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每一个人心中的桃花源
作者:朱海梅
雨天适合读书,再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经典中的经典,同时并读了汪曾祺的《桃花源记》和梁衡的《心中的桃花源》,从名家的作品中汲取精神的营养。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桃花源记》这篇文中开头这样写道。且不说桃花林中无一杂树,且不说桃花朵朵飘落,且不说鲜美的芳草处处,仅看到桃花两字,就有无限的美好。
从《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能感受到桃花在人们的心中如明媚的新娘生动而明丽,后来写桃花的诗、文、词等更是不计其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是崔护心中挥之不去的人面桃花,那位热情的女子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是李白难得的心境悠然,这时的桃花盛开,流水杳然,此情此景,真是天上人间;更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讲述了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经历三段爱恨纠葛终成眷属的绝美仙恋故事。
开头这一段中对桃花林的描写 :“夹岸数百步”是写桃花林,“中无杂树,落英缤纷”是盛开的桃花林,给每一个读者心中留下了一幅美的画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有田有地,有池有竹,有曲折小路,有鸡犬之乐,有孩童的嬉戏,有男女的耕作,这样的大同社会,是多少人心之向往。
反观陶渊明生活的年代,魏晋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最乱、最黑暗、最动荡的一个时期,八王之乱、河阴之变、永嘉之乱……连年的战争让百姓苦不堪言,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在他的心中却被开辟出一块桃花源,这一块桃花源历经千年,一直被向往,从未被超越。
不知道他经过了多少思考,才写出了这千古的名作,面对生活中的五仕五出,面对多子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堪,他心中依然有一份美好,有一个心灵的桃花源。
陶渊明没有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却让自己努力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虽然种的豆子还没有草长得好,这一点儿也不影响他早出晚归,还能把这苦日子写成诗,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与坦然面对的豁达。
在他的诗文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自在,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在个人生存条件并不优裕的情况下与大自然融入一体,山的静穆而高远,人的恬淡而脱俗,成了一幅恬静的山水画卷。
作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用人格的魅力影响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我查阅了一下,历史上的著名文人有太多的评价: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他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苏轼被发配偏远的海南时,他身处逆境把陶渊明当老师才度过困境:“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陶渊明写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是多么高的评价,他把陶诗放在曹植、李白、杜甫之上,而且还把陶诗一首一首和了一个遍,多么喜欢才能做出这样的行动,喜欢是文字背后精神的相通。
李白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浪漫的大诗人李白一句“一见平生亲”如同现在的粉丝对明星的狂热。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他编的《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专集。此外,他还写了《陶渊明传》,创作了摹写陶渊明精神气质的诗歌作品,他所编辑的《文选》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八首,可见不但崇拜,还有行动,为自己的心中的明星尽力做事。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在诗中说:“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他更是从写诗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等,一一传承,成为田园诗人中一颗璀璨的星。
杜甫把陶渊明引为隔世的知己,他咏诗道:“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不但认同陶渊明的儒家政治精神、独立自由人格,而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吸纳、发挥陶渊明思想和诗艺。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的时候,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一诗,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赞颂陶渊明高尚的人格。白居易自称“异世陶元亮”,也就是另一个时空的陶渊明,陶渊明的隐逸情怀和生活情趣,被他引入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中。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留下词作六百多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渊明诗文的就有六十首之多。也就是说,他差不多每十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
即使普通人的我们,在自己的心中也有一个桃花源,或是一处山水,或是田间地头的清静,或是农家的一处宅子,或是三五好友喝上一茶水,寻求生活之外的安宁,寻求自己喜欢的一种生活的方式,也许这是我们普通人的陶渊明情结。
正如梁衡在文中所写:
《桃花源记》是一个多棱镜,能折射出每一个人心中的桃花源,而每一个桃花源里都有陶渊明的影子,一处桃源一陶翁。
……
桃花源不只是风景,而是一种生活的符号,一种文化的标记……一种山水的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根植在后人的心中,让人不断地去追寻。
2024年10月8日
作者简介
朱海梅:女子一枚,藏匿在时光,感受于生活,外表清简,内心绚烂。写写小文,读读书籍。不温柔却豁达,不美丽却快乐,不静则动,在静中思考,在动中行走。发文于报刊,编辑于文字。
公众微信《豫苑文风》欢迎关注,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