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特种部队来到俄罗斯,本想在俄乌战场上大显身手。一个月过去了,朝鲜士兵还是只能进行小规模作战训练。
怎么回事?一支训练严格、纪律严明的军队,竟然在现代化战场上“水土不服”?细细看来,俄乌战争的复杂程度,让这些老兵们大开眼界。
朝鲜特种兵的技能无可否认,毕竟都是经过四五年磨练的精兵。然而,这些精兵的训练模式,却仍停留在过去的“步兵PK”思维里——步兵对步兵,坦克对坦克,几百米开外就是火力互怼,硬碰硬的阵地战。
但俄乌战场是另一番景象。这里不是步兵靠刺刀的肉搏战,而是高科技的信息化战争:无人机、精确制导炮弹、远程打击,每一样都让朝鲜老兵们手足无措。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甚至调侃道,朝鲜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得“软弱”,还没等到敌人靠近,就已经成了精确打击的“靶子”。这样的评价无疑给朝鲜士兵泼了一盆冷水,也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是朝鲜军队不行,还是战场规则已经彻底变了?
俄乌战场的打法,完全跳出了传统阵地战的框架。这里讲求的是“发现即打击”,卫星全天候监控,图像分析师们24小时加班研究战场变化。
只要发现敌人,激光制导炮弹、巡飞弹立刻锁定目标,让人防不胜防。在这样的“猫捉老鼠”游戏里,朝鲜士兵即使刚刚夺下阵地,可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敌人的无人机和炮火就铺天盖地袭来。
正因如此,他们面临的,是一场他们从未接触过的高科技战场。他们习惯了贴身肉搏,却对高精度远程打击毫无准备。与其说朝鲜军队不够勇敢,不如说他们缺少的是适应信息化战场的准备和经验。
以前朝鲜军队的训练重点,主要针对三八线地带的山区和城市环境,小规模渗透、突袭破坏是他们的强项。如今,俄乌战场却是另一番天地:大平原、堑壕战、城市巷战,朝鲜士兵得适应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不仅要防备前方的敌人,还得留心高空的无人机和远程的炮火。
俄军对他们的训练不仅是步枪射击和掩体防守,还要求每位士兵都要学会自救和急救,必要时自己给自己止血包扎,还得随时准备在火线上救援战友。
朝鲜特种兵习惯了“打了就撤”,而俄乌战场的节奏要求他们适应持久战,随时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威胁。这种全方位的作战需求对朝鲜军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在俄军的训练基地中,他们还需要学习现代化战场上的新技能,包括无人机操作、反无人机技术、电子战系统运用等。这些技能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陌生领域,而这些能力恰恰是俄乌战场的核心所在。
信息化战场上,没有电子战和无人机能力,士兵就像“睁眼瞎”一样,完全暴露在敌人眼皮底下。
另外,俄军对士兵的野战救护要求也极为严格。每个士兵不仅要是战斗员,还得具备医疗兵的能力:随时能为自己或战友包扎止血,甚至在火线撤离伤员。在朝鲜的传统训练体系中,士兵的职责是“冲”,而在俄乌战场,战斗和救护都成为了必备技能。
面对这些挑战,俄军将朝鲜士兵编入“三人小组”,进行高强度的全场景作战训练。这种小组编制要求队员间高度协同,从堑壕战、村庄搜索,到城市突击,每一场战斗都要适应不同环境。
三人小组的作战方式极大提升了士兵的战斗力和灵活性,每个人都得学会在不同位置进行防御和攻击。
而朝鲜士兵们习惯了AK-12步枪,却需要学习用双手操作、甚至在黑暗中精准射击的技术,适应全天候、全环境的战斗方式。从单一任务到多任务综合作战,朝鲜士兵的战斗理念正在被彻底刷新。
俄乌战场不仅仅是朝鲜士兵的战斗训练场,更是他们重新理解现代战争的课堂。俄军的现代化战术、信息化手段,正在全面影响朝鲜军队的训练模式。
从传统的“冲锋陷阵”到现代化的“协同作战”,朝鲜军队能否迅速适应并投入战场,将直接决定他们在俄乌战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