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眼志

幽默   2024-11-14 04:19   内蒙古  

当今养鸽界对鸽子眼睛的认识仍是众说纷谈,尤其提到眼志,令人陶醉,觉得不可思议,更甚者初听“爱尔赛”这个洋文更是神秘兮兮、见怪不怪,不就是说鸽眼的结构吗?这里我要问眼志在哪里?“速度线、距离线”又在哪里呢?它们有多大的功能呢?眼志的说法并非新鲜东西。60年代吴淞鸽创始人高家绛兄弟俩就说过瞳孔边缘部分的黑眼圈是“磁圈”,现在都叫眼志或眼志圈。

  眼志是决定赛鸽快速或超远程归巢的决定因素吗?本人认为:否。鸽眼的结构是一项较为复杂而又难予捕捉理解的视觉机器,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深层次去看,它是由“角膜、虹膜、色素膜、巩膜、栉膜杆、悬勒带、瞳孔、眼志圈、黑全眼志圈、内线口、点眼丛”等器官组成。绚丽多姿、闻所未闻。眼砂则由眼睑、眼沿线、面砂、二三层砂、底砂、空砂、磁圈、内线口、瞳孔等组成。

鸽子快速归巢缺一不可,否则属残疾鸽。由此可见,眼志并非决定一切,一味强调唯眼志而忽视其它的看法会误导鸽人有害而无益。题外话,鸽友有一只眼砂表面出现一条黑色线条,硬说是“速度线”,逢人便说似乎发现了新大陆。这是既无科学依据又不切合实际的遐想。个人认为,那条黑色线条或横黑线条,是信鸽在紧张的飞行中过度疲劳而造成色素血管充血破裂形成的现象。


不妨引用陆之梁同志文章中提到具有驾驭三维高手的专家颜教授的研究成果,看看“眼志”,“速度线”、“距离线”尽在何处。颜教授说:“眼志圈(眼志)是紧紧地围箍在瞳孔外面,有粗的、细的金银砂粒或凝聚、或松散地分布在深色的底层上,砂粒间不时露出一些断断续续的缝隙,有的被更细的砂粒填满,有的露出深色。这就是所谓的“眼志、速度线和距离线”眼志是虹膜色素细胞内层的延伸。


整圈、半圈、宽窄不等的色素层是视网膜的虹膜终止缘边所形成的色素环。显而易见,眼砂表面出现黑色线条是速度线的说法是错误的。颜教授还说:至于那些内线口点眼丛叫人趋之若鹜的晶体状小点,还隐藏着多少鸽子快速归巢的秘密呢?都未找出答案。可见眼志并不神秘,更无什么“眼志论”。伟大的科学家泰斗爱因斯坦关于一种理论的建立,用登山妙喻,更是高屋建瓴、博远精当。


他说:“我们可以说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不像毁掉一个旧仓库,在那里建起一个摩天大楼”,精辟言妙令人品味深思。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正确利用规律发展自己的事业。养鸽也一样,要抓住根本,确定方向,我仍然坚信“种子是根本,配种是关键,训放是基础,饲养是保证”这些经典名句。没有好种鸽,养鸽谈何容易,不会正确配种,竞翔夺冠的优秀鸽从何而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失误了再来,从幼鸽到能参加比赛一个轮回,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时间,试问养鸽有几个五年呢?在养鸽生涯中,却有人老了还未突破500公里的水准,说难听点,遗憾!其因是盲目地追求完美的“眼志论”,走了不少弯路逐二免而无一免的结果。

  本人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过“看眼志不如看鸽眼,看鸽眼不如看品种”。说来也是,我有些老朋友甚至是些青年朋友,见我看鸽总拿着个放大镜,都说“你的思想观念该转变了,跟不上时代发展了,我们只看品种不看什么眼志、眼睛的”。这些论点我不敢苟同,但细想确有道理令人深思,固步自封,养鸽是不能达到更高更远的美好境地。山城名鸽林立,在气候多变的高原地区,500公里飞速已达1400米/分左右,令人敬畏。

  眼志过于看重,或忽视它的事实存在所起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要正确理解,善于分析,合理应用。只要对鸽多观察,你会发现鸽眼还是有不同区别的。如:眼球内凹形的视线必定不好,眼球大外凸形的(桃型结构)及眼砂紧密似浆糊状的在飞行中容易造成疲劳难以回归。我总结有四句口头语(属人自乐、自养、自选赛鸽的标准):眼志宽,空砂布局层层现,前二后一成比例,收放频率最为先。作一解释:(1)砂满而不稠密,眼志圈或大小、或宽窄、或锯齿型、或绳索基本要能见到。(2)空砂:指砂型层层清晰到底。(3)比例指砂粒覆盖眼志圈前后荡角圈相对成比例。(4)收放指眼砂要活,干亮收缩灵敏,如鹰眼,炯炯有神,一看聪慧灵气。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欣赏,加之激情所致,写点对眼志的看法,共探讨!


鸽子的奇趣
将生活中遇到好笑的事与你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