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神仙洞古代高官别墅!

文摘   文化   2024-10-09 11:33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公众号


莱州寒同山神仙洞风光秀美仙迹众多,这是远近闻名的。但是有一对亲兄弟,曾在神仙洞南边儿盖了俩大别墅,这就罕为人知了。

摄影:闲人庄生
 每年深秋,漫山红枫掩映着山下的佛门胜境和山顶的道家洞天。整个神仙洞一带透着仙气。
我站在金元时期开凿的神仙洞洞口,朝南看大泽山连绵起伏,临疃河碧波荡漾,三五村庄错落于田畴间,风景喜人!
摄影:闲人庄生

这么块风水宝地,难怪自古以来,莱州籍的高官显贵在这里置下产业,以便退休后徜徉山水,啸咏林泉。
我从这套包含明清多个版本的《掖县旧志集》里,发现四百多年前的莱州望族赵氏兄弟曾在这里盖了两栋大别墅,下面详细聊聊。
摄影:闲人庄生
东莱赵氏家族出过很有名的三兄弟,史称“东莱三凤”。老三赵燦去世略早,老大赵燿和老二赵煥的官都做到很大。
功成名就的兄弟俩在老家莱州建了多处园邸,其中就包括神仙洞附近的两栋别业,用现代话说,就是私家园林别墅吧!具体方位我先作标注如下:

摄影:闲人庄生

画面右侧是一座1950年代开建的水库,在水面之下曾经有一条大河,河两岸滩地,以及一个村庄。清朝初年的赵玉藻在《龙溪记》里说:玉台村在寒同山南,龙溪园西,“先中丞别墅在焉。”

龙溪园遗址在水库东南角的高地(上图中间位置有标注),俗称老母洞。由此向西不远是玉台村,“先中丞别墅在焉。” 赵玉藻是赵燿的曾孙,那么“先中丞”自然是指赵燿
赵燿的别墅名为“寒同山楼”,(大致位置在上图右侧边缘箭头标注。)在乾隆朝《掖县志》中查到当时莱州人徐图的一首诗,诗题是《和赵中丞寒同山楼》,见下图第一首
摄影:闲人庄生
读来倒也中规中矩。但是再读下一首“游郭氏园亭”,感觉很有点张冠李戴的嫌疑,“谢安岂忍负苍生”,这种话,普通富家翁能当得起吗?

果然,经查询其他方志两种,上图所载《和赵中丞寒同山楼》诗的内容其实是写另一位莱州籍高官胡来贡的“来爽楼”,见下图的第二首:


摄影:闲人庄生

而前面那张图的第二首,也就是《壬寅夏同孙达甫游郭氏园亭》一诗的内容,才是徐图题赵燿别墅的《和赵中丞寒同山楼》,见上图第一首。所以,乾隆朝的《掖县志》刊印有误。
诗八句,具录如下:岧峣仙境自天成,况结高楼寄远情。大泽晴云归邺架,寒同宿雨洒冠缨。人疑七里滩头卧,酒向千峰顶上行。漫道山居归计得,谢安岂忍负苍生。
我逐句释义如下:巍峨峻秀的神仙洞本已天成仙境,赵中丞更筑起了高楼以寄遐情。大泽山的晴云落入您的书架,寒同山的宿雨落在您的帽冠。可以到楼旁的七里滩头闲游坐卧;可以去附近万千山峰上行酒布觞。不要说您的归隐已遂了平生志愿,因为您有如东晋宰相谢安一样的才能,怎忍心辜负需要您再次出山济助的苍生呢?

赵燿(1539-1609),字文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巡抚辽东时因触忤兵部尚书石星而返回故里,所以徐图以不肯出山的谢安比拟他,称颂恰到好处。
赵燿的寒同山楼,南望大泽群峦,北近寒同仙境,毗邻大河滩头,徐图的这首诗也可以作为概览参看。它规模宏大,向东一直到龙溪园都在园囿之内,本地史书有所记载。
他的二弟赵焕,在这里其实也有一处别墅,几版《掖县志》的【园亭】【古迹】【宅第】里都无提及。但是从清代莱州人毛贽所著《识小录》中,能寻见线索:
摄影:闲人庄生
如上图所示,《识小录 卷七》辑有明代莱州人徐诲的一首诗作《题赵文光中丞望仙楼》。文光,是赵焕的字。
诗八句,具录如下:灵源划自洞天前,开府楼成署望仙。岂必丹邱须大药,还看绿野引长年。烟霞欲籍悬徐榻,雪夜时行访戴船。共道苍生方在望,东山明月莫流连。
我也逐句释义如下:这隐居之所,选地于神仙洞山前。赵开府(高级官员能成立府署,自己选任属员。所以开府是敬称对方地位尊荣。)建起了楼墅,起名为望仙楼。仿佛神仙居所,却不砌灶炼制丹药。因为楼前后的绿野,就足供退居休养,益寿延年。用这山间的烟霞,挂起徐稚之榻。等到冬雪之夜,时来访戴之船。可是天下苍生疾苦犹在眼前,您不要太流连这东山明月啊。
悬徐榻:汉代的高士徐稚操守高洁,太守陈蕃和他来往,为徐稚专门设了一具坐榻,每次徐走后就悬挂起来,以示看重。本诗的作者徐诲刚好也姓徐,用这个典故是妥帖且占身份。赵焕比作贤太守,自己就是徐稚般的高士。
访戴船:晋代王子猷(王羲之的儿子)雪夜忽然想起远在剡溪的朋友戴安道,立即乘船前往,到了门口却不入而返。自谓“乘兴则来,兴尽则返,何必见戴。” 用这个典故,徐诲是说自己和赵焕往来之士,都行事洒脱有魏晋风度。
赵焕(1542-1619),字文光,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相比其兄赵燿仕进还早了几年),曾任神宗朝刑部与吏部尚书(比赵燿的官职还要高),期间几次回乡归养。
关于望仙楼的方位,本诗描述明确,选址在寒同山神仙洞天前,楼名望仙,应该直望这几孔金元时期开凿的道家洞窟。而且沾染山间烟霞,绿野环绕,可以泊舟。既然没有其他资料佐证,就定在大河以北,神仙洞正下方的台地上吧。1950年代兴修水库搬迁的那个村落(在明清时期称玉台村),刚好就在这个位置。现在的村名是大台头。
这么说,现在大台头的村民们,正住着明代高官的大别墅呢!

闲人庄生
以艺术的镜头探索乡村,用诗人的笔触歌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