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动不动就心情低落,我们就成了情绪的奴隶,说话总得罪人,因为不懂别人的脆弱,满足自己又慈悲待人,便拥有了情绪的自由
情感
2024-11-19 19:25
黑龙江
生活是艰难的,人性是复杂的,我们不敢随便袒露自己,因为我们既不了解别人,也不了解自己,不知道哪句话会伤人,也不知道哪句话会被人伤。
我们带着防御的盔甲小心翼翼地和另一副“盔甲”说话,简单的事情也会聊得非常复杂,如何实现沟通的自由,不再为彼此间的猜疑而大伤脑筋?马歇尔博士在其经典著作《非暴力沟通》中给了我们一个经典的答复:能否实现沟通的自由,让你的感受和需要被人理解和接纳,关键点除了你说什么,还有你拥有多少情绪上的自由,如果选错了情绪,说什么都是没用的。
通向情绪自由的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这也是让我们走向心理成熟的路,我们必须尽早上路。在这条路上,必经三个阶段:情绪的奴隶、面目可憎和情绪的主人。
动不动就心情低落,说明我们处在“情绪的奴隶”阶段:注重他人感受比自己多,疲惫不堪而又无所作为。
如果自己的情绪受身边所有人的影响,仿佛身边每个人的不开心都和自己有关,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比关注自己的还多,此时,我们便成了情绪的奴隶。作为情绪的奴隶,我们担心这,担心那,老想解决别人的不开心问题。试图劝别人、哄别人、讨好别人,不但剥夺了别人独自消化坏情绪的空间,也让自己被别人的坏情绪感染,常常沦为别人的出气桶,而这很可能是自找的。一边盯着别人的心情,一边照顾自己的情绪,内心根本无法平静。马歇尔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对情绪的奴隶阶段给出了如下描述:“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为他人的感受负责,必须不断努力让所有人开心。如果别人不开心了,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认为自己有责任要为此做些什么。因而,我们很可能会把亲近的人看作负担。”在经典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处处照顾别人的情绪,却最终成了人人嫌弃的人。小时候,因为妹妹病弱,父亲愁苦,她便做鬼脸逗爸爸笑;当老师时,因为心软,他就替学生抗下偷钱的罪名,结果被开除;和一个穷酸作家同居时,她付出所有爱和热情,结果只被作家当成了赚钱的工具。和一个小混混在一起,她也极尽讨好,却常常被拳打脚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都要学会好好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别人的感受是别人的,应由他们自己负责,我们要学会爱自己,而不是做别人情绪的救世主。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说话总得罪人,说明我们处在“面目可憎”阶段:只注重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别人的脆弱。因为做过了情绪的奴隶,深受其苦,所以我们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但采取的方式往往比较粗野和强悍。我们学会了冷漠,学会了拒绝,学会了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却全然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年少的时候,为了不被父母干涉,我们常常一句话就把父母顶到南墙上。我们的确获得了某种自由,但也失去了与父母的亲密感。成年后, 我们以孤傲清冷且随时都会发火的形象出现在别人眼前,确实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没人敢随便惹你,但也会因此得罪很多人,甚至被人厌恶。在这个阶段,我们的防御体系过于牢固,全然忽略了别人的脆弱和他们的感受。经典小说《飘》中的斯嘉丽,在与人相处时,只关注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在她眼里,别人都是为她服务的。她嫁给查尔斯只是为了报复阿什利和梅兰妮。嫁给弗兰克,则完全是因为钱。嫁给瑞特,还是因为庄园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总之,和松子正好相反,她的每一次爱情和婚姻都围着自己的需要转,根本不管对方是怎么想的。
马歇尔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将这一情绪进化阶段为“面目可憎”阶段:“虽然脱离了第一阶段,我们会意识到自己有需要,却可能还是会对怀有需要心存恐惧和羞愧。因而,会以一种听上去硬邦邦、不通人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在这一阶段,我们的确很少蒙受情感上或利益上的损失,但刚直的脾气容易树下敌人,还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最爱你的人。这种“面目可憎”的情绪避免了讨好别人、服从他人和被人伤害,却物极必反地变成了以攻击性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这不但可能招致他人的反噬,还会形成新的心理冲突,内心依然无法获得宁静。
自由选择自己的情绪,既满足自己又慈悲待人,我们便真正成了情绪的主人。软弱和强硬都是一种没有弹性的情绪,要想拥有情绪的自由,就要学会动态地看待他人、看待生活,合理地选择自己的情绪。
“情绪自由意味着我们不再出于恐惧、羞愧或内疚来回应他人的需要,而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慈悲与爱而相互给予。我们既不再为他人的感受承担责任,又能全然地为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为负责。同时,我们也明白,若牺牲他人,我们也永远无法真正满足自己的需要。”情绪自由是人生的美好状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事, 不同的人来选择自己的不同情绪。但是,不管选择怎样的情绪,都要始终心怀善意和慈悲,既不被人绑架,也不伤害他人的自尊。情绪自由是选择积极情绪和理性处事的自由,而不是以任性和消极为目的。面对别人的指责和愤怒,我们可以不选择指责对方,也不选择指责自己,而选择将对方的冲动状态理解为未被满足的需要,这样就可以心怀慈悲地认真倾听对方的声音,以了解愤怒背后的真相。这样的情绪选择即便一时解决不了对方的问题,也会让对方逐渐地恢复冷静,因为没有人愿意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你去同理别人,别人也会去同理你。
在同理别人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坚决不因恐惧、羞愧、内疚或者虚荣心而答应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我们要能够接受别人心情的不好。我们可以同理别人,却不要试图改变任何人。我们要承受不为所爱之人的感受负责所带来的心痛感,允许他们在坏心情中自愈,只给以默默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安慰、劝说,甚至伸手胡乱帮忙,让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
情绪自由的目标是划清自己和他人感受的边界,为自己的感受承担一切责任,同时尊重别人的感受,不受邀请决不干预。
生活就是这样,只有跳出情绪的干扰,卸掉防御的盔甲,我们才能看到彼此的内心。这虽然很难,却值得付出最大的努力。拥有了情绪的自由,我们就能以真诚而自然的方式与自己在意的人建立起心灵的连接。这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也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当我们怀着慈悲的心态与他人交流时,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