洋的一系列问诊检查后,判断老人为胃肠炎。开药、取药后,赵晓丽护师便准备为患者打针输液。考虑到患者年龄大,为减轻患者痛苦,赵晓丽护士打算凭借精湛的穿刺技术将输液、抽血一次完成,但患者的疼痛加剧了她的呕吐,并使患者出现了脱水,无奈只能单独进行抽血,然后再进行输液。输液前,赵晓丽察觉到患者一直止不住的打哆嗦,见此情形,她连忙送来热水,一边轻声安抚着患者的情绪,一边用温暖的话语安慰着老人,还拿来了杯子、枕头,贴心地为患者调整到最舒适的姿势。她的每一个动作都从患者角度出发,带着满满的善意,滋润着患者及家属的心灵,期间还不忘多次到患者身边询问情况、给予帮助。凌晨2点,患者病情好转,准备出院。不知何时,一封承载着深深谢意的表扬信已经写好,送到了赵晓丽护士面前。虽然简单,却表达了这对母子对医护人员真挚的谢意。

这个夜晚,急诊科又一次用满满的温暖与关爱,彰显着市立温情,收获着患者的满意与安心。

(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 摄影/采访对象:急诊科 赵晓丽)


故事四:一小步与一大步

上午九时,门诊大厅内熙熙攘攘,导医及护士正有条不紊地忙碌,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着贴心的服务。这时,在爱心岗工作的导医马聪注意到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正推着自己的老伴儿缓缓地向门口走去,身边并没有其他家属的照护。见此情形,马聪立刻迎上前,动作轻盈、熟练地接过奶奶手中的轮椅,对奶奶说道:“我来帮您吧,您是想还轮椅吗?”奶奶点了点头。还好轮椅后,马聪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人,掀开门帘同老人们一起站在门口等待出租车的到来。这时,刚刚送完患者的李凤杰主任与王娜护士长恰巧经过,得知老人的需求后,王娜护士长立刻向路边走去,指引着出租车驶入并停靠在最合适的位置。她和马聪一同将老人搀扶到车上,并不停地叮嘱着两位老人:“小心,看着脚下。”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两位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嘴边不断地说着“谢谢”。在医院门诊内,每天都会上演着不同动人故事,这仅仅是其中的缩影。这一幕,不仅展现了护士多走一步,患者少走一大步的服务理念,更将门诊服务前移的重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里,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充满着温暖与关怀,也让每一位患者都感受了到家的温暖与照护。

(淄博市市立医院门诊部 摄影:李凤杰 采访对象:王娜)


故事五:是医生,是“爸爸”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温馨而又舒适的新生儿科病房,为这一方空间增添了几分暖意。这天早上,孙亚楠医生与慈春燕医生同往常一样,进行查房。进到病房后,两名医生对孩子的病情及状态进行了详细问诊,确定孩子正在好转后正打算离开。就在这时,细心地孙亚楠医生察觉到孩子奶奶脸上的焦急,仔细询问后得知孩子的父母由于工作原因还未赶来,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孩子肚子饿了,自己一个人腾不开手给孩子冲奶。孙亚楠医生没有丝毫的犹豫,接过奶奶手中的奶瓶说道:“让我来帮您吧”。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温柔与关爱,仿佛眼前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他细心的调节水温,轻轻地晃动着奶瓶,帮助奶粉更好地溶解,期间还不忘逗乐着孩子。这一刻,他不仅是治愈疾病的医生,更是守护着孩子健康成长的“医生爸爸”。看见孙亚楠医生的举动,孩子奶奶的脸上也洋溢出满满感激与欣喜的笑容。

孙亚楠医生的双手不仅捂热了奶瓶,更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房。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正是有了这群“医生爸爸”、“医生妈妈”的存在,这方天地才会变得更加温暖、美好。

(淄博市市立医院新生儿科 摄影/采访对象:祝仁霞)

临淄发布
临淄区融媒体中心是临淄新闻资讯权威发布平台,临淄区委宣传部代管单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