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根据高校设置有关规定及要求,浙江省教育厅将新设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向社会公示。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是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省市共同建设的小而精、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校坐落于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宁波,肩负着宁波高教崛起的希望。
2021年1月13日,宁波市镇海区政府官网公布《区政府2020年12月份工作总结》,该公告披露:推进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及相关产业落地工作。
2021年11月4日,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刊文发布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孕育的消息,这所总投资460亿,由“中国芯片首富”、浙江省宁波籍著名企业家虞仁荣先生设立的教育基金会举办、浙江省和宁波市政府重点支持筹建的高起点、高定位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迅速成为高教圈内备受瞩目的焦点。
2022年3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在宁波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暂名为甬江理工大学(暂名)。在办好优质普惠教育的具体措施中,提及“加快甬江理工大学(暂名)建设”。
截图自宁波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学者天团,超高规格!
据官网介绍,学校致力于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定位于“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建设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及教学、科研环境。尤其在组建师资力量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长由陈十一来担任。陈十一是西湖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也是南方科技大学的第二任校长(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此外,被列入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2020排行榜单的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曾文军,于2021年10月全职加入东方理工,2023年1月起兼任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创始执行院长。他曾经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领导团队(SLT)成员、首席研究员,先后担任美国密苏里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学校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分析、以及多媒体通信和安全等,是不折不扣的学术大咖、知名学者。
据浙江日报报道,截至2024年5月,该校已正式签约引进80名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教学科研负责人,其中院士11名(包括曾文军)、国家级人才40名。
此外,除了高规格的学者天团以外,东方理工频频与顶尖教育机构、科研平台展开合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西湖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人才培养方面,还与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署联合培养博士协议。一方面,通力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另一方面发挥高校力量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东方理工对标国际顶尖大学,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作出贡献。
社会力量办大学,站上潮头!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正成为高等教育的强力支点。
在浙江,民间资本支持高等教育早有先例。1984年,“世界船王”包玉刚决定捐资相当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外汇创办大学。这所大学,就是今天的宁波大学。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宁波帮”乡贤慷慨助学,2017年,宁波大学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双一流”建设高校。
同样“出生”于浙江,由西湖教育基金会作为举办方的西湖大学,也是由社会力量支持的典型。2018年,新中国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西湖大学自筹创初期就话题不断,在科研方面接连产出一流成果,发展势头迅猛。在校长施一公的邀请和引导下,西湖大学引进了一众学术大牛。
2021年7月,《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参与举办高等教育,并积极鼓励社会、校友捐资助学。
截图自《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如今,中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校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成为产业、地方创新高地上的“摘星人”。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大科技教育上的投入,一个属于科技人才的时代正在来临。
不久以后,一座理性浪漫的、多元灵动、开放共享的校园将在甬江北岸崛起,成为宁波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张经典名片。一所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正阔步向我们走来。期待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为推动中国高教事业进步、增加科技人才库容贡献力量!
点赞祝贺!