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岸边,有一位守护者,他的名字叫做李敬文。他的故事,是关于坚守和奉献的故事。
上午八点半,阳光洒满了黄河的水面,波光粼粼。开完晨会的利津黄河河务局段长助理李敬文与两位同事驾驶着电动巡逻车,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查。他们的目光锐利,检查着每一段坝岸,观察着水位的变化,确保着大堤的安全。
“我们的工作,是观察工程的水位,检查坝面、根石、备防石、草皮、树株、工程标志是否正常,及时处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李敬文解释道。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却充满了细节和责任,“防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准备,就在平时的点点滴滴。”虽然巡查路程只有千余米,但因为巡查细节多、管护费时久,完成一日巡查要用2个多小时。
“跟母亲河打交道,不但要了解它的脾性,更需要有过硬的本领哩!”李敬文,这位1972年出生的黄河之子,从小就在黄河的怀抱中成长,是奔腾的黄河水伴着他一路成长,他的童年,见证了黄河的怒吼、澎湃和威严,这份对黄河的深厚情感,让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黄河的守护者,他说“那个时候就坚定了他要成为一名黄河人的决心。”
1993年,他从技校毕业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黄河工人。他的师父告诉他:“没有过硬的抢险技术,大水来了你就后悔一辈子。”这句话,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座右铭。在堤防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他总是主动承担最艰难的任务,因为他相信,越是复杂的情况,越能学到更多。30多年来,他每天早晨8点准时出现在责任段,无论是植树打草、根石探测、巡堤查险,他都亲力亲为,即便在节假日,也都能看到黄河大堤上他那略显单薄但又敏捷忙碌的身影。遇到暴雨大风天气,别人往家跑,他却往黄河大堤跑,全然不顾浸湿的衣衫和磨破的双脚。
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水利技能大奖、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重大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然而,在荣誉和掌声的簇拥下,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完成了工程巡查后又沉浸于技术研究中寻找答案。作为一名在黄河岸边工作了数十年的技术工人,李敬文数十年如一日,用匠心守初心,用初心传技艺,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治黄人的工匠精神。
“可能在外人看来,黄河工人的工作就是和水、土、石、草打交道,也就是垫垫冲口、种种树、抛抛石头的事。看似简单,但它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如冲口填垫工序、草皮修剪高度、不同量级的险情怎样抢护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行。”谈起自己的工作,李敬文滔滔不绝。
除了这股韧劲儿,他身上还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他喜欢挑战难题,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录了他30多年来的发现和创意。他说:“钻研技术让我感到快乐,当我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时,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近年来,他先后有获奖成果60多项,其中“一种堤坝用混凝土防渗墙”等3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水利工程地基渗漏检测定位装置”等15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果、10余项成果获黄委三新成果、30余项成果分获全国水利职工创新成果、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山东黄河科技进步、科技火花一、二、三等奖成果。多项成果创造了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黄河治理和地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前几天,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2024年度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名单,李敬文再次榜上有名。
展望未来的规划时,李敬文的眼神坚定而明亮,“作为一名治黄人,我将继续在生态河、幸福河的建设中进行技术革新和攻关。我也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传承和发扬黄河工匠精神,为保护黄河、造福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他对黄河的承诺亦是对初心的承诺。
作者:崔 欣 崔昊天
编辑:孙文佳
审核:张 睿
↓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山东黄河治理文化云上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