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身为民主人士的章士钊秘密访问西柏坡,与毛主席见面。
两个湖南人谈起湖南还有什么名人的时候,章士钊说,数得上的应该是杨度了。
“毛主席说,杨度是我们的人啊!章士钊很惊讶。毛主席解释说,杨度是党员,在上海秘密入党。”
毛主席提到的杨度,是一个神奇的人物。
他可以说是半部民国史,几乎所有民国重大历史事件都有他的身影。
他与康有为、梁启超两位是好友,与汪精卫是同学,与齐白石是同门。
他怂恿袁世凯称帝,同时支持孙中山共和。
五四运动以后,他又坚定地站在共产党这一边,最终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杨度原名承瓒,字皙子,1875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石塘村。
祖父杨礼堂加入湘军李续宾部,战死于三河之役。
大伯杨瑞生死里逃生,后因军功升为湘军总兵。
父亲在家务农,兼做乡村吹鼓手。
杨度十岁丧父,后过继给大伯,兄妹都受到严格的诗文训练。
1892年,杨度考取秀才,一年之后,考取顺天府乡试举人。
其后参加会试落榜,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亦附和,并结识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
杨度21岁时,王闿运亲自到杨家招其为学生。
王闿运在《湘绮楼日记》中常称杨度为“杨贤子”。
杨度在王闿运门下学了三年,这对他以后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曾与友人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杨钧、杨庄也在王门学习,杨庄后嫁与王家四子。
同门还有夏寿田、杨锐、刘光第、刘揆一、齐白石等人。
因时局有变,杨度便前往谭嗣同、梁启超等创办的长沙时务学堂,与蔡锷等讨论新政。
1902年,杨度不顾王闿运的劝阻,瞒着老师自费留学日本,进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速成班,与黄兴成为同学。
1903年,杨度入北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考取一等第二名,第一名是梁士诒。
因慈禧太后忌恨,梁士诒被除名。
杨度受到牵连,且在日期间有攻击朝廷的行为,因此被除名并受到通缉。
不久,杨度再赴日本求学,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作《湖南少年歌》。
其中有“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的惊人之句。
1904年,杨度被留日学生选为总代表,根据王闿运的策略,请愿收回粤汉铁路筑路权。
在张之洞的支持下,他果然达成所愿,一时天下闻名。
他在东京与孙中山就中国革命问题辩论数次,“聚议三日夜不歇,满汉中外,靡不备论;革保利弊,畅言无隐。”
他不赞成孙的革命思想,但他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了孙黄合作。
不久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拒绝参加,仍坚持走君主立宪救国道路。
1907年10月,杨度回国参加大伯葬礼,后来当选湖南宪政公会会长,起草了《湖南全体人民民选议院请愿书》,联络了不少湖南名流联名上奏,开创国会请愿运动之先河。
1915年,经袁世凯、张之洞联合保荐,杨度进京任宪政编查馆提调,候补四品。
后来,摄政王载沣要杀功高震主的袁世凯,杨度竟然拒不草诏,冒死相救。
武昌起义后,杨度追随袁世凯左右,作为代表之一,负责南北调停。
杨度对一群革命党友人说:革命军的成败关键,在于袁项城的向背如何。袁并不打算做曾国藩或李鸿章。
但是,如果硬逼着他走上这条路,革命军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1915年,杨度与孙毓筠等人共同发起组织筹安会,任理事长。
主张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鼓吹。
袁世凯对其恩宠有加,并亲自赐匾题字,称他为“旷代逸才”。
当时的情形,很是热闹,搞了很多请愿团。
杨度策划组织了乞丐请愿团,而梁士诒更是组织了妓女请愿团。
不少人来杨门奔走,杨开始还逐一安排,后来不胜其烦,索性在会客室门上贴一个字条:等我当了内阁总理,再来找我吧。
当然,最后的结局是袁世凯废止帝制,袁世凯临死前曾说:“杨度误我!”
而后,杨度去河南安阳祭拜袁世凯,遭到袁克文的不齿。
袁克文还写了首诗:“朱三不是纵横才,死傍燕台事可哀。独有杨家老招讨,清明犹为上坟来。”
袁世凯死后,继任总统黎元洪发布帝制祸首通缉令,杨度列第一名。
此时的杨度心灰意冷,遂遁入空门。他在天津、青岛外国租界闭门学佛,在佛学中重新思考人生、反省过去。
张勋复辟时,杨度通电拒绝,表示“从此披发入山,不愿再闻世事”。
1922年陈炯明叛乱,杨度通过曹锟秘书夏寿田的游说,制止了吴佩孚南下。
孙中山万分感激,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国民党,特电告全党,称杨度“此次来归,志坚金石,幸勿以往见疑”。
此后,杨度到山东张宗昌那里策应过北伐,张宗昌以刘邦自称,戏呼杨度为张良,杨笑着说,汉高祖用人如臂使指,您只能杀狗而已,何况我也比不了张子房。
其后,他开始和一些共产党员交往,在上海时通过孙中山认识了李大钊。
1927年,杨度在北京不惜卖掉家宅营救李大钊、成舍我。
1928年,杨度寓居上海,以卖字画为生,杜月笙听说后,立即请他来见面,许为幕僚,每月大洋500元。
著名的《杜氏家祠记》由杨度著文,郑孝胥书写,算是二人贺杜氏祠堂落成之礼。
1929年秋,由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杨度秘密入党,提供了大量情报。
有人讥讽他投机,他叹道:“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
1975年冬,周恩来在重病和王冶秋谈话时说,在重新修订《辞海》时,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他特别提到了杨度晚年参加共产党一事:“他晚年参加了党,是我领导的,直到他死。”
1931年9月17日,杨度病逝于上海租界。
临终前,他自挽一联: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