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刚察县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刚察)时“生态是宝藏,是资源,也是财富”的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生动实践,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陈刚在青海湖周边蹲点调研时提出的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有组织地规范经营,让环湖群众吃上“生态旅游饭”。以青海湖5A级景区为依托,以环湖北岸4个生态观景点为支撑,以开发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为重点,初步构建了“景美、人美、情美”生态文旅产业体系,打破了全县旅游发展的制约瓶颈,迎来了以生态旅游带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和高速发展期。
加强旅游规划引领,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在青海湖示范区和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的双重机遇下,刚察放眼未来、对标国际、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一是编制完成《刚察县文旅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年—2025年刚察县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刚察县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发展规划》《普氏原羚特护区观景点提升项目建设方案》等20余项配套方案,保障了发展有准度、有依据、有品质。二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旅游项目。从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果洛藏贡麻村)到生态研学的羚羊小镇,再到环湖西路沿线的生态宾馆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梦兰圣境旅游度假村)、自驾车营地(圣泉湾露营基地)、四星级饭店(大美草原旅游度假村),一个个生态民生项目不断落地,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带来了就业机遇。三是今年以来随着圣泉湾生态体验区、泉吉湟鱼洄游观测点、湟鱼家园景区、普氏原羚科普研学教育基地不断提档升级,成功带动了刚察县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成效,为刚察县将绿水青山转化成为金山银山探索了新思路,同时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一是不断完善4个生态观景点配套设施,对县域内公交车站提档升级,标识标牌更新更换,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休憩补给、文化展示、购物体验等综合性服务,打造“一厕一景”旅游厕所样板工程,已经初步形成“5分钟如厕圈”“刚厕”,成为县域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二是积极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反映的问题,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全县旅游服务行业、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9月底,游客对刚察县旅游服务的满意度达到了99%以上,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发展会和推介活动,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刚察县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农畜产品、手工艺品,提高刚察县旅游购物档次和经济效益,开发“遇见刚察”系列文创产品40余款,生产销售10余款,获青海省旅游商品文化创意大赛金奖。设计研发民族手工艺品哈达、围巾,获得藏区群众一致认可;研发刚察啤酒、牦牛奶酒,并投入市场营销;深度挖掘特色民族民俗文化,农牧民群众通过售卖鱼食鸟食、生态宝瓶、手工艺品等增收致富。
生态旅游大放异彩,落实“联农带农”机制。联农带农机制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牵引。一是主动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建设,深入落实“联农带农”机制,依托4个生态观景点,深度挖掘特色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引导农牧民群众通过售卖鱼食鸟食、生态宝瓶、手工艺品,体验骑马骑牛、民族服饰等途径,参与到旅游经营中,助力农牧民搭上旅游“致富车”,挣到“旅游钱”。二是将旅游发展与解决农牧民群众就业相结合,设置保洁员、安全员、引导员、讲解员等岗位,优先考虑脱贫户、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非遗传承人等群体就业,推动群众就业从传统畜牧业向生态旅游转型。刚察县星级饭店餐饮带动农牧民就业人员247人,带动收入63.7万元。三是依托4处生态观景点,全力构建“景美、人美、情美”生态文旅产业体系。设计了以普氏原羚保护为主的研学课程,充实了以藏文化体验的旅游业态,县域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和游客体验感进一步提升;凭借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独特优势,刚察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候鸟、体验湿地生态。同时,积极开展生态保护教育活动,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截至10月底,4处生态观景点共接待游客393930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87万元。生态观景点运营以来,实现直接就业127人,带动周边群众就业83人,受益群众1200余人;全县新增就业588人,其中生态旅游业新增就业200人,占新增就业人员的34.01%,实现群众乘着农闲,做起副业,在“家门口”就业,搭上了旅游“致富车”。
来 源:县委办公室
撰 稿:马青山
审 核:张富强
监 制:聂连其
总监制:李 植 责编:才藏吉
刚察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