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史书系已出版图书
2010年,云南文史馆对外推出“云南文史书系”,首批分别为方树梅著、余嘉华点校的《笔记二种》,蓝华增的《诗论》,王运生的《书中旅行记》,李孝友的《嫏嬛著稿》等。几本力作均脱胎自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期刊《云南文史》杂志。“书系”的面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尤其是赢得了高端读者的普遍赞誉。近日,记者前往云南文史馆进行了专门采访,了解了一些情况。
据了解,“书系”面世于《云南文史》百期之际。省政府副秘书长、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黄立新在百期纪念讲话中说:“文史研究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由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而设立的,集统战性、荣誉性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尊贤、崇文尚德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党的统一战线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使一大批‘年高未忘报国志,岁月不改赤子心’的爱国知识分子继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才智。我们推出‘云南文史书系’,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树学术标杆,立人格榜样,为子孙后代留下可资依靠的精神财富,展示足为后人法范的人格楷模,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省文史馆副馆长张勇对记者说:“进入新世纪,基于文化发展的总体走势和自身条件的变化,我认为我们不但要有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意识,还要有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维护文化安全的忧患意识。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战略,我馆结合实际推出‘云南文史书系’,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去了解历史,去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启迪、激发今天的人们在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时形成成熟的乃至创造性的思路。文史工作是承前启后、留传后代的立言工作,我们愿意尽最大的努力,提高编辑质量,多出产品,多出精品。‘书系’各书内容原刊载于《云南文史》杂志,以一份杂志而为它的作者出书,这无疑是开先河的壮举。”
作为《云南文史》杂志的主编和“书系”的推动者,汪宁女士对“云南文史书系”感情自然很深。她在文章中写道:“我们想要让世人了解,那些具有传统人格的学者、艺术家不唯因成就卓著而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追求,才是真正令人景仰的社会典范。我们就是要把这套丛书打造成一个脱离了名利羁绊,兼具学术之真与艺术之美,既高雅又朴素,令人尊崇,足以传世,符合文史馆气派的文化品牌。”
“云南文史书系”的面世,深得学术界赞誉,有专家学者认为这是文史馆最值得做、最应该做好的大事、好事、实事,可以比拟而称之为“新《云南丛书》”。当“云南文史书系”第一批图书面世,他们相信它不仅为《云南文史》杂志拓展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对云南文化发展和传统文化弘扬也是功莫大焉、善莫大焉,它将是一个值得记取的新的里程碑。
《云南文史》杂志副主编杨明娟对几本书的评价是:“方树梅著、余嘉华点校的《笔记二种》,内中包括《北游搜访滇南文献日记》《臞仙年录》。一代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先生在去世43年之后,著述终于得到出版,对此,云南学术文化界已经期待了很久。蓝华增的《诗论》重点研究司空图《诗品》与云南诗人,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释例之作,贯穿着作者对诗学的理解即以意境为核心审美范畴的主线。王运生的《书中旅行记》导引读者在书林中穿梭优游,浩瀚的书籍,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片瑰伟的天地奇观。李孝友的《嫏嬛著稿》,专注于流略之学,娱情也自在流略之间,其对云南地方古籍文献的爬罗剔抉,对后学开展相关研究尤具启发意义。”
云南虽然僻居西南一隅,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批人以文化的继承、传递为己任,并以文化人特有的担当守望着我们精神的家园。他们的经历虽然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充满艰难忧戚,但文化薪火却因他们的努力而绵延不绝。那些传递文化薪火、守望精神家园的人正是以其一生的耕耘践行了这种君子之风。他们有的已经远逝,其余的也终将老去,“但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在他们的推动下,云南文化将不断地走向繁荣和进步。
记者还获悉,“云南文史书系”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第一批图书的出版只是掀开了大幕,第二批图书计划出6本。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由周钟岳总纂、蔡锷审订的《云南光复纪要》将正式面世,另孙乐斋《玄奘法师年谱》等第二批出版的书目正在制作中。人们相信,通过“云南文史书系”,那些卓越的思想将播扬得更加深广而久远。正如书系策划者所希望的:愿她成长,愿她对人类的进步有益!
来源:《云南政协报》(2011年04月01日第06版)
作者:伏自文
编辑:何健美
校对:杨泽琰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