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青少年学生正确预防艾滋病

民生   2024-11-16 15:57   广西  


1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淋巴细胞,并会在体内不断复制,逐渐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引起各种感染和肿瘤等。
由于艾滋病可通过性及血液传播,加上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因此会使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婚姻、工作、社交诸多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2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染源为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从染上艾滋病病毒到艾滋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很长一段无症状的潜伏期,有的甚至长达10年,这时没有明显症状,别人也看不出来,但仍然能传染他人。尤其是在艾滋病病毒刚刚进入人体后的2-12周,血液中因不能检测出足量的病毒抗体,而不能通过一般的抗体检测发现,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3

艾滋病病毒只能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和乳汁中。

艾滋病可以通过无保护的性接触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

血液传播主要因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或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制品,以及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怀孕、分娩、哺乳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4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采取安全性行为远离艾滋病侵害



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毒品可能化身成“可乐”、“奶茶”、“糖豆豆”,要增强对毒品的警惕性,远离毒品,保持身心健康。



发生了不安全的性行为,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应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于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可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5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疾病的受害者,消除歧视才能有效预防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拥有上学、工作、就医的权利,他们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艾滋病患者的个人隐私都是违法的。采取漠视甚至侮辱的态度和行为,都是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表现。青年学生应当关心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受艾滋病影响的人们。

6

青少年要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努力成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者。


艾滋病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预防艾滋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青年学生要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技能,并积极地将掌握的知识与家人和朋友们分享,做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者,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年学生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要牢记“三要”,“三避免”:



1.“三要”---要学习艾滋病预防知识

青年学生距离艾滋病并不遥远,每年新报告3000多例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主要通过无保护性行为感染,尤其是男男同性性行为。青年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课、讲座和科普宣传,积极学习艾滋病预防知识


2.“三要”---要采取防护措施

要掌握艾滋病预防技能,如佩戴安全套、自我检测操作、药物预防服务的获取等。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性途径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发生性行为,要佩戴安全套进行防护。


3.“三要”---要及时阻断和检测

发生高危行为后要及时寻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人员的专业帮助,根据需要在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药物阻断感染,即紧急服用药物预防艾滋病感染。各地HIV暴露后预防门诊点信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在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官网查询。多次使用暴露后药物阻断者,要通过上述机构或互联网医疗平台,寻求暴露前预防服务。


发生高危行为后2-4周,要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各地疾控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可提供免费检测。门诊信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在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官网查询。也可网络购买自检试剂进行检测,或去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艾滋病检测



4.“三避免”---要避免与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要了解性伴的艾滋病检测结果,针对性伴不同的检测结果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5.“三避免”---避免在醉酒,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

在醉酒、意识不清的情况下,个人防护能力减弱,增加艾滋病感染风险。


6.“三避免”---避免滥用精神活性物质

避免滥用助性剂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不仅会使健康受损,还易导致多性伴和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END
   
   

来源:重庆市璧山区妇幼保健院 健康吉安

编 辑:农英丹

监 制:李子漂

总监制:赵生文

投稿邮箱:tdrmtzx@163.com


   
    


涉养老网络诈骗信息、网络谣言举报电话:3525913     举报邮箱:tdxcbyqxx@163.com


天等融媒体
天等广播电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