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拉特前旗先锋镇苏木图村,昔日的盐碱地经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引领,已变为致富增收的宝地。这一转变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还显著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让农业提质与农民增收同频共振。
走进先锋镇盐碱地芦耳种植示范园项目施工现场,翻斗车、推土机运土、整地,十几名工人焊接、搭建,一栋栋芦耳大棚已初现“真容”。
“这个项目准备建73栋大棚,现在已经建成30多栋,基本完成工程量的40%,计划在12月底全部完工,直到明年的3月底4月初开始投入使用。”内蒙古众翔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尹望伟说。
正在实施的盐碱地芦耳种植示范园项目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1573万元,建设内容包括芦耳种植棚51栋,芦耳晾晒棚22栋,总占地面积39400平方米,配套建设“电商+农业智慧平台”综合大厅600平方米、蓄水池56000立方米、道路砂化9000平方米、低压管道2300米、输水管网2660米,涵管桥2座。
据了解,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地处八百里河套最东端,南临黄河北靠莫尼山,多年来沿黄一带受黄河水阴渗的影响,土地产出效益低,农民增收致富较为困难。为了让盐碱地变身聚宝“棚”,先锋镇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镇村两级多次外出观摩学习、邀请科研团队现场调研,打造了以糯玉米和芦耳为主的乌拉特前旗先锋镇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通过“政府+推广部门+村党支部+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盐碱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先锋镇把“向盐碱地要粮”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充分发挥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园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打造出具有盐碱地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让广袤的盐碱地上涌动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希望”。芦耳种植棚每棚可挂吊袋芦耳菌棒2.8万棒(袋),一年两茬可生产芦耳干耳7500斤左右,单棚年净利润达7万元左右。糯玉米初加工基地企业自种和农户订单的2000亩土地,亩均收入可达到2600元,比种植普通大田玉米亩均多增收500元,真正让昔日光秃秃的盐碱地,蝶变成了增产增收的“致富田”。
“先锋镇打造农业综合示范园,一是为了改造盐碱地,实现土地综合利用。二是也起到联农带农的作用,现在园区糯玉米初加工基地和芦耳种植基地每年有400个人在这儿打工,人均可增收1.5到2万元左右,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农业提质与农民增收双赢。”先锋镇人大主席白勇说。
昔日“白花花”,如今“金灿灿”,先锋镇一改过去“南临黄河北靠山、中间是个盐碱滩”的窘境,走出了一条盐碱地利用科技支撑、综合开发、高效发展的路子,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富了村民,更富了村集体,展现出一幅农业发展的新“丰”景。
记者:谢佳卉 王泽浩 常浩琳
编辑:谢佳卉 杨胜军
初审:谢佳卉
编审:蒋普全
监审:高燕霞
总监制:赵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