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饿鼠效应(毁掉一个人,只需要不停地夸他)

文摘   2024-10-24 11:10   湖南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饿鼠效应。

美国科学家麦凯在1925年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他将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分为两组,A组享受充足的食物,B组则只提供相当于60%的食物。

实验结果大大出人意料:A组的老鼠寿命较短,行动迟缓,没有活过1000日;而B组的饿鼠寿命翻了一番,活过2000日才寿终正寝,且皮毛光滑,活动快捷。

这个实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适当节制,发展良好;过度放纵,早衰短命。

不做欲望的奴隶

有句话叫:骂,死不了人;捧,却可以置人于死地。

不费一兵一卒,不损一德一行,就把对方置于死地。

《增广贤文》中说:“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废掉一个人很简单,做事高调,派头大,猖狂,放纵自己的天欲。

洪武六年(1373年),胡惟庸在朱元璋的宠信下,逐渐独揽了丞相大权。

他的行为开始变得独断专行,排斥异己,不知忌讳,甚至在生杀黜陟等重大事务上,有时会不经上奏便自行决定。

朱元璋对胡惟庸的犯上行为没有立即作出反应,而是在一旁静静观察了六年。

胡惟庸的权力欲望并没有因此而收敛,反而越发膨胀。他开始有了异心,与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图谋反叛。

最后落得被处死的结局。

给你无限的权力,不停地捧你、夸你,让你开始得意忘形,沾沾自喜,当你开始飘飘然的时候,离犯错就不远了。

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五分钟炫完一套电视剧,10分钟读完《红楼梦》。不论男女老少都在不自觉地滑动屏幕,沉浸在一个又一个短暂的快乐中。

(有的人连 4 分钟看完这篇文章的耐心都没有了。)

长时间沉迷短视频,年轻人无法静心学习,深入思考变得越来越困难;老年人生活变得不规律,反应能力越来越差,严重影响家庭生活。

一个福建的爷爷因沉迷于玩手机,自己仅2岁9个月的孙子竟然失足落水溺亡。监控视频中,孙子多次喊爷爷,爷爷全程玩手机,没有搭理。

图片来自新闻

这本是可以避免的悲剧,手机夺走了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

很多年轻人,晚上熬夜,放纵自己的时间,上班没精神,早晚一杯咖啡吊着一口气。如此往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皮肤差,情绪像纸片一样脆弱。

有人说,人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才喝咖啡。

咖啡中的咖啡因促进大脑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等,偶尔喝一两次没关系,咖啡因过度会刺激神经系统,反而会让人压力更大。

压力大应该是让大脑休息,而不是强续电池继续工作。

我们要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满足,而不是仅仅依赖物质消费来获得快乐。

物质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也无法真正满足。

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如何摆脱饿鼠效应的陷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工作和生活中要有长远的视角,不是只追求短期的满足,学会适当地延迟满足。

适度节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度放纵带来负面影响,如肥胖、财务压力和精神疲劳。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不应过度溺爱,适当的“饥饿”可以促进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

保持自律,坚定自己的目标,对外界诱惑说“不”,

保持一种“饥饿”状态,持续学习,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望,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

低级快乐是放纵,高级快乐靠自律。

人最大的弱点,是不能战胜自己。

喜欢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这段话:

人的放纵是本能,自律才是修行,短时间让你快乐的东西,一定能够让你感到痛苦,反之,那些让你痛苦的东西,最终都能让你功成名就。

素材参考《明史》


八千丈
去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