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太湖人 | 叶金森、孙萍:传承国粹 绽放芳华

文摘   2024-11-16 18:25   安徽  

  

(照片来自网络)

一所富连成,半部京剧史。

翻开京剧发展史,120年前,一所科班在京城的创办,不仅让掌班30余年的班主叶春善成为名彪史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更是让富连成社成为办学时间最长、培养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京剧“第一科班”,并被誉为“大师摇篮”。

120年来,叶氏六代人怀揣赤诚投身京剧艺术教育,不仅让京剧叶派艺术在舞台上大放光芒,更是培养出了许多开宗立派的京剧大师,而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叶金森、孙萍夫妇又用独特的方式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京剧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

120年,京剧已然成为世界的艺术瑰宝,回望来时路,薪火永相传,不仅富连成社“替祖师爷传道”的初心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固本正源传承下去的写照,六言训词的传统文化价值更是成为立德树人的标杆……在富连成一代代继承者们的努力下,富连成精神在新时代得到继承、创新、发展,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都将在坚定文化自信、繁荣文艺事业上开出更绚丽的花。

这享誉盛名的“梨园一叶”,寻其根,来自镶嵌在安徽省大别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太湖县。

不可忘却的“一叶”

“这就是祖父叶春善。这幅画像是为这次纪念富连成社成立120周年所作的!”在北京一处住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首任社长叶春善先生之孙、继任社长叶龙章先生之子叶金森;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孙萍,两人一起小心翼翼地徐徐展开一幅画像,向记者介绍着,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画像中,叶春善老先生双目炯炯有神,威严中透着慈爱。画像上方的文字中记载着“祖籍安徽太湖”“他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 一生心血,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京剧教育事业中   ,承先启后的京剧宗师”。

说起祖辈对京剧艺术的追寻,叶金森深有感触:“我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我的祖籍在安徽省太湖县,家门口有两课大枫树。是高祖叶廷科的一个举动,才让祖父叶春善有了创办富连成社的机会,让富连成社有了续写中国京剧史的机会。”

约170年前,太湖人叶廷科携年幼的二子叶中定、叶中兴走出大山,沿途贩售茶、笋等物品,经安庆、京杭大运河,前往京城加入徽班学艺。十几年后,叶中定和叶中兴分别成了当时京城有名的花脸和旦角演员,并奉旨入宫演出,深受喜爱。叶中定是“架子花脸”形成期涌现出的第一代本行当演员,尤善演奸佞角色,其狠厉之状,极能传神,令观者不寒而栗。叶春善是叶中定的二子,从小被送入小荣椿科班,工老生,刻苦用功,加上本就受家庭熏陶,后达到文武昆乱皆精的地步。1904年,由吉林商人牛子厚出资,在北京成立京剧班社“喜连升”,后改名“喜连成”,叶春善任社长。1912年,班社改名“富连成”。1914年改称“北京富连成戏剧学社”。

“创立之初,以北京琉璃厂西南园自宅为班址,只招收了6名学生,世称‘六大弟子’。后陆续招生,慢慢发展为喜、连、富、盛、世、元、韵、庆等八科。富连成办社44培养学生800余人,其中不少出类拔萃者,候喜瑞、马连良、于连泉、谭富英、裘盛戎、叶盛章、叶盛兰、袁世海等都是出自这里,搭班学艺的梅兰芳、周信芳等更是成为著名的艺术大师。”叶金森说,“刚开始创立的时候,非常艰难。但祖父秉承着‘不为发家致富,只为祖师爷传道’的宗旨,即使再难,也坚持干下去。这些学员中,除了梨园世家或名门之后,更多的是来自穷困人家的孩子,有的还是孤儿。只要进了富连成,将来就会‘有口饭吃’,学习期间给学员提供食宿衣履,既解决了家庭的困境,也改变了他们自身的命运。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个义举,祖父自己却没有半点私心,生活极其节俭。”

据《富连成画传》一书中记载:学艺年限,一般均为7年。训练学生从形体基本功开始,而后按照学生气质、性情、嗓音、扮相、体态的不同条件,划归不同行当,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学戏来掌握各门剧艺技能,并特别注重舞台演出实践。常年在固定的戏园公演,风雨无阻,日不间断。对学生能够做到“量材授艺,人尽其才”。

“富连成不仅教技艺,还教做人。训词就是最好的诠释。”叶金森说。在叶金森家的墙壁上,便挂着一幅《富连成社科班训词》,上面写道:“传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说破其中利害,望尔日上蒸蒸。”240字的训词通俗易懂却深含哲理,字字珠玑,成为刻在富连成社弟子骨子里的信条。“这个训词,每天都要背诵,熟记于心。”除了训词,还有《梨园规约》,申明了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应当严格要求奉守的职业道德细则。这个规约,至今都具有借鉴、参考和研究的价值。

“要说因材施教这方面,祖父对学生的‘归行’‘归路’极为谨慎,长期观察,反复试验,让人人有光彩。我三叔和四叔就是最好的例子。三叔叶盛章学的是武丑,成为一代名丑。三叔演出的时候,观众场场爆满,站票、贴票、挂票,那是一票难求,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四叔叶盛兰先学旦角,后工小生,成为小生中的全才,唱、念、做、打无所不能。”叶金森说起三叔、四叔,表现出满满的自豪。

“1934年,祖父发病,难以掌理富连成社。我的父亲叶龙章是长子,大家都推举他回来主持教务。其实,父亲当时也是做了艰难抉择的。”

身为长子的叶龙章7岁时入社学艺,12岁时入普通教育的小学学习,14岁考入正志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加入东北军。后官至东北军炮兵旅军需处长,中校军衔。在彼时极受重用。

“父亲后来说,叶家是属于京剧的,应该为京剧作出贡献。他还是毅然选择回来接下这个重任。”

1934年6月,经叶春善首肯,叶龙章正式就任为富连成社第二任社长,直至1948年富连成社解散。十余年里,富连成社招收了元、韵、庆三科学生。这期间,富连成社也遇到了一些困难,1942年的一场大火,使之损失惨重。当年9月长春堂药铺失火,延及华乐戏院,科班放在后台的戏箱被焚殆尽,道具、戏服全部损毁,由此暂失演出场所,学生只得回家待命。两个月后才暂于广德楼唱夜场,并转赴沈阳、上海演出。到1943年末,华乐戏院修复后,再回归演出日场。受当时社会因素影响,科班的前景并不乐观。1948年7月,富连成社被迫解散。

“这就是当时的华乐戏院。”走进北京前门大街旁的鲜鱼口街,青砖铺地,灰墙红门,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老北京的独特韵味。叶金森指着街口的“天乐园大戏楼”,告诉记者,这里便是富连成之前演出的场所。如今,戏楼虽没有了往日的喧闹,但透过“百年戏楼”的牌匾,仿佛听到了满场叫好的演出盛况。行走在前门大街旁的街巷里,大戏台、广德楼、兴华园、三庆园……穿过时光隧道,水袖轻舞,嗓音婉转,京腔京韵,荡气回肠。

富连成社虽然解散,但叶家人投身京剧的热情并没有减退。在叶春善的孙辈中,叶庆先工净行,叶庆荣、叶蓬工老生,叶少兰工小生,叶钧工武生,叶铁森工武场,叶金援工武生,叶金森工武丑,叶红珠工武旦。曾孙辈亦有从事京剧工作者。至此,叶氏一门已为绵延五代的梨园世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孙辈的从艺者曾被各种报纸媒体誉为“八龙一凤”。他们成就了京剧的辉煌,为新中国京剧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现如今,叶氏的后人除了表演京剧,还在为京剧的传承和发扬倾尽其力。

弘扬国粹的“使者”

在叶氏的后人中,要说起致力于京剧艺术海外传播的,叶金森、孙萍夫妇可谓是心无旁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叶金森10岁时进入戏校,初习老生。三叔叶盛章到学校任教后,跟着三叔学习武丑。后进入国家京剧院,1985年,以《打瓜园》获全国京剧大奖赛优秀表演奖。

孙萍天生一副好嗓子,很小的时候就能发出假声,经常跟着家里的“话匣子”学唱歌。能歌善舞的她,10岁便被招进宁夏京剧团学员班。15岁时,孙萍凭借现代京剧《赛驼之后》在全国文艺汇演中摘得大奖。1978年,不满18岁的她,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成为该院首批20名本科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京剧专业大学生。跟很多同学的大学生活不同,孙萍不仅用心学戏,还大量阅读,撰写了不少戏剧方面的论文,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毕业后,孙萍进入国家京剧院,成为前辈眼中的“知识型京剧演员”。

两人有共同的兴趣、追求的梦想,结为伉俪,成为京剧界的一段佳话。

“1991年,受中国文化部派遣,我们去匈牙利进行文化交流。在匈牙利期间创排了100多部新戏。我们尝试将中国戏曲的写意性移植到西方戏剧中,把京剧元素与西方舞台艺术的声光电技术融合一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舞台效果。特别是在排《西游记》的时候,把京剧的脸谱与西方的面具相结合,并使用高科技灯光技术,把孙悟空三借芭蕉扇钻进铁扇公主肚子这一段表演得出神入化。”孙萍说起自己创排的作品时,不由自主加上了表演动作,灵动的眼神、敏捷的动作,将孙悟空的模样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1994年,创排的新剧被命名为‘动作戏剧’,由此一个新的剧种诞生了。在第10届国际动作戏剧汇演中,《西游记》一剧荣获最佳编剧和最佳表演奖。”

在匈牙利期间,孙萍和叶金森成了广受欢迎的中国艺术家。匈牙利总统曾4次接见孙萍、叶金森夫妇,热情称赞他们是“中匈文化的大使”。1993年,因在文化交流领域贡献卓著,孙萍被匈牙利总统根茨·阿尔帕德授予“荣誉国民证章”。从京剧演员到文化使者,孙萍的舞台越来越广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1999年以来,孙萍、叶金森夫妇多次受邀赴美国开展文化交流。在美国,孙萍对京剧和交响乐的结合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她与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合作,用西洋乐器伴奏演唱京剧名段;她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交响乐团合作,以交响乐伴奏演唱了京剧《红灯记》《杜鹃山》等的选段。她还在不同的场合发表演讲、举办讲座,向美国各界人士展示京剧艺术之美。2016年,孙萍荣获美国查普曼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成为继梅兰芳、张君秋之后第三位获得美国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为推动京剧海外传播,孙萍同戏曲界与翻译界的艺术家、专家、学者经数年策划,于2011年启动了“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丛书。2012年,“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一期成果正式发布,《霸王别姬》等10部京剧英译本新书出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任教期间,孙萍把在外国留学生中传播推广京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招收了很多“洋弟子”,让他们成为京剧艺术国际传播的一支强大力量。

“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孙萍、叶金森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

传承瑰宝的“名家”

“回国后,我们把重点放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上。”“优秀传统文化是个‘金矿’,挖不尽。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研究,去传承。特别是富连成社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京剧艺术发展、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并发扬光大。”叶金森、孙萍都在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上付出了心血。

回国后的孙萍,连续担任了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让“京剧进校园”从提案变成现实。她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从曾经的京剧演员,到后来的导演,再到如今的大学教授,孙萍三度“转身”,把弘扬京剧艺术当作己任。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京发布《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系富连成社所藏剧本首次挖掘整理后结集出版。富连成社在两任社长叶春善、叶龙章的主持下,历时数十年,持续进行了京剧、昆曲剧本的收集整理工作,在这些剧本中既有数量众多的折子戏和首尾俱全的连台本戏,也有可以直接指导舞台演出实践的总讲、单头、题纲等,其中不乏大量珍本、秘本,内涵极为丰富。这些藏本,是近二百年来京剧艺术赖以存续的文脉,是衔接戏曲文本与舞台表演的桥梁,还是繁荣当今戏曲舞台剧目、保持京剧艺术生命力的创作源泉。

与此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富连成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先生受聘为富连成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著名戏曲理论家郭汉城、戏曲教育家钮骠为顾问,孙萍为中心主任。富连成网站、富连成微信公众号也正式上线运营。

据介绍,富连成研究中心的成立和《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的发布,是富连成研究系统工程的又一重大举措。该项工程从戏曲本体出发,已先后推出了《富连成画传》、大型纪录片《富连成》等项目。据悉,电影《富连成》和舞台剧《叶春善》也即将与观众见面。该工程不仅为构建京剧完整、综合的表演体系的理论体系,并将其纳入世界戏剧理论体系中做准备,更为将“富连成藏本”申请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奠定基础。

2023年,北京老字号协会发布了《关于第八批北京老字号企业认定结果的通知》,15家老字号企业(15个品牌)被最终认定为北京老字号,北京富连成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其中之一。作为119岁高龄的“京剧史上最具影响力科班”,富连成社正式拥有了“北京老字号”的招牌。当年富连成社造就了京剧的辉煌,现在的京剧传承着富连成的教育模式、教育体系、教育精神,让传统京剧一直活态传承到今天。

“今年是富连成社创建120周年,目前正在筹备召开一次大会,办一个展览,排一部音乐剧,写一部电影,出一本书。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孙萍表示,“越是对富连成社的历史进行研究,越觉得责任重大。优秀的、宝贵的东西,一定要传承下去。”

情系家乡的“贤达”

“2021年第一次回到家乡太湖县小池镇红星村,感觉特别亲切。找到了根脉!看到那两棵枝繁叶茂的枫树,一下子就想起了父亲说过的话。”说到家乡,叶金森情之所起,一往而深。

2021年4月18日,坐落在小池镇红星村的梨园叶氏“京剧宗师堂”在经过修复后正式开馆。那天,叶金森、孙萍夫妇回到了家乡。叶金森在开馆仪式上动情地说,两棵大枫树郁郁葱葱,更加枝繁叶茂,正如同我们叶家几代人一样,在京剧这棵大树上开枝散叶,在各个表演行当和相关职位上奉献着我们的一生。从我的曾祖叶中定、曾叔祖叶中兴开始,我的爷爷叶春善、伯祖父叶福海、叔祖父叶春山,我的父亲叶龙章,四位叔叔叶荫章、叶盛章、叶盛兰、叶盛长,再到我这一辈,还有第五代,甚至第六代更小的孩子们,形成了一百六十多年,一家六代都从事京剧工作的“世家”,被大家称赞为“梨园一叶”。此刻,我们在故乡,在京剧的发源地,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精神,了解他们为梨园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希望更多的人通过了解梨园的叶家,来了解戏曲,来热爱京剧。而我们的使命,是让京剧艺术永远流地传下去,并继续发扬光大。

那天,孙萍深情回顾了叶氏先辈为弘扬国粹京剧文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为推动京剧艺术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表达了自己对京剧的热爱之情和回乡寻根的别样情怀。

叶金森、孙萍夫妇不仅在前期带领北京外国语大学团队精心设计了京剧宗师堂的展陈布局,而且还现场向京剧宗师堂捐赠了故宫宫廷人物戏、富连成老戏单、富连成科班徽章、传统京剧织绣服装、富连成科班训词、富连成戏目等珍贵的京剧文化物品。

叶金森总是说,因为流着同样的血液,所以与家乡自然而然的熟稔。他说,“总觉得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家乡有那么好的资源,一定要利用好。

在孙萍看来,太湖是京剧“走出来”的起点,一定要把京剧的故事讲好。可以在中小学开设京剧表演课,从京剧艺术的教育抓起,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京剧。要将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京剧宗师堂”的作用,使之成为弘扬光大京剧艺术的最好场所,激发人们热爱京剧艺术、崇尚京剧文化的内生情感,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站在京剧宗师堂前,仰望绿冠叠翠的古枫,微风轻佛,树叶婆娑,那美妙唱腔声声入耳,生旦净丑仿佛在眼前拨动心弦,这片热土成就的“梨园传奇”,并将生长出新的枝丫,开出更加绚丽的花。

记  者:刘   辉   叶玲玲  刘  鑫(来源:太湖县政府 

推荐阅读:

一、【热烈祝贺】太湖县弥陀镇周兴明:龙年临近,“双喜临门”!

二、追念潘红

三、怀念母亲------写在母亲冥寿90岁的日子里

四、儿侪心中的人生导师

五、【缅怀太湖(弥陀)籍剧作家詹硕夫老师】詹硕夫老师童年耳闻目睹的侵华日军将领---冢田攻在太湖弥陀镇筋竹冲毙命全过程

六、太湖弥陀吴周明老先生:音容永逝 诗作长存

七、中共党员、太湖县弥陀镇退休教师郭长侯先生:虽死犹生 精神不朽

八、太湖弥陀余传高先生:不朽的老人

九、怀念张东

十、纪念太湖百里镇刘芬女士不幸辞世一周年

十一、老书记养牛助力脱贫攻坚

十二、汪贤宋:太湖弥陀镇汪氏治疗跌打中医技艺第三代传承人

十三、【热烈祝贺】太湖弥陀张邦长、周光奇再次荣幸地参加中国安徽名优农产


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


十四、太湖弥陀赵进华:创业是能手  助学有爱心


十五、纪念太湖弥陀寺观音院整体工程竣工暨佛像开光庆典仪仪式 举行10周年


十六、【请看视频】皖太湖弥陀镇:73岁老大爷期盼失联24年的儿子早日平安回



家!


十七、【家乡人的骄傲】太湖(弥陀)籍李茂登系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求是


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10人之一


十八、合肥工业大学太湖(弥陀)籍老教授王能员老师喜获阿尔伯塔大学授予的


“荣誉博士学位”殊荣


十九、太湖县文明办到弥陀镇慰问“中国好人”王金婵


二十、我的家乡:太湖县弥陀镇------边陲重镇 食品之乡


二十一、游览红色土地------皖太湖县弥陀镇铁林寨


二十二、、太湖弥陀镇:建设幸福河湖 造福弥陀人民


二十三、回乡创业筑梦想 “林吖”特产走四方


二十四、敢叫河水让路 沙滩变成绿洲


二十五、太湖弥陀镇:往昔“阎王河” 变成幸福畈


二十六、马踏石沟:奔腾不息的溪水永远讲述着感人的故事+神奇的传说!


二十七、【朋友:这里有弥陀桐山的故事】当年拙作:安徽太湖界岭:党员群众

修“天路” 结束千年步履艰






家园之声

品中华文化  谈家园风情




①“家园之声”尊重原创,向原创致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家园之声 欢迎关注

 ②小编年近七旬水平有限,如有图文不妥之处,敬请海涵。若有错漏或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修正删除。fangyt08@163.co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公众号

③必要时可拨打电话19155612746,微信见左图←(网名:古镇凡夫)同时请附上真实姓名、单位(或者家庭住址)及职务。

转发是最大的鼓励,谢谢支持!

真诚欢迎朋友们点击文章底部的“在看”与分享,并在“写留言”中对文章发表评论,提出宝贵意见,深表谢意!祝朋友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家园之声
品五千年历史文化,谈太湖县风土人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