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庞大的栟茶市区域图,比清代栟茶场地图面积小了不少,李堡街北、东北、西北原属于栟茶场的区域割让给了富安东市)
角斜镇范堑小学:110多年前筹备创建(比沿口小学资格老)
现在的角斜镇范围内有三大古老的小学:第一小学、第二小学、范堑小学。它们都是110多年前创建或筹备创建。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栟茶人的帮助。前两者创建困难,得到栟茶伟大的教育家蔡少岚先生的帮忙,而范堑小学则当时就属于栟茶场(市)。
据《东台县教育状况》记载,民国二年(1913)东台县教育界领导来栟茶市视察,并写了评语。其中提到“范浅小学立案未办……亟宜督促成立”一句,说明范堑小学已经在筹备创建,只是还没有正式开学。由此可见其历史超过110年。东台领导认为应该尽快督促范堑小学成立。
有人认为范堑就是一个村,怎么有如此历史悠久的小学?其实不然。范堑镇即范家浅,又名范家堑、范堑,历史上属于栟茶场、栟茶市、栟茶区,为位于今如东县袁庄镇赵港村北部、角斜镇范堑村南部的集镇。1955年栟茶运河穿镇而过,范堑镇即不复存在。所以范堑也是一个小乡镇,经济人文比较发达。
而且这里富人多,慈善事业发达。据《民国栟茶史料》记载,范堑乡存仁堂(慈善机构)在野场头、赵夹港、胡家窑、缪家尖、濮庄、梅庄、吕窑、居家湾、家秀庄(前两者在今沿口村)、陈腰庄、金庄(在今范堑村)、三里桥、周庄等地拥有很多田产。通过租给佃户耕种,每年获得行租251元。民国二十年(1931)六月,由区公所(在栟茶)移交该乡名士金寅生、金钧、李承谷、季钧等人经管。事业费方面,全年施送义棺(没钱做棺材下葬的,送棺材)约60元、丸散(药品)约20元、转婴约10多元,又以田租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五归范堑初等小学校,百分之十五归范堑民众阅书报社。由此可见当地富豪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当地名人很多,比如吕海洋(永庆),东台县栟茶范堑人,任如皋县训练所干事,有关资料在1921年的如皋县档案中。
另据《民国栟茶史料》“栟茶教育纪略”一章记载(局部模糊不清,结合下文分析应该是范堑初级小学简介)……李绍基等呈请东台县登记立案,后来因为有事受阻,直到民国九年(1920)东台县委任李焕章来筹备学校的创建,他的儿子李福基协助他,指定存仁堂施舍棺材剩余的款项、祖师庙的捐款、猪税作为日常经费,划定祖师庙东边偏房和存仁堂其余房屋作为校舍,只设初级一级。李焕章担任校董(学校董事)。
民国十六年(1927)有学生13人,经费220元,学级1个,教师1人。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有学生50人,经费220元,学级1个,教师2人。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有学生55人,经费227元,学级1个,教师1人。
学校正式开学于1920年8月。一开始校长叫顾启时,后来叫陆修禊。
而作为沿口公社(乡、镇)的中心小学~沿口小学,创办于1948年2月,历史并不算悠久,沿口地区历史最悠久的是范堑小学,但因为沿口战略地位重要,后来范堑小学的名气被沿口小学盖过。
据范堑村金家庄一个金姓老寿星(李堡区委退休干部)回忆,他小时候就在范堑小学读书,称为新式教育,当时学校在祖师庙里,后战争年代庙被毁(当然现在又恢复了,很小,在栟茶运河边,不知道在前几年海安市拆庙运动中有没有被毁)。
另据范堑1队张老爹介绍,他熟悉本村特大名人李连生(国民党栟茶区长,后被我方公审处决)、李同生(教育局局长)、李德生(继任国民党栟茶区长,不被我方承认)三兄弟。由此可见李氏家族在范堑的巨大影响力。另外他在范堑小学读到三年级时,李德生已经考入栟茶高中。过去范堑和栟茶因为隶属关系的缘故所以联系非常密切。
然而以上仅仅是官方史料和老人零散回忆,语焉不详,没有细节。要知道具体情况,还需要阅读当时学校工作人员的回忆录。栟茶著名的教育家缪子春写了一段关于范堑小学的史料。
第一个任教的学校——范堑初小
在1927年八月的一天,东台县第四区(驻栟茶镇)教育委员周立功先生找我谈话。他告诉我说:“你的毕业证书已带来了,交给你。现在范堑小学少一个教师,你去吧。那个学校的校长叫做李介侯(目前还有民国土地契约纸上有他名字,可能是李焕章?)。关于学校的实际教学等等事情,你可以和他面谈。我这里写一封介绍信交给你带去。定于九月一日开学,你可以早点去。”我接受了介绍信,便回家准备。父母听说了这个消息,从心眼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便替我整理被子和衣服等。
当我见到李校长的第一次,就晓得这位校长是名誉职,并不上课教学。老师教学工作,全是我一个人负责,敲锣打鼓唱戏烧饭我一个担当。他说:“每月薪金14元,五个月计算是70元,加上办公费10元,共计80元。吃过饭,我领你到校里去,招生开学。”后来听说月薪本是16元,照六个月计算,每月办公3元,这里李校长却揩油34元。初出茅庐的我,还敢计较一点么?不敢的。
这个学校座落在一个破落的神庙里,进了大门,是三件残缺不全且挡不住风、遮不住雨的楼屋。楼下左右两间塑着两个泥像,一个名曰烈女(实际上是明代栟茶李氏烈女),一个名曰马夫。我也不知这是什么故事,可是看了令人有些可怕。教室就在后楼的地下,楼上供着什么菩萨,上下是不相通的。楼上通到隔墙的西屋里,中间是一片砖厂,在砖厂的东边有两间细屋,算是教师的办公室和宿舍,只有一张桌子,没有床铺。教室里有十几张连座的破桌凳,一块黑板,有几处已经剥落了。李校长只是在开学的时候来过一趟,以后就不再过问了。后来听校邻说,李校长是范堑赫赫有名的大财主、大董事,哪有空到学校里来?董事大人,我不敢得罪他了,所收的学费也统统归他所有了。
我和一个较大的邻居学生做了知己的朋友。他帮我料理一些生活的事情,夜里同一张铺陪我过宿,日里面跟学生们讲讲说说,倒不觉寂寞。学生们也喜欢我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学期结束,辞别李校长,他说:“来学期,另听通知吧!”我便整装回家了。
为此他作诗感慨曰:李家村中一古庙,屋宇凋零设学校。日间学童吵闹闹,夜半钟声惊九霄。
此诗说明学校位于范堑村李氏家族聚居地的一个古老的庙宇中。
1940年底,新四军来了,1941年3月,栟茶区被削减了一大块,导致沿口、李堡地区原属于栟茶区的地方划给李堡区和角斜区。从此范堑再也不属于栟茶,关于以后范堑小学的历史情况,
恳请范堑村老人、干部、当年的学生提供更多范堑小学的史料。只知道范堑小学位于范堑村十七组,另有老堑小学,在范堑村十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