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正文
α-碳上含有多个取代基的酮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同时,取代酮还可参与烯烃化、立体选择性1,2-加成和烯醇化反应。虽然烯醇化物与亲电试剂(如烷基卤等)的化学计量α-烷基化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但与受阻亲电试剂的消除、Aldol缩合甚至O-烷基化等竞争性副反应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产物。目前,化学家们还使用许多非均相和均相催化剂对酮与醇的α-烷基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该方法采用借氢过程,其中将醇转化为醛,并与相应的酮偶联,从而得到烷基化产物。另一方面,过渡金属催化过程可以通过金属烯醇化物中间体进行,通过钯与位阻大的单齿配体体系,可将芳基卤化物偶联成酮(Scheme 1a)。或者,使用双官能团化的催化剂将酮与烯烃进行氧化偶联,该催化剂可同时活化酮和烯烃的𝛼-C-H键(Scheme 1b)。无过渡金属路线可以在底物R-H的氧化条件下将肉桂酸转化为烷基取代的苯乙酮ArC(O)CH2-R。然而,过渡金属烯醇化物中间体具有不稳定性。将预先形成的烯醇化物与铜(II)盐的加成是烯醇化物进行C-C偶联制备1,4-二酮的一种成熟方法(Scheme 1c)。此外,直接使用具有sp3 C-H键的底物构建C-C键,是酮进行𝛼-官能团化的一条有吸引力的途径。在FeCl2和tBuOOtBu条件下,PhCH2Ph经C-H官能团化后生成相应的C-C交叉偶联产物(Scheme 1d)。2008年,Powell课题组发现,在Cu(ClO4)2/tBuOOBz/邻菲咯啉配体条件下,1,3-二酮也可进行C-H官能团化反应(Scheme 1e)。近日,美国乔治敦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Timothy H. Warren与北德克萨斯大学Thomas R. Cundari团队报道了一种铜(I)催化C(sp3)-H底物(R-H)与芳甲基酮(ArC(O)Me)的α-乙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α-烷基酮(ArC(O)CH2R)(Scheme 1f)。欢迎下载化学加APP到手机桌面,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首先,作者提出了一种合理自由基接力的反应过程(Scheme 2)。首先,tBuOOtBu与[Cl2N]Cu迅速反应,生成[CuII]-OtBu和叔丁氧基自由基(Scheme 2a)。其次,叔丁氧基自由基通过攫取氢原子与底物R-H中的sp3 C-H键反应,生成碳自由基R•(Scheme 2b)。由于末端乙炔发生了简单的酸碱交换,[CuII]-OtBu和酮之间的反应可形成[CuII]-烯醇化物,能够有效地捕获有机自由基R•,从而构建新的C-C键。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其次,作者以乙基苯1a与苯乙酮2a作为模型底物,进行了相关反应条件的筛选(Table 1)。当以[Cl2NN]Cu(5 mol %)作为催化剂,tBuOOtBu(2.0 equiv)作为氧化剂,在PhCl溶剂中室温反应16 h,可以73%的收率得到α-烷基酮产物3a。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在获得上述最佳反应条件后,作者对sp3 C-H底物范围进行了扩展(Table 2)。首先,具有苄基sp3 C-H键的底物(1a-1h),均可顺利反应,收率为48-91%。杂芳基C-H底物(1i和1j),也与体系兼容,收率为41-68%。四甲基乙烯(1k),也是合适的底物,收率为26%。然而,环己烷底物,反应效率较低。其次,除苯乙酮外,苯丙酮也可与几种苄基和烯丙基R-H底物(1l-1p)进行反应,收率为35-66%。同时,对于2°苄基底物(1l,1n,1o),则生成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dr为1:1。值得注意的是,4-乙基甲苯(1o)在2°苄基位进行选择性官能团化。然而,N-杂芳族底物(如8-甲基喹啉或乙基吡嗪),导致了意想不到的α-醚化产物PhC(O)CH(OtBu)Me。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紧接着,作者对酮的底物范围进行了扩展(Table 3)。首先,2-Me、4-OMe、4-Cl、4-CN取代的苯乙酮(2c、2e、2f和2h)、萘乙酮(2b)与2-酰基呋喃(2d),均可顺利进行反应,收率为46-83%。3-酰基吡啶,反应效率较低,收率为22%。其次,二氯苯乙酮(2i,收率为52%)和五氟苯乙酮(2j,收率为64%),也是合适的底物。然而,三甲基苯乙酮(2k)仅获得痕量的产物。此外,简单的丙酮(2l)也与乙苯进行C-H官能团化反应,可以41%的收率获得相应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某些底物,需增加反应的温度,可使反应的收率进一步提高。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随后,作者发现,苯乙酮还可与具有3°C-H键的C-H底物反应,实现了季碳中心的构建(Table 4)。研究表明,异丙苯(cumene)、仲丁基苯(sec-butylbenzene)、甲基(异丙基)苯(cymene)和2-异丙基萘均可与苯乙酮进行有效的偶联,获得具有季碳中心的产物5a-5d,收率为51-76%。然而,环己基苯与苯乙酮的偶联效率较低(5e,收率为28%),这可能是由于涉及环己基C-H键的竞争性副反应导致。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基于前期铜β-二亚胺盐的自由基接力催化,作者认为烯醇化铜(II) [Cl2NN]Cu(CH2C(O)Ph)(6)是一个关键中间体(Scheme 3)。通过对烯醇化铜(II)形成与反应性的计算研究发现,[CuII]-OtBu和CH2C(O)Ph之间的酸碱交换形成烯醇化铜(II) [CuII](CH2C(O)Ph)的Keq可能很小,而烯醇化铜(II)的双分子偶联速率很快。同时,[CuII]-OtBu与PhC(O)CH3之间的反应,在298 K下产生最稳定的烯醇化铜(II) [CuII](k1-CH2C(O)Ph)。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